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自动摇动的婴儿车,包括车架、托盘和车轮,车架包括U形托座、横梁、前连接杆、后连接杆以及平行设置的两个架体,架体包括左侧杆以及依次销接的第一连杆、水平横杆、第二连杆和右侧杆。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紧凑,携带方便,既能当普通婴儿车使用,也可以进行摇动作为摇篮使用,大大提高了适用范围。
A baby carriage that can be automatically shake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utomatic rocking baby carriage,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a tray and a wheel. The frame comprises a U-shaped bracket, a cross beam, a front connecting rod, a rear connecting rod and two parallel frames. The frame body comprises a left side rod and a first connecting rod, a horizontal cross rod, a second connecting rod and a right side rod pinned sequentially. The invention has compact structure, convenient carrying, can be used as either an ordinary baby carriage or a rocking motion as a cradle, and greatly enhances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动摇动的婴儿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婴儿车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可自动摇动的婴儿车。
技术介绍
婴儿车是一种为婴儿户外活动提供便利而设计的工具车,是宝宝最喜爱的散步交通工具,更是妈妈带宝宝上街购物时的必须品。然而,传统的婴儿车功能单一,只能作为简单的工具车使用;当需要对婴儿进行安抚时需要采用摇篮对婴儿进行轻轻摇动,但传统的摇篮只能在家中使用,外出时不能携带,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自动摇动的婴儿车,以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自动摇动的婴儿车,包括车架、托盘和车轮,托盘设于车架的上方,车轮安装于车架的底部,所述车架包括U形托座、横梁、前连接杆、后连接杆以及平行设置的两个架体,所述架体包括左侧杆以及依次销接的第一连杆、水平横杆、第二连杆和右侧杆,左侧杆和右侧杆呈八字形相对倾斜设置且左侧杆的长度大于右侧杆的长度,第一连杆的长度小于第二连杆的长度,U形托座的底部与两个水平横杆固定相连,托盘固定于U形托座内;两个架体的左侧杆之间以及右侧杆之间分别通过后连接杆和前连接杆固定相连,横梁水平设置且其两端分别与前连接杆和后连接杆固定相连;两个左侧杆的底部之间可转动地穿设有后车轴;所述车轮包括一对前车轮和一对后车轮,后车轴的两端分别伸出左侧杆且其伸出端安装有后车轮,两个右侧杆的底部分别可转动地安装有前车轮;横梁上固定有安装杆,安装杆的两端分别设有立杆,立杆的顶部与安装杆的端部固定相连,两个立杆之间可转动地安装有转动轴,转动轴与后车轴平行设置,转动轴和后车轴上分别固定有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第一带轮和第二带动通过传动带传动相连;传动带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稳定板,稳定板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中分别安装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后车轴和转动轴分别穿设于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中心穿孔中,后车轴和转动轴与第一轴承的内圈和第二轴承的内圈固定相连;转动轴的一侧伸出立杆且其伸出端上固定套设有第一滚轮,第一滚轮的右侧壁上沿其轴向固定有第一凸柱,第一凸柱与第一滚轮偏心设置,左侧杆的顶部通过连接柱与第一连杆的一端可转动相连,连接柱的一端与第一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左侧杆的顶部开设有旋转穿孔,连接柱可转动地穿设于旋转孔中,连接柱的端部固定有第二滚轮,第二滚轮的右侧壁上沿其轴向固定有第二凸柱,第二凸柱与第二滚轮偏心设置,第一凸柱和第二凸柱通过传动杆相连,传动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凸柱和第二凸柱可转动相连。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轴包括左半轴和右半轴,左半轴和右半轴之间设有齿轮箱,齿轮箱通过连接块固定于立杆上,左半轴的一端和右半轴的一端分别与对应侧的立杆可转动相连,左半轴的另一端以及右半轴的另一端分别从齿轮箱的两侧伸入齿轮箱内且其各自的伸入端分别固定有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左半轴的另一端以及右半轴的另一端可转动地架设于齿轮箱的侧壁上;齿轮箱内设有中间锥齿轮和下端板,中间锥齿轮上固定有转轴,中间锥齿轮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设于下端板的下方,齿轮箱的上方设有上端板,齿轮箱的顶部开设有开口,下端板的顶部固定有调节杆,调节杆穿设于开口中并可在开口中上下移动,调节杆的顶部伸出开口并与上端板固定相连,上端板和下端板的口径均大于开口的口径;齿轮箱的顶部固定有两个第一螺杆,两个第一螺杆设于上端板的下方且分别设于调节杆的左右两侧,上端板上开设有两个分别与两个第一螺杆相配合的第一通孔;下端板上固定有两个第二螺杆,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的结构相同,两个第二螺杆分别设于调节杆的前后两侧,第一螺杆或第二螺杆上套设有锁紧螺母;上端板下降到与齿轮箱顶面碰触时中间锥齿分别与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传动。进一步的,所述上端板上安装有手握圈。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凸柱的端部固定有手摇柄;横梁上固定有安装座,安装座上固定有手推把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使用方便,既能当普通婴儿车使用,也可以进行摇动作为摇篮使用,大大提高了适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可自动摇动的婴儿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中间锥齿轮抬起状态时齿轮箱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中间锥齿轮降下状态时齿轮箱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参见图1~图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可自动摇动的婴儿车,包括车架、托盘10和车轮,托盘10设于车架的上方,车轮安装于车架的底部。车架包括U形托座21、横梁22、前连接杆23、后连接杆24以及平行设置的两个架体。架体包括左侧杆31以及依次销接的第一连杆32、水平横杆33、第二连杆34和右侧杆35。左侧杆31和右侧杆35的上下两端分别沿其各自的厚度方向的两侧翘起。左侧杆31和右侧杆35呈八字形相对倾斜设置且左侧杆31的长度大于右侧杆35的长度。第一连杆32的长度小于第二连杆34的长度。U形托座21的底部与两个水平横杆33固定相连,托盘10固定于U形托座21内。两个架体的左侧杆31之间以及右侧杆35之间分别通过后连接杆24和前连接杆23固定相连。横梁22水平设置且其两端分别与前连接杆23和后连接杆24固定相连。两个左侧杆31的底部之间可转动地穿设有后车轴40。车轮包括一对前车轮51和一对后车轮52,后车轴40的两端分别伸出左侧杆31且其伸出端安装有后车轮52。两个右侧杆35的底部分别可转动地安装有前车轮51。横梁22上固定有安装杆53,安装杆53的两端分别设有立杆54,立杆54的顶部与安装杆53的端部固定相连。两个立杆54之间可转动地安装有转动轴60,转动轴60与后车轴40平行设置。转动轴60和后车轴40上分别固定有第一带轮61和第二带轮41,第一带轮61和第二带动通过传动带42传动相连。传动带42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稳定板43,稳定板43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中分别安装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后车轴40和转动轴60分别穿设于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中心穿孔中。后车轴40和转动轴60与第一轴承的内圈和第二轴承的内圈固定相连。转动轴60的一侧伸出立杆54且其伸出端上固定套设有第一滚轮71。第一滚轮71的右侧壁上沿其轴向固定有第一凸柱72,第一凸柱72与第一滚轮71偏心设置。左侧杆31的顶部通过连接柱311与第一连杆32的一端可转动相连。连接柱3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和第二滚轮固定相连。连接柱311的一端与第一连杆32的一端固定连接,左侧杆31的顶部开设有旋转穿孔,连接柱311可转动地穿设于旋转孔中,连接柱311的端部固定有第二滚轮73,第二滚轮73的右侧壁上沿其轴向固定有第二凸柱,第二凸柱与第二滚轮73偏心设置,第一凸柱72和第二凸柱通过传动杆80相连,传动杆8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凸柱72和第二凸柱可转动相连。转动轴60包括左半轴621和右半轴622,左半轴621和右半轴622之间设有齿轮箱63,齿轮箱63通过连接块固定于立杆54上。左半轴621的一端和右半轴622的一端分别与对应侧的立杆54可转动相连,第一带轮61安装于左半轴621上,第一滚轮71固定于右半轴622上。左半轴621的另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自动摇动的婴儿车,包括车架、托盘和车轮,托盘设于车架的上方,车轮安装于车架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U形托座、横梁、前连接杆、后连接杆以及平行设置的两个架体,所述架体包括左侧杆以及依次销接的第一连杆、水平横杆、第二连杆和右侧杆,左侧杆和右侧杆呈八字形相对倾斜设置且左侧杆的长度大于右侧杆的长度,第一连杆的长度小于第二连杆的长度,U形托座的底部与两个水平横杆固定相连,托盘固定于U形托座内;两个架体的左侧杆之间以及右侧杆之间分别通过后连接杆和前连接杆固定相连,横梁水平设置且其两端分别与前连接杆和后连接杆固定相连;两个左侧杆的底部之间可转动地穿设有后车轴;所述车轮包括一对前车轮和一对后车轮,后车轴的两端分别伸出左侧杆且其伸出端安装有后车轮,两个右侧杆的底部分别可转动地安装有前车轮;横梁上固定有安装杆,安装杆的两端分别设有立杆,立杆的顶部与安装杆的端部固定相连,两个立杆之间可转动地安装有转动轴,转动轴与后车轴平行设置,转动轴和后车轴上分别固定有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第一带轮和第二带动通过传动带传动相连;传动带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稳定板,稳定板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中分别安装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后车轴和转动轴分别穿设于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中心穿孔中,后车轴和转动轴与第一轴承的内圈和第二轴承的内圈固定相连;转动轴的一侧伸出立杆且其伸出端上固定套设有第一滚轮,第一滚轮的右侧壁上沿其轴向固定有第一凸柱,第一凸柱与第一滚轮偏心设置,左侧杆的顶部通过连接柱与第一连杆的一端可转动相连,连接柱的一端与第一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左侧杆的顶部开设有旋转穿孔,连接柱可转动地穿设于旋转孔中,连接柱的端部固定有第二滚轮,第二滚轮的右侧壁上沿其轴向固定有第二凸柱,第二凸柱与第二滚轮偏心设置,第一凸柱和第二凸柱通过传动杆相连,传动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凸柱和第二凸柱可转动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摇动的婴儿车,包括车架、托盘和车轮,托盘设于车架的上方,车轮安装于车架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U形托座、横梁、前连接杆、后连接杆以及平行设置的两个架体,所述架体包括左侧杆以及依次销接的第一连杆、水平横杆、第二连杆和右侧杆,左侧杆和右侧杆呈八字形相对倾斜设置且左侧杆的长度大于右侧杆的长度,第一连杆的长度小于第二连杆的长度,U形托座的底部与两个水平横杆固定相连,托盘固定于U形托座内;两个架体的左侧杆之间以及右侧杆之间分别通过后连接杆和前连接杆固定相连,横梁水平设置且其两端分别与前连接杆和后连接杆固定相连;两个左侧杆的底部之间可转动地穿设有后车轴;所述车轮包括一对前车轮和一对后车轮,后车轴的两端分别伸出左侧杆且其伸出端安装有后车轮,两个右侧杆的底部分别可转动地安装有前车轮;横梁上固定有安装杆,安装杆的两端分别设有立杆,立杆的顶部与安装杆的端部固定相连,两个立杆之间可转动地安装有转动轴,转动轴与后车轴平行设置,转动轴和后车轴上分别固定有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第一带轮和第二带动通过传动带传动相连;传动带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稳定板,稳定板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中分别安装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后车轴和转动轴分别穿设于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中心穿孔中,后车轴和转动轴与第一轴承的内圈和第二轴承的内圈固定相连;转动轴的一侧伸出立杆且其伸出端上固定套设有第一滚轮,第一滚轮的右侧壁上沿其轴向固定有第一凸柱,第一凸柱与第一滚轮偏心设置,左侧杆的顶部通过连接柱与第一连杆的一端可转动相连,连接柱的一端与第一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左侧杆的顶部开设有旋转穿孔,连接柱可转动地穿设于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良杰,
申请(专利权)人:嘉善县姚庄中心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