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性吸湿型智能湿敏电容传感敷料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22679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9 18:18
一种磁性吸湿型智能湿敏电容传感敷料,包括吸湿顶层、磁疗吸湿层、传感器监测层与载层,其中,传感器监测层内的湿敏传感器包括上部电极、下部电极、感湿膜与绝缘基材;所述吸湿顶层的底面经磁疗吸湿层与载层的顶面相连接,载层的底面与湿敏传感器的顶部相接触,湿敏传感器的侧部与信号线的一端相连接,信号线的另一端与位于传感敷料外部的湿度监测系统相连接;所述磁疗吸湿层内设置有磁性物质与吸湿物质,且磁性物质、吸湿物质结合为一体结构;所述载层的机械强度大于吸湿顶层、磁疗吸湿层的机械强度。本设计不仅具备控湿功能,能磁疗,吸湿效果较强,非常利于伤口愈合,而且机械强度较大,适合实际应用,绿色环保性较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性吸湿型智能湿敏电容传感敷料及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敷料,属于医用敷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性吸湿型智能湿敏电容传感敷料及使用方法,具体适用于增设控湿功能与磁疗作用,并增强吸湿效果,以最终利于伤口愈合。
技术介绍
创面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多重外界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愈合的情况,这些因素包括伤口的湿度、温度、PH值、含氧量以及微生物的存活量等,因而,若能对伤口的湿度进行控制,势必会利于伤口的愈合,若在此基础上,再增加利于伤口愈合的额外因素,如磁场,则更佳,但现有技术难以满足如此需求,急需一种新的敷料技术。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乏控湿功能、吸湿效果较差、无磁疗作用,导致不利于伤口愈合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具备控湿功能、吸湿效果较强、具备磁疗作用,最终利于伤口愈合的磁性吸湿型智能湿敏电容传感敷料及使用方法。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磁性吸湿型智能湿敏电容传感敷料,包括吸湿顶层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性吸湿型智能湿敏电容传感敷料,包括吸湿顶层(1)与载层(3),且吸湿顶层(1)、载层(3)上下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敷料还包括磁疗吸湿层(2)与传感器监测层(4),所述传感器监测层(4)包括湿敏传感器(41);所述吸湿顶层(1)的底面经磁疗吸湿层(2)与载层(3)的顶面相连接,载层(3)的底面与湿敏传感器(41)的顶部相接触,湿敏传感器(41)的侧部与信号线(43)的一端相连接,信号线(43)的另一端与位于传感敷料外部的湿度监测系统(5)相连接;所述磁疗吸湿层(2)内设置有磁性物质与吸湿物质,且磁性物质、吸湿物质结合为一体结构;所述载层(3)的机械强度大于吸湿顶层(1)、磁疗吸湿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性吸湿型智能湿敏电容传感敷料,包括吸湿顶层(1)与载层(3),且吸湿顶层(1)、载层(3)上下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敷料还包括磁疗吸湿层(2)与传感器监测层(4),所述传感器监测层(4)包括湿敏传感器(41);所述吸湿顶层(1)的底面经磁疗吸湿层(2)与载层(3)的顶面相连接,载层(3)的底面与湿敏传感器(41)的顶部相接触,湿敏传感器(41)的侧部与信号线(43)的一端相连接,信号线(43)的另一端与位于传感敷料外部的湿度监测系统(5)相连接;所述磁疗吸湿层(2)内设置有磁性物质与吸湿物质,且磁性物质、吸湿物质结合为一体结构;所述载层(3)的机械强度大于吸湿顶层(1)、磁疗吸湿层(2)的机械强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性吸湿型智能湿敏电容传感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层(3)的制造材料为水刺无纺布或水凝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磁性吸湿型智能湿敏电容传感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层(3)的制造材料为汉麻/海藻酸钠水刺材料或季铵盐壳聚糖水凝胶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磁性吸湿型智能湿敏电容传感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监测层(4)还包括绝缘皮(42)与聚氨酯透明贴膜(44),所述湿敏传感器(41)包括上部电极(411)、下部电极(412)、感湿膜(413)与绝缘基材(414),上部电极(411)、下部电极(412)的宽度均小于感湿膜(413)的宽度,上部电极(411)的底面与感湿膜(413)的顶面相连接,感湿膜(413)的底面与绝缘基材(414)的顶面相连接,绝缘基材(414)的底面与聚氨酯透明贴膜(44)的中部相连接,聚氨酯透明贴膜(44)的四周围与载层(3)的底面相连接,湿敏传感器(41)夹于载层(3)、聚氨酯透明贴膜(44)之间,感湿膜(413)上近感湿膜(413)、绝缘基材(414)交接处的部位开设有内凹槽(415),该内凹槽(415)内设置有下部电极(412),上部电极(411)的外部包裹有绝缘皮(42),感湿膜(413)的顶面上围绕感湿膜(413)、上部电极(411)交接处的部位与载层(3)的底面相接触,上部电极(411)、下部电极(412)各通过一根外导线(45)与信号线(43)的一端相连接,信号线(43)的另一端与位于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如全胡冰钰胡权枝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