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道气压平衡式耳膜凹陷矫正套装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耳道气压平衡式耳膜凹陷矫正套装。
技术介绍
耳膜由于外力或某种原因在空间上发生位移,向内凹陷,临床上称耳膜内陷。患耳膜内陷之后影响听力,由于是器质性位移,吃药打针效果欠佳,临床上医生会嘱咐患者经常用手掌捂紧耳朵,然后似拉状快速松开,使耳道内瞬间产生一个负气压,在这个负气压作用下,耳膜向外凸鼓一下;或用手指堵住鼻孔,憋一口气,用劲吹,使耳膜内侧产生一个正气压,在这个正气压作用下,耳膜向外凸鼓,以此矫正耳膜内陷。上述两种方法连续矫正时间短,前者由于产生的负气压值太小,有些患者不能达到矫正目的;后者还常感到头部不适,很多患者难以坚持,效果欠佳,治愈率低。内专利公开号为CN2721057公开有用于治疗耳膜凹陷的技术专利,该专利所描述装置采用手控按压加压球并凭借加压球回复时产生的吸力通过耳塞对患者耳道内部形成负压来解决耳膜凹陷。但此方法单纯靠耳塞无法完全对患者耳道内部封堵形成封闭状态,同时采用加压球回复的方式在产生负压的过程中不可控,可能会在一瞬间吸力过猛对患者耳膜造成不可控的损伤。专利技术内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道气压平衡式耳膜凹陷矫正套装,其特征在于,包括:耳罩架杆、耳道导管结构、鼻导管结构;所述耳道导管结构的数量为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耳罩架杆的两端处,所述耳道导管结构包括:耳罩壳、耳罩气囊、第一气囊管、第一气囊接头、耳道导管、耳道球囊、第一气压平衡管、气压平衡接头、第二气囊管、第二气囊接头;所述鼻导管结构包括:鼻导管、耳管球囊、第三气囊管、第三气囊接头、第二气压平衡管、平衡管压紧封闭件;所述耳罩壳呈敞口结构,两个所述耳罩壳设置在所述耳罩架杆的两端处且敞口相对朝向,所述耳罩气囊设置在所述耳罩壳内;所述第一气囊管的一端与所述耳罩气囊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气囊接头连通;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道气压平衡式耳膜凹陷矫正套装,其特征在于,包括:耳罩架杆、耳道导管结构、鼻导管结构;所述耳道导管结构的数量为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耳罩架杆的两端处,所述耳道导管结构包括:耳罩壳、耳罩气囊、第一气囊管、第一气囊接头、耳道导管、耳道球囊、第一气压平衡管、气压平衡接头、第二气囊管、第二气囊接头;所述鼻导管结构包括:鼻导管、耳管球囊、第三气囊管、第三气囊接头、第二气压平衡管、平衡管压紧封闭件;所述耳罩壳呈敞口结构,两个所述耳罩壳设置在所述耳罩架杆的两端处且敞口相对朝向,所述耳罩气囊设置在所述耳罩壳内;所述第一气囊管的一端与所述耳罩气囊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气囊接头连通;所述耳道导管贯穿所述耳罩壳且伸出所述耳罩壳的敞口外,所述耳道导管内开设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气压平衡空气流道及第一充气腔,所述耳道导管上伸出所述耳罩壳敞口外的端部处设置所述耳道球囊;所述第一气压平衡空气流道远离所述耳道球囊的一端依次与所述第一气压平衡管、气压平衡接头连通,另一端穿过所述耳道球囊后打通;所述第一充气腔远离所述耳道球囊的一端依次与所述第二气囊管、第二气囊接头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耳道球囊连通;所述鼻导管内开设有相互独立的第二气压平衡空气流道及第二充气腔,所述鼻导管的端部处设置所述耳管球囊;所述第二气压平衡空气流道远离所述耳管球囊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气压平衡管连通,另一端穿过所述耳管球囊后打通,所述第二气压平衡管上设置有所述平衡管压紧封闭件由所述平衡管压紧封闭件对其进行压紧封闭;所述第二充气腔远离所述耳管球囊的一端依次与所述第三气囊管、第三气囊接头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耳管球囊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套装还包括气体注射结构,所述气体注射结构包括:双腔注射壳、粗螺纹旋杆、第一注射塞、细螺纹旋杆、第二注射塞、注射头;所述双腔注射壳内沿前后方向形成有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小于所述第一空腔,所述注射头设置在所述双腔注射壳前端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所述粗螺纹旋杆从所述双腔注射壳后端螺旋穿设后伸入至所述第一空腔并与所述第一注射塞连接,所述细螺纹旋杆包括相连接的螺纹段及光轴段,所述细螺纹旋杆的螺...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