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成冠结构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226725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9 1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成冠结构及其使用方法,预成冠结构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和顶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依次顺序设于所述顶壁的四周;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四侧壁和所述顶壁共同构成具有中空结构且开口向下的预成冠结构;所述顶壁的中部设有向下的凹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预成冠结构,与现有预成冠相比,不需要磨平大部分牙齿,不会触及牙齿中的神经,安装时几乎没有痛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成冠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成冠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患牙上安设预成冠的方法主要为:先根据患者牙齿定制预成冠的模具,再利用预成冠模具制作预成冠,最后将预成冠安设于患者牙齿。然而对于儿童而言,定制预成冠的成本非常高。现有技术中,可以工业规模生产标准尺寸的预成冠,但是这类预成冠厚度非常高,而牙齿的尺寸是固定,因此现有预成冠内的中空结构空间非常小,在安装预成冠时,需要将牙齿大部分磨去,才能符合预成冠的安装要求,给患者带来非常严重的痛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预成冠结构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现有预成冠安装时须磨平牙齿带来痛感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成冠结构,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和顶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依次顺序设于所述顶壁的四周;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四侧壁和所述顶壁共同构成具有中空结构且开口向下的预成冠结构;所述顶壁的中部设有向下的凹部。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预成冠结构,所述顶壁还设有向上的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部设于所述凹部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所述第二凸部设于所述凹部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预成冠结构,所述第一凸部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凸部的高度。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预成冠结构,所述顶壁还设有向上的第三凸部、第四凸部、第五凸部和第六凸部;所述第三凸部和所述第四凸部设于所述凹部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所述第三凸部与所述第四侧壁相邻,所述第四凸部与所述第二侧壁相邻;所述第五凸部和所述第六凸部设于所述凹部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所述第五凸部与所述第四侧壁相邻,所述第六凸部与所述第二侧壁相邻。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预成冠结构,所述顶壁还设有向上的第七凸部、第八凸部和第九凸部;所述第七凸部和所述第八凸部设于所述凹部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所述第七凸部与所述第四侧壁相邻,所述第八凸部与所述第二侧壁相邻;所述第九凸部设于所述凹部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所述第九凸部位于所述第七凸部和所述第八凸部之间的中部。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预成冠结构,所述顶壁还设有向上的第十凸部、第十一凸部、第十二凸部、第十三凸部和第十四凸部;所述第十凸部、所述第十一凸部和所述第十二凸部设于所述凹部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所述第十凸部与所述第四侧壁相邻,所述第十二凸部与所述第二侧壁相邻,所述第十一凸部位于所述第十三凸部和所述第十四凸部之间的中部;所述第十三凸部和所述第十四凸部设于所述凹部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所述第十三凸部与所述第四侧壁相邻,所述第十四凸部与所述第二侧壁相邻。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预成冠结构,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的内壁为平滑壁面。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预成冠结构,所述预成冠结构的材料包括:氧化锆。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预成冠结构使用方法,所述预成冠结构使用方法用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预成冠结构,所述预成冠结构使用方法包括:将牙齿四周的圆周突起磨平;将牙齿顶部的尖部的超过预设高度的部分磨平;在牙齿周围添加粘合剂;安设预成冠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预成冠结构及其使用方法,与现有预成冠相比,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和顶壁的厚度很薄,尤其是顶壁厚度很薄,不需要磨平大部分牙齿,不会触及牙齿中的神经,安装时几乎没有痛感。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预成冠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预成冠结构的仰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预成冠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预成冠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预成冠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预成冠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预成冠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8为现有技术的标准化预成冠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示出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的预成冠结构的侧面剖视示意图。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预成冠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预成冠结构的仰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预成冠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至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预成冠结构,包括: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第三侧壁13、第四侧壁14和顶壁15;所述第一侧壁11、所述第二侧壁12、所述第三侧壁13和所述第四侧壁14依次顺序设于所述顶壁15的四周;所述第一侧壁11、所述第二侧壁12、所述第三侧壁13、所述第四侧壁14和所述顶壁15共同构成具有中空结构16且开口17向下的预成冠结构10;所述顶壁15的中部设有向下的凹部150。其中,使用时,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预成冠结构从开口17套设至修整后的牙齿,牙齿位于中空结构16内。牙齿中心凹部与预成冠的凹部150紧密配合,可以使顶壁厚度非常薄。由于牙齿尺寸基本固定,预成冠的外部尺寸也不能变化,但是由于预成冠顶壁非常薄,节省出的空间将扩大中空结构16的空间,不需要对牙齿做过多修整,可避免牙齿损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预成冠结构主要包括八种形式,分别对应牙齿中的RUD、RUE、RLD、RLE、LUD、LUE、LLD、LLE八种牙齿类型。RUD、RUE、RLD、RLE与LUD、LUE、LLD、LLE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RUD、RUE、RLD、RLE位于口腔右侧,LUD、LUE、LLD、LLE位于口腔左侧,RUD、RUE、RLD、RLE与LUD、LUE、LLD、LLE沿人体中垂线呈镜面对称。以下四个实施例分别从与RUD、RUE、RLD、RLE对应的预成冠结构进行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与RUD、RUE、RLD、RLE呈镜面对称的LUD、LUE、LLD、LLE的预成冠结构,与LUD、LUE、LLD、LLE对应的预成冠结构同样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预成冠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如图4所示,实施例一的预成冠结构与RUD相对应,该预成冠结构的顶壁15还设有向上的第一凸部1501和第二凸部1502;所述第一凸部1501设于所述凹部150与所述第一侧壁11之间。所述第二凸部1502设于所述凹部150与所述第三侧壁13之间。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预成冠结构,所述第一凸部1501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凸部的1502高度。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预成冠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如图5所示,实施例二的预成冠结构与RUE相对应,该预成冠结构的顶壁15还设有向上的第三凸部1503、第四凸部1504、第五凸部1505和第六凸部1506;所述第三凸部1503和所述第四凸部1504设于所述凹部150与所述第一侧壁11之间,所述第三凸部1503与所述第四侧壁14相邻,所述第四凸部1504与所述第二侧壁12相邻;所述第五凸部1505和所述第六凸部1506设于所述凹部150与所述第三侧壁13之间,所述第五凸部1505与所述第四侧壁14相邻,所述第六凸部1506与所述第二侧壁12相邻。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预成冠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如图6所示,实施例三的预成冠结构与RLD相对应,该预成冠结构的顶壁还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成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和顶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依次顺序设于所述顶壁的四周;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四侧壁和所述顶壁共同构成具有中空结构且开口向下的预成冠结构;所述顶壁的中部设有向下的凹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成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和顶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依次顺序设于所述顶壁的四周;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四侧壁和所述顶壁共同构成具有中空结构且开口向下的预成冠结构;所述顶壁的中部设有向下的凹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成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还设有向上的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部设于所述凹部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所述第二凸部设于所述凹部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成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凸部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成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成冠结构符合如下尺寸: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的距离为7.1至7.3mm,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距离为8.4至8.6mm,所述第一侧壁的厚度为0.3至0.5mm,所述第三侧壁的厚度为0.3至0.5mm,所述第二侧壁的厚度为0.3至0.5mm,所述第四侧壁的厚度为0.3至0.5mm,所述顶壁厚度为0.3~0.36mm,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的距离为3.5至4.5mm,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为3.0至4.0mm,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距离为3.5至4.5mm,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的距离为3.0至4.0mm;或者,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的距离为7.4至7.6mm,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距离为8.8至9.0mm,所述第一侧壁的厚度为0.3至0.5mm,所述第三侧壁的厚度为0.3至0.5mm,所述第二侧壁的厚度为0.3至0.5mm,所述第四侧壁的厚度为0.3至0.5mm,所述顶壁厚度为0.3~0.36mm,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的距离为3.5至4.5mm,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为3.0至4.0mm,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距离为3.5至4.5mm,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的距离为3.0至4.0mm;或者,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的距离为7.7至7.9mm,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距离为9.2至9.4mm,所述第一侧壁的厚度为0.3至0.6mm,所述第三侧壁的厚度为0.3至0.6mm,所述第二侧壁的厚度为0.3至0.6mm,所述第四侧壁的厚度为0.3至0.6mm,所述顶壁厚度为0.3~0.36mm,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的距离为3.5至4.5mm,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为3.5至4.0mm,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距离为3.5至4.5mm,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的距离为3.5至4.0mm;或者,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的距离为8.0至8.2mm,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距离为9.6至9.8mm,所述第一侧壁的厚度为0.3至0.6mm,所述第三侧壁的厚度为0.3至0.6mm,所述第二侧壁的厚度为0.3至0.6mm,所述第四侧壁的厚度为0.3至0.6mm,所述顶壁厚度为0.3~0.36mm,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的距离为4.0至5.5mm,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为3.5至4.5mm,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距离为4.0至5.5mm,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的距离为3.5至4.5mm;或者,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的距离为8.3至8.5mm,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距离为10.0至10.2mm,所述第一侧壁的厚度为0.3至0.7mm,所述第三侧壁的厚度为0.3至0.7mm,所述第二侧壁的厚度为0.3至0.7mm,所述第四侧壁的厚度为0.3至0.7mm,所述顶壁厚度为0.3~0.36mm,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的距离为4.0至5.5mm,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为3.5至4.5mm,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距离为4.0至5.5mm,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的距离为3.5至4.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成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还设有向上的第三凸部、第四凸部、第五凸部和第六凸部;所述第三凸部和所述第四凸部设于所述凹部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所述第三凸部与所述第四侧壁相邻,所述第四凸部与所述第二侧壁相邻;所述第五凸部和所述第六凸部设于所述凹部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所述第五凸部与所述第四侧壁相邻,所述第六凸部与所述第二侧壁相邻。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成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成冠结构符合如下尺寸: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的距离为9.7至9.9mm,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距离为9.9至10.1mm,所述第一侧壁的厚度为0.3至0.5mm,所述第三侧壁的厚度为0.3至0.5mm,所述第二侧壁的厚度为0.3至0.5mm,所述第四侧壁的厚度为0.3至0.5mm,所述顶壁厚度为0.3~0.36mm,所述第三凸部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的距离为4.5至5.0mm,所述第三凸部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的距离为4.0至4.5mm,所述第四凸部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的距离为4.5至5.0mm,所述第四凸部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为4.0至4.5mm,所述第五凸部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距离为4.5至5.0mm,所述第五凸部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的距离为4.0至4.5mm,所述第六凸部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距离为4.5至5.0mm,所述第六凸部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为4.0至4.5mm;或者,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的距离为10.0至10.2mm,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距离为10.5至10.7mm,所述第一侧壁的厚度为0.3至0.5mm,所述第三侧壁的厚度为0.3至0.5mm,所述第二侧壁的厚度为0.3至0.5mm,所述第四侧壁的厚度为0.3至0.5mm,所述顶壁厚度为0.3~0.36mm,所述第三凸部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的距离为4.5至5.0mm,所述第三凸部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的距离为4.0至4.5mm,所述第四凸部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的距离为4.5至5.0mm,所述第四凸部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为4.0至4.5mm,所述第五凸部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距离为4.5至5.0mm,所述第五凸部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的距离为4.0至4.5mm,所述第六凸部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距离为4.5至5.0mm,所述第六凸部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为4.0至4.5mm;或者,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的距离为10.3至10.5mm,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距离为11.1至11.3mm,所述第一侧壁的厚度为0.3至0.6mm,所述第三侧壁的厚度为0.3至0.6mm,所述第二侧壁的厚度为0.3至0.6mm,所述第四侧壁的厚度为0.3至0.6mm,所述顶壁厚度为0.3~0.36mm,所述第三凸部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的距离为4.5至5.0mm,所述第三凸部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的距离为4.0至4.5mm,所述第四凸部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的距离为4.5至5.0mm,所述第四凸部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为4.0至4.5mm,所述第五凸部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距离为4.5至5.0mm,所述第五凸部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的距离为4.0至4.5mm,所述第六凸部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距离为4.5至5.0mm,所述第六凸部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为4.0至4.5mm;或者,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的距离为10.6至10.7mm,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距离为11.7至11.9mm,所述第一侧壁的厚度为0.3至0.6mm,所述第三侧壁的厚度为0.3至0.6mm,所述第二侧壁的厚度为0.3至0.6mm,所述第四侧壁的厚度为0.3至0.6mm,所述顶壁厚度为0.3~0.36mm,所述第三凸部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的距离为5.0至5.5mm,所述第三凸部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的距离为4.0至4.5mm,所述第四凸部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的距离为5.0至5.5mm,所述第四凸部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为4.0至4.5mm,所述第五凸部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距离为5.0至5.5mm,所述第五凸部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的距离为4.0至4.5mm,所述第六凸部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距离为5.0至5.5mm,所述第六凸部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为4.0至4.5mm;或者,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的距离为10.9至11.1mm,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距离为12.3至12.5mm,所述第一侧壁的厚度为0.3至0.7mm,所述第三侧壁的厚度为0.3至0.7mm,所述第二侧壁的厚度为0.3至0.7mm,所述第四侧壁的厚度为0.3至0.7mm,所述顶壁厚度为0.3~0.36mm,所述第三凸部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的距离为5.0至5.5mm,所述第三凸部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的距离为4.0至4.5mm,所述第四凸部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的距离为5.0至5.5mm,所述第四凸部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为4.0至4.5mm,所述第五凸部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距离为5.0至5.5mm,所述第五凸部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的距离为4.0至4.5mm,所述第六凸部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距离为5.0至5.5mm,所述第六凸部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为4.0至4.5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成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还设有向上的第七凸部、第八凸部和第九凸部;所述第七凸部和所述第八凸部设于所述凹部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所述第七凸部与所述第四侧壁相邻,所述第八凸部与所述第二侧壁相邻;所述第九凸部设于所述凹部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所述第九凸部位于所述第七凸部和所述第八凸部之间的中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成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成冠结构符合如下尺寸: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的距离为7.9至8.1mm,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距离为6.3至6.5mm,所述第一侧壁的厚度为0.3至0.5mm,所述第三侧壁的厚度为0.3至0.5mm,所述第二侧壁的厚度为0.3至0.5mm,所述第四侧壁的厚度为0.3至0.5mm,所述顶壁厚度为0.3~0.36mm,所述第三凸部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的距离为4.0至5.0mm,所述第七凸部与所述第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和胜义齿制作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