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戴俊明专利>正文

卷帘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2479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卷帘门锁,是对现有的由齿轮带动锁舌运动的卷帘门锁的改进。由锁盒9、锁壳1、锁芯2、主动齿轮5、被动齿轮7、一对锁舌10、13,锁盖14组成,所述主动齿轮5的直径大于被动齿轮7的直径,且主动齿轮5的齿数多于被动齿轮7的齿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在开启状态下因钥匙无法从锁芯上拔除,从而不会给使用者造成误锁的优点。(*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卷帘门锁,是对现有的由齿轮带动锁舌运动的卷帘门锁的改进。卷帘门锁的种类繁多,由设在锁芯上的主动齿轮带动设在一对锁舌上的被动齿轮来实现开启或锁闭的结构较为普遍,因为它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但是,所存在的不足是由于主动齿轮与被动齿轮的齿数及其大小是相同的,所以,当将钥匙插入锁芯并顺/逆扭动360°时,则固置在锁芯上的主动齿轮也相应旋转360°,又由于主动齿轮是与被动齿轮相啮合的,故当主动齿轮旋转360°时,被动齿轮也同样旋转360°,从而使被动齿轮带动一对锁舌实现开启/锁闭。上述结构不论是开启还是锁闭,钥匙均可从锁芯上拔除。正鉴于此,往往会因使用者的疏忽而带来误锁的问题,最为常见的是,将卷帘门下拉后,忘记将钥匙插入锁芯进行锁闭,所以不少店铺失窃的起因正在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不会给使用者造成误锁假象的卷帘门锁。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卷帘门锁,由锁盒9、锁壳1、锁芯2、主动齿轮5、被动齿轮7、一对锁舌10、13、锁盖14组成,所述主动齿轮5的直径大于被动齿轮7的直径,且主动齿轮5的齿数多于被动齿轮7的齿数。本技术由于作了上述改进,具有在开启状态下因钥匙无法从锁芯上拔除,从而不会给使用者造成误锁的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叙述。附图为本技术组装结构图。本技术的锁壳1固定在锁盖14上,锁芯2置于锁壳1内,主动齿轮5通过卡簧固定在锁芯2上,被动齿轮7上有一对拔脚8、15,一对拨脚8、15位于锁舌10、13一端的槽11内,当主动齿轮5带动被动齿轮7旋转时,则由被动齿轮7上的一对拨脚8、15带动设在锁盒9内的一对锁舌10、13运动。锁盖14通过若干螺钉4与锁盒9相固,并将其上的轴孔3对准被动齿轮7的齿轮轴6。本技术在锁闭状态时,拨脚8处于锁舌10的槽A及相对应的锁舌13的槽D′位置,而拨脚15则处于锁舌10的槽D及相对应的锁舌13的槽A′位置。如是在门外要开启时,则将钥匙从锁芯孔12内插入锁芯2并旋转之,装固在锁芯2上的主动齿轮5便带动被动齿轮7旋转。此时,拨脚8便推动槽A的侧沿,使锁舌10移动,同时,拨脚15便推动槽A′的侧沿,使锁舌13移动。旋转180°后,拔脚15进入锁舌10的槽B,继续推动槽B的侧沿,使锁舌10继续移动,同时,拨脚8进入锁舌13的槽B′,继续推动槽B′的侧沿,使锁舌13继续移动。继而扭旋钥匙,拨脚8进入锁舌10的槽C,从而被槽C限位而无法继续旋转,同理,拨脚15进入锁舌13的槽C′,也被槽C′限位而无法继续旋转。此时,锁舌10、13回缩至极限,从而实现开启。在该状态下,由于主、被动齿轮5、7的直径、齿数不同,所以,被动齿轮7旋转360°后,主动齿轮5则并未充分旋转满360°,而由于锁芯2实质上也未充分旋转至原设置的360°位置,所以,钥匙无法自锁芯2上拔下。而锁闭时,当与上述相反方向运动的动作完成后,锁芯2、主、被动齿轮5、7才均充分达到了360°的旋转角度,所以,钥匙才能从锁芯2上拔除。权利要求1.一种卷帘门锁,由锁盒(9)、锁壳(1)、锁芯(2)、主动齿轮(5)、被动齿轮(7)、一对锁舌(10)、(13)、锁盖(14)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5)的直径大于被动齿轮(7)的直径,且主动齿轮(5)的齿数多于被动齿轮(7)的齿数。专利摘要一种卷帘门锁,是对现有的由齿轮带动锁舌运动的卷帘门锁的改进。由锁盒9、锁壳1、锁芯2、主动齿轮5、被动齿轮7、一对锁舌10、13,锁盖14组成,所述主动齿轮5的直径大于被动齿轮7的直径,且主动齿轮5的齿数多于被动齿轮7的齿数。本技术具有在开启状态下因钥匙无法从锁芯上拔除,从而不会给使用者造成误锁的优点。文档编号E05B65/08GK2475784SQ0123767公开日2002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01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29日专利技术者戴俊明 申请人:戴俊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卷帘门锁,由锁盒(9)、锁壳(1)、锁芯(2)、主动齿轮(5)、被动齿轮(7)、一对锁舌(10)、(13)、锁盖(14)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5)的直径大于被动齿轮(7)的直径,且主动齿轮(5)的齿数多于被动齿轮(7)的齿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俊明
申请(专利权)人:戴俊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