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余建兵专利>正文

一种新能源电池组装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2382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8 2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装设备,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新能源电池组装设备,包括排位机构、分离机构和动力机构,所述排位机构包括第一机架、电机基座Ⅰ、电机Ⅰ、轴Ⅰ、轴承座Ⅰ、输送轮、齿轮Ⅰ、齿轮Ⅱ、轴Ⅱ、轴承座Ⅱ、第二机架和分类构件,分离机构包括第三机架、轴承座Ⅲ、支撑台、分离方管、电机基座Ⅱ和活动口,动力机构包括电机Ⅱ、凸轮、滚子、滑柱、连接架、导轨、第一支板、第一插片、调节架、特种销、螺母、第二支板和第二插片,两个输送轮会将传递管内电池的正负极交替排列,凸轮带动滚子产生的往复运动使,改变第一插片与第二插片之间的距离,可以改变每次从分离方管主体中落出的电池数量,进而便于组装电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电池组装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装设备,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新能源电池组装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新能源电池组装包括串联和并联两种组合方式,串联方式是指第一节锂电的负极接第二节锂电正极,第二节锂电的负极接第三节的正极,以此类推,直到达到所需要的电压为止,并联方式是指第一节锂电的正极接第二节的正极,负极接负极,以此类推,达到需要的容量。在锂电池的生产过程中,电池在生产线上都是按同极同向排列的,工人在组装过程中往往需要手动将多个锂电池组装在一起,如果串联组装时还需要将电池翻转一个方向,这个过程费时费力,所以设计一款用于串联方式组装电池的新能源电池组装设备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电池组装设备,可以自动将电池一正一反两个方向交替排列,排列后可自动输送既定数量的电池。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能源电池组装设备,包括排位机构、分离机构和动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位机构包括第一机架、电机基座Ⅰ、电机Ⅰ、轴Ⅰ、轴承座Ⅰ、输送轮、齿轮Ⅰ、齿轮Ⅱ、轴Ⅱ、轴承座Ⅱ、第二机架和分类构件,第一机架包括第一机架主体和传递管,传递管固定连接在第一机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电池组装设备,包括排位机构(1)、分离机构(2)和动力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排位机构(1)包括第一机架(1‑1)、电机基座Ⅰ(1‑2)、电机Ⅰ(1‑3)、轴Ⅰ(1‑4)、轴承座Ⅰ(1‑5)、输送轮(1‑6)、齿轮Ⅰ(1‑7)、齿轮Ⅱ(1‑8)、轴Ⅱ(1‑9)、轴承座Ⅱ(1‑10)、第二机架(1‑11)和分类构件(1‑12),第一机架(1‑1)包括第一机架主体(1‑1‑1)和传递管(1‑1‑2),传递管(1‑1‑2)固定连接在第一机架主体(1‑1‑1)上且穿过第一机架主体(1‑1‑1)的上端,第一机架主体(1‑1‑1)上固定连接有电机基座Ⅰ(1‑2),电机基座Ⅰ(1‑2)上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电池组装设备,包括排位机构(1)、分离机构(2)和动力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排位机构(1)包括第一机架(1-1)、电机基座Ⅰ(1-2)、电机Ⅰ(1-3)、轴Ⅰ(1-4)、轴承座Ⅰ(1-5)、输送轮(1-6)、齿轮Ⅰ(1-7)、齿轮Ⅱ(1-8)、轴Ⅱ(1-9)、轴承座Ⅱ(1-10)、第二机架(1-11)和分类构件(1-12),第一机架(1-1)包括第一机架主体(1-1-1)和传递管(1-1-2),传递管(1-1-2)固定连接在第一机架主体(1-1-1)上且穿过第一机架主体(1-1-1)的上端,第一机架主体(1-1-1)上固定连接有电机基座Ⅰ(1-2),电机基座Ⅰ(1-2)上固定连接有电机Ⅰ(1-3),电机Ⅰ(1-3)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轴Ⅰ(1-4),轴Ⅰ(1-4)的中端转动连接在轴承座Ⅰ(1-5)内,输送轮(1-6)包括输送轮主体(1-6-1)和拨爪(1-6-2),四个拨爪(1-6-2)周向均匀的固定连接在输送轮主体(1-6-1)上,输送轮(1-6)设置有两个,轴Ⅰ(1-4)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齿轮Ⅰ(1-7)和其中一个输送轮主体(1-6-1),齿轮Ⅰ(1-7)和齿轮Ⅱ(1-8)啮合传动,齿轮Ⅱ(1-8)固定连接在轴Ⅱ(1-9)的前端,轴Ⅱ(1-9)的中端转动连接在轴承座Ⅱ(1-10)内,轴承座Ⅱ(1-10)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另一个输送轮主体(1-6-1),轴承座Ⅰ(1-5)与轴承座Ⅱ(1-10)均固定连接在第一机架主体(1-1-1),第二机架(1-11)包括第二机架主体(1-11-1)和安装口(1-11-2),第二机架主体(1-11-1)的上端设置有两个安装口(1-11-2),第二机架主体(1-11-1)的下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机架主体(1-1-1)的上端,分类构件(1-12)包括分类构件主体(1-12-1)、分类口Ⅰ(1-12-2)、分类口Ⅱ(1-12-3)、分类管Ⅰ(1-12-4)和分类管Ⅱ(1-12-5),分类构件主体(1-12-1)上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分类口Ⅰ(1-12-2)和分类口Ⅱ(1-12-3),分类构件主体(1-12-1)下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分类管Ⅰ(1-12-4)和分类管Ⅱ(1-12-5),分类口Ⅰ(1-12-2)与分类管Ⅰ(1-12-4)连通,分类口Ⅱ(1-12-3)与分类管Ⅱ(1-12-5)连通,分类管Ⅰ(1-12-4)和分类管Ⅱ(1-12-5)分别位于两个输送轮主体(1-6-1)的上端;所述分离机构(2)包括第三机架(2-1)、轴承座Ⅲ(2-2)、支撑台(2-3)、分离方管(2-4)、电机基座Ⅱ(2-6)和活动口(2-7),第三机架(2-1)上固定连接有两个轴承座Ⅲ(2-2)和支撑台(2-3),分离方管(2-4)包括分离方管主体(2-4-1)、短轴(2-4-2)、进入口(2-4-3)、插槽Ⅰ(2-4-4)和插槽Ⅱ(2-4-5),分离方管主体(2-4-1)左端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短轴(2-4-2),分离方管主体(2-4-1)上端的右侧设置有进入口(2-4-3),分离方管主体(2-4-1)下端的中侧设置有插槽Ⅰ(2-4-4),分离方管主体(2-4-1)上端的左侧设置有多个插槽Ⅱ(2-4-5),两个短轴(2-4-2)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轴承座Ⅲ(2-2)内,分离方管主体(2-4-1)下端的右侧固定连接在支撑台(2-3)的上端,第一机架主体(1-1-1)的下端固定连接在第三机架(2-1)的上端,传递管(1-1-2)的下端位于进入口(2-4-3)的上端;所述动力机构(3)包括电机Ⅱ(3-1)、凸轮(3-2)、滚子(3-3)、滑柱(3-4)、连接架(3-5)、导轨(3-6)、第一支板(3-8)、第一插片(3-9)、调节架(3-10)、特种销(3-11)、螺母(3-12)、第二支板(3-13)和第二插片(3-14),电机Ⅱ(3-1)固定连接在电机基座Ⅱ(2-6)上,电机Ⅱ(3-1)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凸轮(3-2),滚子(3-3)包括圆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建兵
申请(专利权)人:余建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