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TD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线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2333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8 2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磁特性优异的薄型的线圈装置。电感器(2)具有:线圈部(6α),由卷绕成线圈状的绕线(6)构成;元件主体(4),在内部具有线圈部(6α),线圈部(6α)的引线部(6a、6b)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作为露出部(6a1)而从底面露出,剩余的一部分作为埋设部(6a2)而埋设于内部;端子电极(8a、8b),形成于元件主体(4)的底面(4a),与露出部(6a1)连接,埋设部(6a2)的引线部(6a、6b)的外周的长度比引线部(6a、6b)的外周的长度的大致一半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圈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圈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在芯的底面配置有线圈的引线部的线圈装置。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线圈装置中,在芯的底面形成有凹部,在凹部的内部沿长度方向配置有引线部。另外,端子电极以进入到凹部的方式形成,与配置于凹部的内部的引线部连接。因此,引线部不会不必要地从芯的底面突出,能够实现线圈装置的薄型化。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线圈装置中,芯的体积减小使芯凹下去的量,电感值等磁特性有可能会劣化。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1005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实际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特性优异的薄型的线圈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线圈部,由卷绕成线圈状的绕线构成;元件主体,在内部具有所述线圈部,所述线圈部的引线部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作为露出部而从底面露出,剩余的一部分作为埋设部而埋设于内部;端子电极,形成于所述元件主体的底面,与所述露出部连接,所述埋设部中的所述引线部的外周的长度比所述引线部的外周的长度的大致一半长。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线圈装置中,线圈的引线部的外周面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线圈部,由卷绕成线圈状的绕线构成;元件主体,在内部具有所述线圈部,所述线圈部的引线部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作为露出部而从底面露出,剩余的一部分作为埋设部而埋设于内部;以及端子电极,形成于所述元件主体的底面,与所述露出部连接,所述埋设部中的所述引线部的外周的长度比所述引线部的外周的长度的大致一半的长度长。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7.18 JP 2017-1393461.一种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线圈部,由卷绕成线圈状的绕线构成;元件主体,在内部具有所述线圈部,所述线圈部的引线部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作为露出部而从底面露出,剩余的一部分作为埋设部而埋设于内部;以及端子电极,形成于所述元件主体的底面,与所述露出部连接,所述埋设部中的所述引线部的外周的长度比所述引线部的外周的长度的大致一半的长度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露出部中的所述引线部的外周的长度比所述引线部的外周的长度的大致一半的长度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元件主体具有第一层,所述第一层具有支承所述线圈部的支承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支承所述线圈部的表面的相反侧的所述支承部的底面,形成有配置所述引线部的台阶部,所述台阶部的台阶的高度比所述引线部的直径小。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工藤孝洁森田诚三浦冬树
申请(专利权)人:TD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