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区域地球化学数据校正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22320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8 2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区域地球化学数据校正方法,包括步骤:收集经野外地球化学采样分析所得到的分区、分幅各测量元素的分析值,并对各测量元素的分析值进行系统校正,直至绘制的地球化学等值线图中不存在等值线环绕子区边界现象为止,得到一次校正后的野外采样点数据;在已知矿化信息所在空间位置,对各测量元素赋值以形成虚拟采样点数据,以野外采样点数据和虚拟采样点数据组成的新采样点数据为基础进行二次校正,直至所有已知矿化信息所在空间位置均有相关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显示,则完成数据校正。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在传统校正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校正,使已知矿化信息均落在相关元素异常之上,解决了已知矿化信息与相关地球化学元素异常信息局部不匹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区域地球化学数据校正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球化学
,特别涉及一种区域地球化学数据校正方法。
技术介绍
在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或综合地质研究中,常常涉及不同图幅或相邻区域地球化学测量数据的拼接问题。这些数据往往是由不同时期、不同批次、不同实验室、不同单位完成的,往往存在综合性的系统误差。若将不同批次的数据组合成图,易导致图面上出现等值线环绕数据范围边界现象,对背景和异常的合理划分造成困难。对此,业界提出了衬度法、分区标准化法、分幅标准化法、平差法和归一化法等地球化学多图幅系统误差校正方法。现有的多图幅地球化学数据系统校正方法的目的,是从地球化学图基本不存在等值线环绕子区边界这一现象出发,一定程度地削弱了不同图幅间的系统误差。在地球化学系列图件生产之初,以上校正方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或区域矿产预测层面,上述的校正还远远不够。由于在地球化学数据采样中,不同时期、不同批次、不同单位的采样人员因采样密度、采样位置不同,甚至部分少采、漏采现象的存在,往往导致客观上存在相关元素异常的地方而在地球化学图件上却无相关元素异常显示的情况出现。矿床和矿化点作为已知矿化信息,在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中是重要的找矿预测要素之一,但由于上述原因,少量矿点周围往往缺失相关地球化学元素的异常显示。现有的校正方法无法解决这种矿化信息和地球化学异常信息的不匹配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性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区域地球化学数据校正方法。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区域地球化学数据校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确定区域内的已知矿化信息及成矿预测所需的地球化学测量元素,所述已知矿化信息包括矿床、矿化点;步骤二,收集野外采样分析所得到的各测量元素的分析值,并对各测量元素的分析值进行系统校正,直至绘制的地球化学等值线图中不存在等值线环绕子区边界现象为止,得到一次校正后的野外采样点分析值数据;步骤三,在已知矿化信息所在空间位置,对各测量元素赋值以形成虚拟采样点数据,以野外采样点数据和虚拟采样点数据组成的新采样点数据为基础进行二次校正,直至步骤一中所有已知矿化信息所在空间位置均有相关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显示,则完成数据校正。在进一步细化的方案中,所述步骤二中,包括以下步骤:步骤2,分别对所收集的每种测量元素的分析值进行极值处理,剔除分析值中的极大值和极小值;步骤3,基于步骤2中极值处理后的数据,针对每种测量元素分别绘制地球化学等值线图;步骤4,对步骤3中得到的地球化学等值线图进行系统校正,直至地球化学等值线图中不存在等值线环绕子区边界现象为止,记录此时的校正参数,并利用所述校正参数对步骤2中极值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校正,得到一次校正后的野外采样点分析值数据。在进一步细化的方案中,所述步骤三包括以下步骤:步骤5,确定各测量元素分析值的异常下限值;步骤6,基于所述异常下限值,以一次校正后的野外采样点分析值数据为基础,绘制各测量元素的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图;步骤7,将已知矿化信息叠加到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图上,记录存在已知矿化信息而无相关元素异常的区域,所述异常是指元素的含量分析值超过该种元素的异常下限值;步骤8,分别以步骤一中确定的已知矿床、矿化点为圆心,以N倍区域平均采样间距为半径生成缓冲区,以一次校正后的野外采样点分析值数据为基础,在缓冲区内删除低于各元素含量平均值的野外采样点;步骤9,将各已知矿化信息与步骤6的各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图进行空间分析,求取落在各元素异常上的矿化信息所在空间位置的各元素含量,并分别求得矿床所在空间位置各元素含量的平均值和矿化点所在空间位置各元素含量的平均值;步骤10,以步骤9中所得的值对已知矿化信息所在空间位置的地球化学元素含量赋值,作为虚拟采样点数据;步骤11,将经步骤8处理后所得的野外采样点数据与步骤10所得的虚拟采样点数据组成一组新的采样点数据;步骤12,基于步骤11所得新的采样点数据,利用步骤5所得各元素的异常下限值,绘制各元素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图;步骤13,将步骤一所得的所有已知矿化信息与步骤12所得各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图进行叠加分析,若仍有部分已知矿化信息所在空间位置无相关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显示,则调整步骤8中N的数值,重复步骤8~步骤13,直至步骤一中所有已知矿化信息所在空间位置均有相关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显示,则数据校正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在传统地球化学数据校正的基础上,经已知矿化信息参与区域地球化学数据的校正工作,既消除了地球化学元素含量等值线环绕子区边界的现象,一定程度地削弱了不同图幅间的系统误差,又使已知矿化信息均落在相关元素异常之上,解决了已知矿化信息与相关地球化学元素异常信息局部不匹配的问题,充分发挥了地球化学测量数据在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中的预测作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区域地球化学数据校正方法的流程图。图2a、图2b分别为系统校正前后某区域某元素地球化学图。图3a、图3b分别为某区域两个地区某元素异常图二次数据校正前后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区域地球化学数据校正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经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成矿预测要素综合研究,确定区域已知矿床、矿化点、待预测矿种及矿种成矿类型,以及确定拟参与成矿预测的地球化学测量元素。成矿预测是为了提高找矿的成效和预见性而进行的一项综合研究工作。其主要过程是根据工作地区内已有的各种地质、矿产和物化探遥感等实际资料,全面分析区内的地质特点和已发现各种矿产的类型、规模及其在时间、空间上与地质构造的关系,阐明其成矿规律,划分成矿区带、建立找矿模式,类比推断进而预测找矿远景区或找矿靶区,指出需要进一步工作的方向、顺序和内容等,为正在进行的或下一阶段的普查找矿工作提供依据。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一般包括地层、构造、岩浆岩、围岩蚀变等,例如在冈底斯成矿带寻找驱龙式斑岩型铜矿床,所需的地质背景具体为:赋矿地层为下-中侏罗统叶巴组(J1-2y)的一套英安质-流纹质火山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及碳酸岩等岩石组合;构造背景为西藏-三江造山系,拉达克-冈底斯弧盆系,拉达克-南冈底斯-下察隅岩浆弧;含矿岩体为中侏罗统酸性火山岩中,岩性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斑岩和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围岩蚀变类型由含矿斑岩体向外表现为钾化+绢英岩化+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区域地球化学数据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确定区域内的已知矿化信息及成矿预测所需的地球化学测量元素,所述已知矿化信息包括矿床、矿化点;步骤二,收集野外采样分析所得到的各测量元素的分析值,并对各测量元素的分析值进行系统校正,直至绘制的地球化学等值线图中不存在等值线环绕子区边界现象为止,得到一次校正后的野外采样点分析值数据;步骤三,在已知矿化信息所在空间位置,对各测量元素赋值以形成虚拟采样点数据,以野外采样点数据和虚拟采样点数据组成的新采样点数据为基础进行二次校正,直至步骤一中所有已知矿化信息所在空间位置均有相关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显示,则完成数据校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区域地球化学数据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确定区域内的已知矿化信息及成矿预测所需的地球化学测量元素,所述已知矿化信息包括矿床、矿化点;步骤二,收集野外采样分析所得到的各测量元素的分析值,并对各测量元素的分析值进行系统校正,直至绘制的地球化学等值线图中不存在等值线环绕子区边界现象为止,得到一次校正后的野外采样点分析值数据;步骤三,在已知矿化信息所在空间位置,对各测量元素赋值以形成虚拟采样点数据,以野外采样点数据和虚拟采样点数据组成的新采样点数据为基础进行二次校正,直至步骤一中所有已知矿化信息所在空间位置均有相关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显示,则完成数据校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包括以下步骤:步骤2,分别对所收集的每种测量元素的分析值进行极值处理,剔除分析值中的极大值和极小值;步骤3,基于步骤2中极值处理后的数据,针对每种测量元素分别绘制地球化学等值线图;步骤4,对步骤3中得到的地球化学等值线图进行系统校正,直至地球化学等值线图中不存在等值线环绕子区边界现象为止,记录此时的校正参数,并利用所述校正参数对步骤2中极值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校正,得到一次校正后的野外采样点分析值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通过如下方式进行极值处理,剔除分析值中的极大值和极小值:针对于每种测量元素,分别求取所有野外采样点分析值的对数平均值X和标准差S;采用X±3S连续迭代剔除法剔除极大值和极小值,直到所有分析值全部分布于(X-3S,X+3S)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包括以下步骤:步骤5,确定各测量元素分析值的异常下限值;步骤6,基于所述异常下限值,以一次校正后的野外采样点分析值数据为基础,绘制各测量元素的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图;步骤7,将已知矿化信息叠加到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图上,记录存在已知矿化信息而无元素异常的区域,所述异常是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廷斌易桂花钟康惠别小娟王继斌何奕萱孙姣姣王琦刘栋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