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大连大学专利>正文

全站仪坐标测量教学模型的全站仪坐标测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22300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8 21:09
本分案申请涉及一种全站仪坐标测量教学模型的全站仪坐标测量方法,β为未知待测点C的坐标方位角,根据已知测站点A坐标来测出待测点C坐标,以此得到全部待测点坐标,完成数据采集;全站仪模型放在一测站点A处,代表架设全站仪完成,将控制点模型放在后视点B处,代表完成后视点的设置,通过全站仪坐标测量教学模型的使用,结合教师的示意讲解,可以使学生生动形象地了解全站仪坐标测量的基本过程及相关工作,极大地提升教学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站仪坐标测量教学模型的全站仪坐标测量方法本申请为申请号2017100250621、申请日2017-01-13、专利技术名称“全站仪坐标测量教学模型及测量方法”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尤其涉及一种教学模型。
技术介绍
全站仪坐标测量的主要过程是数据采集和放样,数据采集是测定出待测点的具体坐标,放样是给定一个具体坐标,在实际地形找到这个坐标的具体位置。在坐标测量中,数据采集涉及测站点和后视点的设置内容,以及待测点的测量过程。放样除测站点和后视点的设置外,还要根据坐标数据在实际地形找出点的位置,单纯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无法生动形象地了解全站仪坐标测量的基本过程及相关工作,如:后视点设置,待测点被测出的原理过程,建筑物的测设。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站仪坐标测量教学模型,其分为两个模型,一个为控制点模型,另一个为全站仪模型,两者组合,通过演示,提高教学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站仪坐标测量教学模型,包括控制点模型和全站仪模型;所述控制点模型包括第一底座、第一直杆和标记布,所述第一直杆的底部与第一底座固定连接,标记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站仪坐标测量教学模型的全站仪坐标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全站仪模型放在一测站点A处,代表架设全站仪完成,将控制点模型放在后视点B处,代表完成后视点的设置,稍松开套杆(8),转动紧箍环(6),使得斜杆(9)和横杆(10)所在平面与后视点B大致在同一平面内,扭动双耳螺母(6.2)固定紧箍环的环本体,然后摆动斜杆(9),让斜杆对准后视点B的标记布(3),旋转套杆(8)进行再固定,代表全站仪对准后视点B以进行后视点的定向,使全站仪找到坐标系北方向,代表建立了坐标系;随后重复上述步骤,将全站仪对准未知待测点C,此时斜杆(9)代表了全站仪到待测点C的斜距SD,横杆(10)代表了全站仪到待测点C的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站仪坐标测量教学模型的全站仪坐标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全站仪模型放在一测站点A处,代表架设全站仪完成,将控制点模型放在后视点B处,代表完成后视点的设置,稍松开套杆(8),转动紧箍环(6),使得斜杆(9)和横杆(10)所在平面与后视点B大致在同一平面内,扭动双耳螺母(6.2)固定紧箍环的环本体,然后摆动斜杆(9),让斜杆对准后视点B的标记布(3),旋转套杆(8)进行再固定,代表全站仪对准后视点B以进行后视点的定向,使全站仪找到坐标系北方向,代表建立了坐标系;随后重复上述步骤,将全站仪对准未知待测点C,此时斜杆(9)代表了全站仪到待测点C的斜距SD,横杆(10)代表了全站仪到待测点C的平距HD,斜杆(9)与横杆(10)的夹角为α;横杆(10)与刻度圆盘(7)上“0”刻度标记的夹角为β,β为未知待测点C的坐标方位角,根据已知测站点A(XA,YA,ZA)坐标来测出待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华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