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等效照明理念的隧道线性结构优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隧道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等效照明理念的隧道线性结构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隧道照明设施的规模及数量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带来隧道照明电量的大幅度增加。如何在确保隧道安全、舒适的照明运营环境的前提下,在降低照明系统负荷后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仍能达到原有的照明设计标准或满足行车安全所必须的照明量,从而成为实现节能减排和降低隧道运营费用的研究对象。与其它室外照明相比,公路隧道具有特殊的半封闭空间结构,由于隧道出入口段内外亮度差大,当车辆快速通过公路隧道时易产生“黑洞”“白洞”“适应滞后”“视觉震荡”等现象,从而造成行车安全隐患。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亟需提出一种新的隧道结构优化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等效照明理念的隧道线性结构优化方法,在降低照明系统负荷后利用太阳能进行补充照明,仍能达到原有的照明设计标准或满足行车安全所必须的照明量,从而实现节能减排和降低隧道运营费用之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等效照明理念的隧道线性结构优化方法,包括隧道本体,所述隧道本体的进口端和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等效照明理念的隧道线性结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隧道本体,所述隧道本体的进口端和出口端的侧壁以曲率P向隧道外延伸形成延伸段;所述隧道的出口段和进口段的顶部均设置有采光竖井,位于出口段的采光竖井设置于出口段距出口最近的照明灯与出口之间距离的1/2处,位于进口段的采光竖井设置于进口段距进口最近的照明灯与进口之间距离的1/2处,且位于出口段和进口段的采光竖井位于隧道顶部的纵向中心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等效照明理念的隧道线性结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隧道本体,所述隧道本体的进口端和出口端的侧壁以曲率P向隧道外延伸形成延伸段;所述隧道的出口段和进口段的顶部均设置有采光竖井,位于出口段的采光竖井设置于出口段距出口最近的照明灯与出口之间距离的1/2处,位于进口段的采光竖井设置于进口段距进口最近的照明灯与进口之间距离的1/2处,且位于出口段和进口段的采光竖井位于隧道顶部的纵向中心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等效照明理念的隧道线性结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如下方法确定曲率P:P=A+ln(w+B);其中,w为隧道所处的地理纬度;A为与隧道海拔相关的计算系数,B为与隧道洞门朝向相关的计算系数;其中:A=6.882443+0.0272%×H,H为隧道所处的海拔高度;B=993.265+1.653×M,M为隧道洞口的朝向系数,朝东取值为1,朝西取值为2,朝南取值为3,朝北取值为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等效照明理念的隧道线性结构优化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波,张逸,梁思农,何世永,蒲俊勇,梁加林,陈弘杨,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