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高寒地区电站热控系统及热控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22126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8 1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寒地区电站热控系统及控制方法,其中控制系统包括被动温控装置和主动温控装置;所述被动温控装置包括蜂巢结构均温板、弯折形回路热管和金属格栅;所述蜂巢结构均温板设置在所述储油箱和所述燃油发电机组之间;所述弯折形回路热管设置于所述燃油发电机组下方,所述弯折形回路热管的加热段与所述蜂巢结构均温板冷却段紧密接触,所述弯折形回路热管的冷却段垂直插入所述通风管道内并延伸至通风管道的下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热管技术,充分利用燃油发电机组的高温热源,采取主被动结合的热控方法将燃油发电机组散发的局部热量传递至整个油箱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实现了高寒地区电站经济有效的热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寒地区电站热控系统及热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寒地区电站温度控制问题,具体涉及一种高寒地区电站热控系统及热控方法。
技术介绍
高寒地区电站的主要架构为房间下部为储油箱与润滑油箱,油箱上方架设柴油机等仪器设备。由于高寒地区气候寒冷,因此电站在运行期间,房间内温度分布上热下冷,且温差极大。位于电站下方的储油箱和润滑油箱由于低温,其内部的燃油上下温差非常明显,底部低温区域的燃油非常容易发生凝固而无法流动,导致燃油发电机组无法得到充足的燃油补充而正常工作。为此一般需要采取外部保温与内部加热等方法对储油箱和润滑油箱进行防冻处理。而在电站上方,燃油发电机组在工作会将大量热量散发到电站内,导致电站上部空气温度较高,容易使电站内的控制系统、仪器设备因温度过高而无法正常运行,因此需对电站内空气温度进行调控。目前,对于油箱的防冻处理,传统设计一般采用电加热方式对油箱直接加热,或采用传统的单相传热循环将燃油发电机组产生的高温余热传递给油箱,但由于储油箱尺寸较大,需要提供大量的热量才能保证燃油不发生凝固。对于电加热方式,则需要消耗大量电能,而对于单相传热循环方法,由于所需工质传输距离较大,因此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寒地区电站热控系统,在电站内设置有储油箱、润滑油箱和燃油发电机组,在储油箱内预留有通风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控系统包括被动温控装置和主动温控装置;所述被动温控装置包括蜂巢结构均温板、弯折形回路热管和金属格栅;所述蜂巢结构均温板设置在所述储油箱和所述燃油发电机组之间,所述蜂巢结构均温板加热段与所述燃油发电机组底部外壳紧密接触,所述平板热冷却段与所述润滑油箱上表面紧密接触;所述弯折形回路热管设置于所述燃油发电机组下方,所述弯折形回路热管的加热段与所述蜂巢结构均温板冷却段紧密接触,所述弯折形回路热管的冷却段垂直插入所述通风管道内并延伸至通风管道的下部;所述金属格栅浸没在所述储油箱内部燃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寒地区电站热控系统,在电站内设置有储油箱、润滑油箱和燃油发电机组,在储油箱内预留有通风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控系统包括被动温控装置和主动温控装置;所述被动温控装置包括蜂巢结构均温板、弯折形回路热管和金属格栅;所述蜂巢结构均温板设置在所述储油箱和所述燃油发电机组之间,所述蜂巢结构均温板加热段与所述燃油发电机组底部外壳紧密接触,所述平板热冷却段与所述润滑油箱上表面紧密接触;所述弯折形回路热管设置于所述燃油发电机组下方,所述弯折形回路热管的加热段与所述蜂巢结构均温板冷却段紧密接触,所述弯折形回路热管的冷却段垂直插入所述通风管道内并延伸至通风管道的下部;所述金属格栅浸没在所述储油箱内部燃油内,用于提高燃油内部温度分布均匀性;所述主动温控装置为设置在所述通风管道底部的循环风机,通过该循环风机将燃油发电机组的热量经通风管道输送到储油箱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寒地区电站热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蜂巢结构均温板包括上外部面板、下外部面板、蜂巢芯、吸液芯及液体工质;所述蜂巢芯为方格框架结构且离散的分布在上外部面板和下外部面板之间的夹层空间内;在所述蜂巢芯表面、上外部面板的内壁面以及下外部面板的内壁表面镀有防护层,在防护层外覆盖有所述吸液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寒地区电站热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形回路热管是由金属毛细管经多次弯曲成蛇形而成的内部抽为真空且填充有保证热量在逆重力条件下高效传递的工作液体的环路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平张子文姚峰张程宾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