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志清专利>正文

碰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2015 阅读:3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锁闭门窗的一种新型碰锁,其特点是锁体上装有锁舌一侧的端部和锁扣上制有舌孔的工作面均远离门缝处,并位于门框一侧。从外面由门缝处伸进的异物无法通过四个90°的直角弯,因而无法接触到锁舌。门窗关闭后,既使在不采用内或外保险的情况下,也无法从外侧用异物开锁,从而提高了碰锁的保险性。(*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可用于锁闭门窗的碰锁。目前,公知的碰锁均将装设在锁体上,通常始终被弹簧向外弹出的锁舌的头部,在关闭过程中朝向锁扣的一面制成斜面或弧形导向面。这种碰锁为了达到保险的目的,往往均设有内和外保险机构,如在内侧用钥匙、挚手、插销等实现内保险,或者在外部利用钥匙实现外保险。这些保险措施虽然可靠,但均须增加一定的附助操作,实际上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往往忽略了对内和外保险机构的操作,以至当需要锁闭的关联件如门与门框间出现足以塞入薄钢片等的间隙时,对用于向内开门的碰锁,就可以较容易地通过对锁舌上的斜面或弧形导向面施加压力,而使锁舌退出锁扣的舌孔,从而使碰锁被打开。这些碰锁在设计时为了降低造价,均是以装有锁舌一侧的锁体端部与门沿对齐为设计基准,在不影响木质门边框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将这一段锁体缩短,随着木质门边框尺寸的缩小,这段锁体的长度也在相应缩短,如天津市制锁××厂的产品就是这样,以至对用于木质门时无法通过移位安装的方法提高其保险性。对此虽已有一些新的解决方案,如专利(872041271),其用于锁闭的,可上下移动的柱式锁舌虽远离门缝处,但与该锁舌相联接的联杆在门缝处却因遮护不严而间接外露,故其保险性仍有待提高。本技术的目的是1、提高原有各式碰锁的保险性。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在原有各式碰锁的基础上,将构成锁体的另件--锁体外壳、装在锁体外壳后部遮护功能良好的底盖、与锁舌呈固定联接的锁舌滑板或锁舌滑动框架同时加长1cm左右;将锁体内始终向外弹压锁舌的弹簧相应移位或加长,这样就得到了一个新锁体。锁扣可采用如附图1所示的转角盒式锁扣,或采用如附图2所示的平面盒式锁扣。新碰锁安装后如附图3所示锁体上装有锁舌的一侧经过加长后,其端部和与其相配合的锁扣上制有舌孔的工作面均远离门缝处,并位于门框一侧。这样就可以使从外面通过门缝伸进来的异物要比原来再多转两次90°的直角弯才能接触到锁舌,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从而使碰锁的保险性得到了提高。当用于外开门时,其安装方法同普通碰锁,且需安装侧角板。对于装有锁舌一侧具有足够长度的锁体的原有各式碰锁,均可采用移位安装的方法实现上述目的。上述方案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1、方法简单;2、实用、可靠。 附图说明图1是转角盒式锁扣的示意图。图1中1--锁扣盒;2--底板;3--舌孔。图2是平面盒式锁扣的示意图。图2中1--锁扣盒;2--底板;3--舌孔。图3是新碰锁的安装示意图。图3中1--锁体;2--锁头;3--锁舌;4--锁扣;5--门;6--门框。权利要求1.一种碰锁,它包括锁头、锁体和锁扣,其特征在于锁体上装有锁舌的一侧经过加长后,其端部和与其相配合的锁扣上制有舌孔的工作面均远离门缝处,并位于门框一侧。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用于锁闭门窗的一种新型碰锁,其特点是锁体上装有锁舌一侧的端部和锁扣上制有舌孔的工作面均远离门缝处,并位于门框一侧。从外面由门缝处伸进的异物无法通过四个90°的直角弯,因而无法接触到锁舌。门窗关闭后,既使在不采用内或外保险的情况下,也无法从外侧用异物开锁,从而提高了碰锁的保险性。文档编号E05B21/00GK2116049SQ91226110公开日1992年9月16日 申请日期1991年10月4日 优先权日1991年10月4日专利技术者刘志清, 李春玲, 刘培智, 刘培源 申请人:刘志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碰锁,它包括锁头、锁体和锁扣,其特征在于:锁体上装有锁舌的一侧经过加长后,其端部和与其相配合的锁扣上制有舌孔的工作面均远离门缝处,并位于门框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清李春玲刘培智刘培源
申请(专利权)人:刘志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