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式自适应预除湿型毛细管网辐射空调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21925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8 18: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式自适应预除湿型毛细管网辐射空调系统及方法,包括模块式预除湿系统I,毛细管网辐射系统II和自适应测控系统III,通过自适应测控系统III控制模块式预除湿系统I的循环量、调整毛细管网辐射系统II毛细管网进水口温度,实现模块式自适应预除湿型毛细管网辐射空气调整。模块式预除湿系统利用多路膜组件的模块式组合首先对湿空气进行膜除湿;毛细管网辐射空调系统用于调节室内温度;自适应测控系统通过测量室内温湿度和毛细管网进水口温度为模块式预除湿系统提供流量控制和调节依据。最终实现调节室内湿度和温度的同时,毛细管网的表面不出现结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式自适应预除湿型毛细管网辐射空调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室内空气温度和湿度调节
,特别涉及一种模块式自适应预除湿型毛细管网辐射空调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在建筑环境中,温度和湿度是人体热舒适性的主要评价指标。在我国,虽然气候存在多样性,但多数地区在夏季处于高温高湿条件,因此对湿热地区的温度和湿度控制一直是空气调节的重点。在空气调节中,温度和湿度无疑是最重要的两个参数,然而,由于水蒸气在空气中以混合物的形式存在,温度和湿度参数处于耦合状态,传统空调系统将温度和湿度一起调节,如常用空调器的冷凝除湿形式,这种形式中空调蒸发器表面温度均远远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冷凝水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冷凝水的无序排放一方面会影响建筑物的外观,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由于冷凝水的温度较低,直接排放也造成冷源能量的直接浪费。同时,由于蒸发器温度较低造成空调系统的能效降低。从人体热舒适的角度来看,湿度过高会引起人体闷热的感觉,而降低湿度会提高人体的热舒适感。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空调系统的低温送风会给人体带来吹风感,造成不舒适感甚至是“空调病”。毛细管网空调系统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节能空调系统末端,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式自适应预除湿型毛细管网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块式预除湿系统(I),毛细管网辐射系统(II)和自适应测控系统(III),其中:所述模块式预除湿系统(I)包括溶液储液器(2)、与溶液储液器(2)循环连通的多路膜组件(1);还包括一个置于多路膜组件(1)侧面的室内送风机(6);所述毛细管网辐射系统(II)包括冷水箱(10)、与冷水箱(10)循环连通的毛细管网(8);所述自适应测控系统(III)包括传感器组件(12)和室内空气温湿度传感器(14)以及毛细管网进水口温度传感器(13);传感器组件(12)通过传感器信号处理器(15)分别与多路膜组件(1)的流量调节器(5)连接,通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式自适应预除湿型毛细管网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块式预除湿系统(I),毛细管网辐射系统(II)和自适应测控系统(III),其中:所述模块式预除湿系统(I)包括溶液储液器(2)、与溶液储液器(2)循环连通的多路膜组件(1);还包括一个置于多路膜组件(1)侧面的室内送风机(6);所述毛细管网辐射系统(II)包括冷水箱(10)、与冷水箱(10)循环连通的毛细管网(8);所述自适应测控系统(III)包括传感器组件(12)和室内空气温湿度传感器(14)以及毛细管网进水口温度传感器(13);传感器组件(12)通过传感器信号处理器(15)分别与多路膜组件(1)的流量调节器(5)连接,通过毛细管网进水口温度传感器(13)与毛细管网(8)循环管路连接;通过自适应测控系统(III)控制模块式预除湿系统(I)的循环量、调整毛细管网辐射系统(II)毛细管网进水口温度,实现模块式自适应预除湿型毛细管网辐射空气调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式自适应预除湿型毛细管网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式预除湿系统(I)的多路膜组件(1)相互并联连通,并通过管路连通溶液冷却器(4)、溶液泵(3)和溶液储液器(2)构成循环管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式自适应预除湿型毛细管网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节器(5)置于多路膜组件(1)顶部,每个流量调节器(5)连接至传感器信号处理器(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式自适应预除湿型毛细管网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储液器(2)连通有溶液再生器(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式自适应预除湿型毛细管网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网(8)包括纵向分布的主管和连通主管的若干横向分布的分管,主管通过管路连通水冷却器(11)、冷水箱(10)和水泵(9)构成循环管路。6.一种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系统进行模块式自适应预除湿型毛细管网辐射空调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赞社顾兆林冯诗愚高秀峰李云罗昔联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