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巧丽专利>正文

一种胶囊破壁挤压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1087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8 14:33
一种胶囊破壁挤压管,涉及一种送药装置,送药管(6)的一端设有圆锥头(1),圆锥头内设有圆锥尖腔(2),由圆锥尖腔至送药管另一端端面设有通孔(5),所述圆锥头的靠近送药管两侧设有贯通通孔端部的出药口(4),圆柱活塞(11)处于通孔内,在圆柱活塞一端设有与圆锥尖腔结构匹配的圆锥尖头(10),推拉杆(13)的一端连接圆柱活塞的另一端,在圆柱活塞外缘设有密封圈(9),所述密封圈外缘面与通孔过盈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胶囊中部放置在通孔中,胶囊两端分别处于出药口中,送药管使胶囊直接推送到病灶部位后,由圆柱活塞的圆锥尖头刺破并挤压胶囊,挤破的胶囊由出药口流出到达病灶部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胶囊破壁挤压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送药装置,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胶囊破壁挤压管。
技术介绍
在妇科疾病或肛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将药物送达阴道或肛门深处;其中胶囊是由明胶、纤维素或多糖等为主要成分制成的囊状物,胶囊可以较好的保留易药物的有效成分,而且可对粉状、液体状各类药物等装入其中,通过胶囊的保护既确保了药物药性不被破坏,也保护了器官的有效吸收,所以很多用于阴道或肛门的药物采用了胶囊作为包装;然而对于胶囊如何送达阴道或肛门深处,一直是个技术问题;目前的做法是需要使用者自行使用手指塞入药物,这样一方面送入深度达不到要求,另一方面会产生卫生问题;尤其是一些行动不便的人需要子女的辅助送药;或由护士高级护工等协助送药,这样医护人员或家属的精神和心理压力极大,其中液体药物胶囊使用使用时,一方面要考虑送入问题,另一方面要考虑如何使胶囊快速破壁实现疗效的最大化,还要考虑送入后如果不进行破壁而导致的滑出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胶囊破壁挤压管,将胶囊中部放置在通孔中,胶囊两端分别处于出药口中,送药管使胶囊直接推送到病灶部位后,由圆柱活塞的圆锥尖头刺破并挤压胶囊,挤破的胶囊由出药口流出到达病灶部位。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胶囊破壁挤压管,包括送药管、推拉杆、圆柱活塞和密封圈,送药管的一端设有圆锥头,圆锥头内设有圆锥尖腔,由圆锥尖腔至送药管另一端端面设有通孔,所述圆锥头的靠近送药管两侧设有贯通通孔端部的出药口,圆柱活塞处于通孔内,在圆柱活塞一端设有与圆锥尖腔结构匹配的圆锥尖头,推拉杆的一端连接圆柱活塞的另一端,在圆柱活塞外缘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外缘面与通孔过盈配合。所述的胶囊破壁挤压管,在圆柱活塞的外缘面设有环形槽,所述密封圈内面处于环形槽中。所述的胶囊破壁挤压管,在送药管的另一端两侧设有中指指环和大拇指环。所述的胶囊破壁挤压管,在推拉杆的另一端设有食指指环。所述的胶囊破壁挤压管,在食指指环上设有连接管,推拉杆另一端设置的外螺纹与连接管的螺孔固定连接。所述的胶囊破壁挤压管,所述送药管的外缘面为圆形。所述的胶囊破壁挤压管,所述圆形包含椭圆形。所述的胶囊破壁挤压管,所述密封圈的材质为医用级硅橡胶材料。所述的胶囊破壁挤压管,所述送药管、圆柱活塞和食指指环的材质为医用级PP材料。所述的胶囊破壁挤压管,所述的推拉杆的材质为铜或不锈钢中的任意一种。通过上述公开内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胶囊破壁挤压管,将胶囊由两出药口任意一个放入,使胶囊中部处于通孔中,而胶囊两端分别处于出药口中,使用送药管的圆锥头插入肛门或阴道内,当胶囊推送到病灶部位后,通过按压食指指环由圆柱活塞的圆锥尖头刺破并挤压胶囊,挤破的胶囊内药液便由出药口流出到达肛门或阴道内的病灶部位;本专利技术实现了送入后的胶囊快速破壁,不仅有效的提高了药物的散发和增加疗效,更防范了现有技术送入后胶囊要等待自身融化时间问题,本专利技术克服了送入后的胶囊流出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食指指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圆柱活塞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圆锥头;2、圆锥尖腔;3、胶囊;4、出药口;5、通孔;6、送药管;7、中指指环;8、大拇指环;9、密封圈;10、圆锥尖头;11、圆柱活塞;12、环形槽;13、推拉杆;14、连接管;15、食指指环;16、螺孔;17、外螺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下面的实施例并不是对于本专利技术的限定,仅作为支持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方式,在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框架内的任意等同结构替换,均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结合附图1至4所述的胶囊破壁挤压管,包括送药管6、推拉杆13、圆柱活塞11和密封圈9,送药管6的一端设有圆锥头1,在送药管6的另一端两侧设有中指指环7和大拇指环8,圆锥头1内设有圆锥尖腔2,由圆锥尖腔2至送药管6另一端端面设有通孔5,所述圆锥头1的靠近送药管6两侧设有贯通通孔5端部的出药口4,圆柱活塞11处于通孔5内,在圆柱活塞11一端设有与圆锥尖腔2结构匹配的圆锥尖头10,推拉杆13的一端连接圆柱活塞11的另一端,在圆柱活塞11的外缘面设有环形槽12,所述密封圈9内面处于环形槽12中,所述密封圈9外缘面与通孔5过盈配合,在食指指环15上设有连接管14,推拉杆13另一端设置的外螺纹17与连接管14的螺孔16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送药管6的外缘面为圆形,所述圆形包含椭圆形。进一步,所述密封圈9的材质为医用级硅橡胶材料;所述送药管5、圆柱活塞11和食指指环15的材质为医用级PP材料;所述的推拉杆13的材质为铜或不锈钢中的任意一种。实施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胶囊破壁挤压管,结合附图1至4,使用时,将胶囊3穿入出药口4,这时胶囊3两端处于通孔5两侧的出药口4内,将圆柱活塞11穿在送药管6的通孔5内,由圆锥尖头10顶在胶囊3上,然后可在送药管6外部涂抹少量的凡士林或医用水性润滑剂,这样可确保送药过程时的润滑,使用一只手的大拇指和中指分别插入大拇指环8和中指指环7中,食指放入推拉杆13的食指指环15中,然后由圆锥头1部位开始插入肛门或阴道,到达医嘱所需部位时,通过插入食指指环15的食指控制食指指环15推进并使圆锥尖头10捅破胶囊3,然后继续推进食指指环15,这时圆柱活塞11的圆锥尖头10开始挤压胶囊3壁,胶囊3中的药液通过出药口4流入肛门或阴道内,由于圆锥尖头10的结构与圆锥尖腔2结构匹配,可将胶囊3中的药液绝大多数挤压出来,胶囊3的皮留在圆锥尖腔2中,然后拔出本专利技术,取出胶囊3皮并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清洗、消毒可以单人多次使用,也可丢弃作为一次性使用。本专利技术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胶囊破壁挤压管,包括送药管(6)、推拉杆(13)、圆柱活塞(11)和密封圈(9),其特征是:送药管(6)的一端设有圆锥头(1),圆锥头(1)内设有圆锥尖腔(2),由圆锥尖腔(2)至送药管(6)另一端端面设有通孔(5),所述圆锥头(1)的靠近送药管(6)两侧设有贯通通孔(5)端部的出药口(4),圆柱活塞(11)处于通孔(5)内,在圆柱活塞(11)一端设有与圆锥尖腔(2)结构匹配的圆锥尖头(10),推拉杆(13)的一端连接圆柱活塞(11)的另一端,在圆柱活塞(11)外缘设有密封圈(9),所述密封圈(9)外缘面与通孔(5)过盈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胶囊破壁挤压管,包括送药管(6)、推拉杆(13)、圆柱活塞(11)和密封圈(9),其特征是:送药管(6)的一端设有圆锥头(1),圆锥头(1)内设有圆锥尖腔(2),由圆锥尖腔(2)至送药管(6)另一端端面设有通孔(5),所述圆锥头(1)的靠近送药管(6)两侧设有贯通通孔(5)端部的出药口(4),圆柱活塞(11)处于通孔(5)内,在圆柱活塞(11)一端设有与圆锥尖腔(2)结构匹配的圆锥尖头(10),推拉杆(13)的一端连接圆柱活塞(11)的另一端,在圆柱活塞(11)外缘设有密封圈(9),所述密封圈(9)外缘面与通孔(5)过盈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破壁挤压管,其特征是:在圆柱活塞(11)的外缘面设有环形槽(12),所述密封圈(9)内面处于环形槽(12)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破壁挤压管,其特征是:在送药管(6)的另一端两侧设有中指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巧丽
申请(专利权)人:陈巧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