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建美专利>正文

可更换部件自动给药注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1084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8 14: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药液注射器领域,提供一种可更换部件自动给药注射器,主要包括外壳套,可更换部件,弹射部件,触发部件,其中外壳套为外部包裹结构,可更换部件与弹射部件分别采用不同的驱动弹簧,使得弹射产生的作用力与注射所用的作用力分离,保证注射针在插入人体后方进行注射,并且通过内部的巧妙结构设计,在可更换部件被弹射向下时触发其内部的注射限制,并且更换简单方便,适宜用户自行注射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更换部件自动给药注射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液注射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更换部件自动给药注射器。
技术介绍
注射器的使用通常需要专业药师或护士进行操作给药,以皮下注射给药方式居多,能够迅速抵达病灶,控制病情或者减轻疼痛等,但是仍然很多患者得不到合理以及及时的药物注射治疗延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生活中很多疾病需要采用定期注射治疗以控制并且或恢复,比如糖尿病,病毒性肝炎,常年性过敏以及体弱患者需要定期或不定期注射胰岛素、抗病毒药物以及肾上腺素等,肯定,每次注射去医院或诊所是不现实的,大量患者不得不自行完成注射给药操作,以此需要更专业的给药注射器以方便患者操作,例如具备一定自动化功能的注射器。实现注射器自动化的过程需要两步,首先由于注射部件弹射,注射针插入皮下,后注射部件自动进行注射,现有技术中具有两种解决方式,公告号为CN1901957B名称为用于注射器的装置的国际专利申请中披露了一种注射器,注射过程首先通过弹簧推动注射器前进,直至注射针穿透皮肤,并且注射器支架对接前端凸缘,后弹簧力继续对注射器内药物进行推挤,直至注射完成。公告号为CN101282751B名称为具有通气装置的自动注射注射器的国际专利申请中采用的为另一种注射方式,其采用双尖头注射针,通过活塞杆推动药剂盒移动,注射针入口尖端刺穿药剂盒上的可刺穿单元,药液连通,后推杆继续推动,出口尖端插入肌肉组织,药液被注入体内,注射完成。这两种方式均存在药液被挤出的时间不确定性,按照普通的流程,应该是注射针先插入体内,药液才开始被推动注射,而在注射组件被推动时,施加力较大,注射针与存在药液处于连通很可能药液会被提前注射出,即注射针在未插入皮肤或未完成插入皮肤时药液即被推出,造成浪费,产生污渍,降低产品的使用体验;并且前述产品例的注射组件都不能更换或不便于更换,无法再一次实用,不适用需要定期注射的患者,成本控制没有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高自动注射器的使用便捷性,同时控制准确注射针插入与注射的过程,有利于用户的自行完成注射操作,并且具备可更换部件,主体可多次重复利用,具备更换方便,操作简单,使用安全卫生的特点,本专利技术中用于注射的注射针与药液存储装置可以替换。为此提供一种可更换部件自动给药注射器,主要包括外壳套与注射管,外壳套为主体结构,用于握持操作,其存在内部空腔,底部设置为贯通状态的贯通口,其他主要部件均设置于外壳套内,注射管为柱状管状结构,其为可更换部件的主要部件,其余可更换部件主要包括控制柱,注射针,注射管的内部存在圆柱状内部空腔,其下端设置橡胶塞,注射针竖向设置在橡胶塞中心位置,尖端伸出在外,注射管大致中间部位存在橡胶活塞,则橡胶活塞与橡胶塞之间的区域填充存储有药液,橡胶活塞可上下活动用以将药液注射出,另外橡胶活塞上端面边沿一种固定设置有限滑套,用于控制橡胶活塞的移动,控制柱则用于控制限滑套的移动,控制柱活动固定在注射管的上方,其可以相对注射管进行转动而不能脱离,在控制柱位置下端固定设置固定杆与固定凸起用以控制限滑套的移动限制,而限滑套上对应设置L型限制槽,固定凸起卡入在L型限制槽内从而控制限滑套的移动限制,控制柱转动到一定位置时,限滑套失去限制可相对向下滑动,同时在橡胶活塞上方存在弹簧一,用以驱动橡胶活塞的移动,弹簧一处于蓄力状态,一旦限滑套失去限制,则弹簧一驱动橡胶活塞向下移动完成注射,注射管及与其相连的部件为可替换,用于安装在外壳套内,使用前从底部贯通口插入进外壳套,使用完成可脱离取出并进行替换。可更换部件保证了结构的整体性,便于插入安装时的操作,并且注射针同时一并更换,避免重复使用,生产时也只需对外部结构进行确定,可以适用在不同的药液注射治疗中。在外壳套的内部两侧壁上设置有两道限位条,相应的,注射管两端设置连贯的与其连为一体的限位凸起,限位凸起上设置上下贯通的槽口二,槽口二与限位条相对应,在可更换部件插入时,槽口二对应卡入到限位条上,该设置用以限制注射管转动,并且有利控制注射管插入的相对位置,但并不影响控制柱的相对转动。外壳套的内部两侧壁在限位条的相对上方位置固定设置两道固定条,固定条为弧形弯曲状,其底端相对靠拢,并且在一定力作用下,固定条底端之间能够相对被撑开,固定条用于限制并卡住从下方插入的控制柱,固定条底端固定设置有卡齿,并且卡齿之间间距小于控制柱的外径,控制柱外两侧对应位置设置卡齿凹陷,卡齿可对应卡入,在可更换部件从下方插入过程中控制柱将固定条底端撑开,顺利的,卡齿卡入到卡齿凹陷内,则可更换部件位置被固定,可执行注射操作,后续只需撑开固定条,则控制柱失去固定,顺应向下移动完成注射。控制固定条的限制状态的部件为触发套管,触发套管设置在外壳套内,其下端靠近两端的固定条,其向下移动则可撑开固定条完成触发过程,外壳套上端通过推动杆连接,而推动杆上端穿过外壳套与按压器固定,则实施过程为按动按压器则可打开对控制柱的限制,后续注射过程自动完成,该为注射过程中用户所需的全部操作,实现及其简单;而按压器与外壳套上端固定盖一之间采用弹簧三进行限制,按压器按下过程压缩弹簧三,则松开后弹簧三能使按压器恢复原始位置,可以基本无限次进行按压操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弹射装置,外壳套顶端固定盖一的下端面固定设置固定套管,其为圆柱管状结构,内部插入活动套管,而活动套管可沿固定套管上下移动,活动套管底部存在盖体,用于向下推动控制柱完成弹射过程,固定套管则限制活动套管的移动路径以及移动范围,活动套管内套有弹簧二,弹簧二内在固定盖一下端面固定设置有套柱,用以限制弹簧二的伸缩路径,避免偏移,活动套管向上移动在对弹簧二进行压缩后形成蓄力,在注射过程中,控制柱失去限制,继而弹簧力驱使完成弹射过程。在控制柱与注射管在被推动进行弹射下移时,控制柱需要同时转动打开注射管内弹簧一的限制,才能形成注射过程,为实现此操作,控制柱外侧端设置有两道三角凸起,其相对控制柱中心对称,并且与注射管上限位凸起错位,从而限位条不影响到控制柱向下滑动,三角凸起具体为倒直角三角形状,其与控制柱固定为一体,其一侧存在斜向状的侧端面一,该面能驱使三角凸起进行相对转动,外壳套的外部套有控制圈,控制圈的内侧设置两道连接杆,相对的,外壳套的壳体上设置两道可供连接杆穿过并滑动的条形槽口四,连接杆分别对应穿过穿过槽口四,连接杆的内侧端上固定设置有拨动块,拨动块一侧存在与三角凸起上侧端面一对应的斜向状的侧端面二,其中槽口四一侧端的上下口位置固定设置有凸点使得连接杆转动至此需要更大的力才能转动,使得拨动块在此位置相对固定,当三角凸起上侧端面一抵靠到拨动块侧端面二上并施加压力时可驱动三角凸起相对转动从而驱动控制柱相对转动。其中,拨动块可以随控制圈进行转动,转动范围受槽口四限制,从而控制拨动块是否处于三角凸起的相对下方位置,在进行注射操作时将拨动块转动至三角凸起的相对下方位置,而在控制柱与注射管插入安装过程中则需要将其转动至另一端,其不处在三角凸起的移动路径上则不会干扰到更换部件的插入。本专利技术相比其他自动注射器,具有两方面优势,首先推动注射组件移动与完成注射的施力来自两处,可以实现弹射操作与注射操作的相对分离,保证注射针在插入后才进行注射操作,另外,更换部件属于整体独立部件,可完全整体替换,操作便捷,注射针也会一并更换,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更换部件自动给药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套(1),注射管(2),外壳套(1)为管状壳体结构,其存在内部空腔,底部为贯通状态,底部存在圆形贯通口(11),顶端存在固定盖一(12),注射管(2)为柱状体管状结构,其存在圆柱状内部空腔,其下端设置有橡胶塞(21),橡胶塞(21)密封固定设置在注射管(2)的下端不可活动,橡胶塞(21)的中心部位插入有竖向设置的注射针(3),注射针(3)为管状结构,其与橡胶塞(21)的接触部位为密封状态,注射针(3)的顶端与注射管(2)的内部空腔相连通,其底端设置为尖锐状态形成针尖,注射管(2)的大致中间部位存在橡胶活塞(22),橡胶活塞(22)的外径等于注射管(2)的内径,橡胶活塞(22)的外壁紧贴在注射管(2)的内壁上,其能够沿注射管(2)的内壁上下移动,注射管(2)的内部空腔在橡胶活塞(22)与橡胶塞(21)之间的空间充满有药液,橡胶活塞(22)的上端面边沿一周固定设置有限滑套(23),限滑套(23)与橡胶活塞(22)处于固定连接状态,限滑套(23)的外径等于注射管(2)的内径,其可以沿注射管(2)的内壁上下滑动,注射管(2)的内部在橡胶活塞(22)的上方设置有弹簧一(41),注射管(2)的顶部位置设置有固定盖二(24),其中,弹簧一(41)的顶端抵靠在固定盖二(24)的下端面,其底端抵靠在橡胶活塞(22)的上端面,弹簧一(41)处于自然状态下的长度大于固定盖二(24)到橡胶塞(21)之间的距离,注射管(2)的顶端内壁一周设置有限位环一(25),所述限位环一(25)处在固定盖二(24)的上方,其中固定盖二(24)、限位环一(25)与注射管(2)属于一体状态,限位环一(25)与固定盖二(24)之间存在的间隙形成环状槽口一(26),注射管(2)的上方存在控制柱(5),控制柱(5)为圆柱体状结构,其下端设置有连接部(51),连接部(51)的厚度大于限位环一(25)的厚度,连接部(51)的下端面设置有固定盘(52),固定盘(52)的厚度小于固定盖二(24)与限位环一(25)之间的槽口一(26)的厚度,并且固定盘(52)的外径小于注射管(2)的内径,但大于限位环一(25)的内径,固定盘(52)的边沿卡入在槽口一(26)内,固定盘(52)可以在槽口一(26)内转动,其中,控制柱(5)、连接部(51)与固定盘(52)为一体状态,固定盘(52)的下方固定设置有两道相对固定盘(52)圆心对称设置的固定杆(53),两道固定杆(53)外侧端之间的距离等于限滑套(23)的内径,所述弹簧一(41)的外径小于两道固定杆(53)内侧端之间的间距,另外固定杆(53)的外侧端下方设置有固定凸起(54),固定盖二(24)两侧对应位置设置有可供固定杆(53)与固定凸起(54)插入与转动的弧形槽(241),并且两道固定凸起(54)外侧端之间的间距大于限滑套(23)的内径,同时限滑套(23)的上端相对两侧在与固定杆(53)及固定凸起(54)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限制槽,所述限制槽为L型结构,其由横向槽(23a)与竖向槽(23b)组成,其中横向槽(23a)为横向设置,其处在竖向槽(23b)的底端并且其一端与竖向槽(23b)底端连通,竖向槽(23b)为竖向设置,另外,横向槽(23a)的高度大于固定凸起(54)的高度,竖向槽(23b)的宽度大于固定凸起(54)的宽度,竖向槽(23b)顶端一直延伸至限滑套(23)的顶端与其上方连通,处于限滑套(23)上端两侧的L型限制槽为中心对称设置,另外,横向槽(23a)的位置与固定凸起(54)的位置相对应,固定凸起(54)陷入在横向槽(23a)内并且可以在横向槽(23a)内相对横向滑动,在转动控制柱(5)时能够使得两侧固定杆(53)相对转动并驱使固定凸起(54)在横向槽(23a)内相对滑动并滑动至横向槽(23a)与竖向槽(23b)的连接部位,在固定凸起(54)处在横向槽(23a)与竖向槽(23b)的连接部位时,其上端失去横向槽(23a)的限制;所述外壳套(1)的内壁两侧设置有两道限位条(13),两道限位条(13)为竖向设置并且相对外壳套(1)中心轴线对称,另外,所述注射管(2)的两端设置有连贯的限位凸起(27),两端限位凸起(27)外侧端之间的间距大于两道限位条(13)内侧端之间的间距,但是小于外壳套(1)底端贯通口(11)的内径,限位凸起(27)的外侧端上设置有连贯的上下贯通的槽口二(28),槽口二(28)的内侧宽度大于限位条(13)的厚度,并且两端限位凸起(27)上的槽口二(28)可以同时卡入在两端限位条(13)上并同时能够沿限位条(13)相对滑动,另外控制柱(5)的外径小于两端限位条(13)内侧端之间的间距;另外,外壳套(1)的顶端固定盖一(12)的下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固定套管(14),其为圆柱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更换部件自动给药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套(1),注射管(2),外壳套(1)为管状壳体结构,其存在内部空腔,底部为贯通状态,底部存在圆形贯通口(11),顶端存在固定盖一(12),注射管(2)为柱状体管状结构,其存在圆柱状内部空腔,其下端设置有橡胶塞(21),橡胶塞(21)密封固定设置在注射管(2)的下端不可活动,橡胶塞(21)的中心部位插入有竖向设置的注射针(3),注射针(3)为管状结构,其与橡胶塞(21)的接触部位为密封状态,注射针(3)的顶端与注射管(2)的内部空腔相连通,其底端设置为尖锐状态形成针尖,注射管(2)的大致中间部位存在橡胶活塞(22),橡胶活塞(22)的外径等于注射管(2)的内径,橡胶活塞(22)的外壁紧贴在注射管(2)的内壁上,其能够沿注射管(2)的内壁上下移动,注射管(2)的内部空腔在橡胶活塞(22)与橡胶塞(21)之间的空间充满有药液,橡胶活塞(22)的上端面边沿一周固定设置有限滑套(23),限滑套(23)与橡胶活塞(22)处于固定连接状态,限滑套(23)的外径等于注射管(2)的内径,其可以沿注射管(2)的内壁上下滑动,注射管(2)的内部在橡胶活塞(22)的上方设置有弹簧一(41),注射管(2)的顶部位置设置有固定盖二(24),其中,弹簧一(41)的顶端抵靠在固定盖二(24)的下端面,其底端抵靠在橡胶活塞(22)的上端面,弹簧一(41)处于自然状态下的长度大于固定盖二(24)到橡胶塞(21)之间的距离,注射管(2)的顶端内壁一周设置有限位环一(25),所述限位环一(25)处在固定盖二(24)的上方,其中固定盖二(24)、限位环一(25)与注射管(2)属于一体状态,限位环一(25)与固定盖二(24)之间存在的间隙形成环状槽口一(26),注射管(2)的上方存在控制柱(5),控制柱(5)为圆柱体状结构,其下端设置有连接部(51),连接部(51)的厚度大于限位环一(25)的厚度,连接部(51)的下端面设置有固定盘(52),固定盘(52)的厚度小于固定盖二(24)与限位环一(25)之间的槽口一(26)的厚度,并且固定盘(52)的外径小于注射管(2)的内径,但大于限位环一(25)的内径,固定盘(52)的边沿卡入在槽口一(26)内,固定盘(52)可以在槽口一(26)内转动,其中,控制柱(5)、连接部(51)与固定盘(52)为一体状态,固定盘(52)的下方固定设置有两道相对固定盘(52)圆心对称设置的固定杆(53),两道固定杆(53)外侧端之间的距离等于限滑套(23)的内径,所述弹簧一(41)的外径小于两道固定杆(53)内侧端之间的间距,另外固定杆(53)的外侧端下方设置有固定凸起(54),固定盖二(24)两侧对应位置设置有可供固定杆(53)与固定凸起(54)插入与转动的弧形槽(241),并且两道固定凸起(54)外侧端之间的间距大于限滑套(23)的内径,同时限滑套(23)的上端相对两侧在与固定杆(53)及固定凸起(54)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限制槽,所述限制槽为L型结构,其由横向槽(23a)与竖向槽(23b)组成,其中横向槽(23a)为横向设置,其处在竖向槽(23b)的底端并且其一端与竖向槽(23b)底端连通,竖向槽(23b)为竖向设置,另外,横向槽(23a)的高度大于固定凸起(54)的高度,竖向槽(23b)的宽度大于固定凸起(54)的宽度,竖向槽(23b)顶端一直延伸至限滑套(23)的顶端与其上方连通,处于限滑套(23)上端两侧的L型限制槽为中心对称设置,另外,横向槽(23a)的位置与固定凸起(54)的位置相对应,固定凸起(54)陷入在横向槽(23a)内并且可以在横向槽(23a)内相对横向滑动,在转动控制柱(5)时能够使得两侧固定杆(53)相对转动并驱使固定凸起(54)在横向槽(23a)内相对滑动并滑动至横向槽(23a)与竖向槽(23b)的连接部位,在固定凸起(54)处在横向槽(23a)与竖向槽(23b)的连接部位时,其上端失去横向槽(23a)的限制;所述外壳套(1)的内壁两侧设置有两道限位条(13),两道限位条(13)为竖向设置并且相对外壳套(1)中心轴线对称,另外,所述注射管(2)的两端设置有连贯的限位凸起(27),两端限位凸起(27)外侧端之间的间距大于两道限位条(13)内侧端之间的间距,但是小于外壳套(1)底端贯通口(11)的内径,限位凸起(27)的外侧端上设置有连贯的上下贯通的槽口二(28),槽口二(28)的内侧宽度大于限位条(13)的厚度,并且两端限位凸起(27)上的槽口二(28)可以同时卡入在两端限位条(13)上并同时能够沿限位条(13)相对滑动,另外控制柱(5)的外径小于两端限位条(13)内侧端之间的间距;另外,外壳套(1)的顶端固定盖一(12)的下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固定套管(14),其为圆柱体管状结构,其底部无盖为贯通状态,固定套管(14)的内部插入有活动套管(15),活动套管(15)也为圆柱体管状结构,活动套管(15)可以沿固定套管(14)的内壁上下滑动,其底部存在盖体(151),固定套管(14)上两侧相对其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两道镂空的条形状槽口三(141),槽口三(141)一直延伸至固定套管(14)的下方位置但不与其底端贯通,相对应的,活动套管(15)在其顶端两侧相对其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两道滑动块(152),两端的滑动块(152)外侧端之间的间距大于固定套管(14)的外径,并且滑动块(152)的宽度小于槽口三(141)的内侧宽度,同时滑动块(152)对应卡入在槽口三(141)内并且可以沿其上下滑动,所述外壳套(1)的顶端固定盖一(12)的下端面上还固定设置有套柱(16),套柱(16)的中心轴线与固定套管(14)的中心轴线一致,套柱(16)的外径小于活动套管(15)的内径,套柱(16)与活动套管(15)之间套入有弹簧二(42);另外外壳套(1)内壁两侧在限位条(13)的上方固定设置两道有固定条(17),固定条(17)为弧形弯曲状,其顶端固定于外壳套(1)的内壁上,其底端向外壳套(1)中心轴线方向弯曲延伸,其底端固定设置有卡齿(171),两端固定条(17)底端的卡齿(171)之间的间距小于控制柱(5)的外径,控制柱(5)的两侧对应设置有卡止凹陷(55),所述卡齿凹陷(55)的内部轮廓与卡齿(171)的外轮廓一致,控制柱(5)向上推动过程可以撑开固定条(17)的底端并且两端的卡齿(171)可以对应卡入到卡齿凹陷(55)内从而将控制柱(5)限制住;另外,外壳套(1)上固定盖一(12)的上方存在按压器(6),按压器(6)的下端面两侧设置有推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美
申请(专利权)人:王建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