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EEG对水平运动引起的立体视觉疲劳影响的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210056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8 14: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EEG对水平运动引起的立体视觉疲劳影响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作2D和3D实验素材;水平运动速度按照六个分级让被试做主观问卷评价;在2D显示测试实验中利用眨眼测试法;对被试者的主观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即对不同水平运动速度下的疲劳程度分析;选取3D实验素材用于测量被试者的脑电波,并对EEG信号做预处理;对预处理后的脑电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变换,计算出三个频段分区在各个电极上的相对能量,绘制出对应的脑电地形图;再根据所有被试者的数据计算得到的各个指标的相对能量,利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对刺激前后的时间因素和不同脑区区域因素进行差异性分析,从而确定识别立体水平运动疲劳较好的指标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EEG对水平运动引起的立体视觉疲劳影响的评价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平运动引起的视觉疲劳评价领域。
技术介绍
:长时间观看3D视频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生理以及心理反应,比如视觉疲劳、头沉、眩晕等,在3D显示技术相关领域评估人体感知的体验质量也成为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用户的体验也直接决定了技术的前进。目前对于此类方向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主观评价法包括调查问卷法和心理物理法。客观评价法主要是通过分析采集到的客观数据以及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而在最近视觉疲劳的评价方法被人们开始和生物信号联系在一起,生物信号的采集以及分析已经成为目前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使用较多的是采集人体的脑电信号进行信号的分析处理,脑电信号分为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脑磁电(MEG)、肌电图(EMG)、诱发电位(EP)。在这些被测信号中脑电EEG相比较于其他的脑部特征信号更易被提取与采集,同此采集到的脑电信号中包含了丰富的人体生理信息,被认为是最具备广泛发展前景的视觉疲劳测试指标。因此,将视疲劳的研究和脑电信号(EEG)紧密联系在一起,区分在2D和3D的显示屏幕上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EEG对水平运动引起的立体视觉疲劳影响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作2D和3D实验素材水平运动物体选取无规则形状的石头,表面覆盖花岗岩花纹的材质,保持石头水平运动的距离不超过立体显示器的最大可视距离,石头的水平运动在屏幕上做时长为两秒的从左往右的固定匀速运动,水平运动的运动单位选择deg/s作为运动的评判单位,设物体的起始位置之间的距离为x,人眼到屏幕的距离为s,人眼在物体运动前后视角变化为θ,运动时间为t,从厘米每秒到角度每秒的换算公式如下:则换算角速度公式为:θ=tan‑1(s/x)   (1)v=θ/t(deg/s)   (2)根据制作出来的视觉体验效果以及运动范围,实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EEG对水平运动引起的立体视觉疲劳影响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作2D和3D实验素材水平运动物体选取无规则形状的石头,表面覆盖花岗岩花纹的材质,保持石头水平运动的距离不超过立体显示器的最大可视距离,石头的水平运动在屏幕上做时长为两秒的从左往右的固定匀速运动,水平运动的运动单位选择deg/s作为运动的评判单位,设物体的起始位置之间的距离为x,人眼到屏幕的距离为s,人眼在物体运动前后视角变化为θ,运动时间为t,从厘米每秒到角度每秒的换算公式如下:则换算角速度公式为:θ=tan-1(s/x)(1)v=θ/t(deg/s)(2)根据制作出来的视觉体验效果以及运动范围,实验中水平运动模式选取的六个速度分级分别为:6deg/s、8deg/s、10deg/s、12deg/s、14deg/s、16deg/s,水平运动2D素材均是位于零视差平面,3D素材均是位于屏幕前即-0.5deg处,物体运动时长为2s,利用Maya渲染完左右两个摄影机视图之后,再利用Matlab软件来对左右视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丽丽邢阳侯春萍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