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0983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8 14: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刺激头部和颈部,支撑并引向正确姿势,易于实现按摩和矫正睡眠姿势的功能枕,其技术要点在于,包括支撑颈部的一部分和后脑部,根据第一可变单元变形的第一缓冲垫;及包裹第一缓冲垫周围并收容,倾斜地支撑颈部的其它部分和肩部,根据第二可变单元形成的第二缓冲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功能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功能枕,特别涉及一种关于刺激头部和颈部,支撑并引向正确的姿势,易于实现按摩和矫正睡眠姿势的功能枕。
技术介绍
近几年来人们对睡眠质量日渐关注,从而使最佳睡眠(well-sleeping)产业急速成长。因各种压力导致的睡眠障碍及老龄化等问题促使睡眠产业在市场中占有的比例日益扩大。在睡眠市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在就寝时起到舒服地支撑人体颈部和头部功能的枕头,通常在市场中贩卖的枕头是根据对素材软硬的选择和将中药材等放入枕头内部等在材质或功能方面多样的枕头。但是现有枕头的问题在于要么很硬,要么软绵绵或者太高或太低使头部和颈部不能很好的枕在枕头上,由于充填物随意移动打破肩线等。一方面,人体结构中连接头部和上部颈椎的连接处前倾(向前凸出),而且受人体的重力和地球自转周期的影响,重心偏向颈椎,所以后脑部和后脑下部的肌肉很容易紧张。同时,由于生活中的压力,不正确的睡姿,各种受伤使这个部位的紧张加剧,堵塞枕大神经或者椎动脉等对后脑下部施加压力。这样一来,通过静动脉的各种神经会受到持续的压力,使这些神经支配下的肌肉紧张,使维持平常性的自律神经系统发生机能障碍,严重时还会使包裹大脑的硬脑膜紧张出现全身症状。因此,放松后脑部及后脑下部紧张的肌肉和软组织是非常重要的。通常这样的后脑部及后脑下部的紧张,全部由手技治疗师(manualtherapist),物理治疗师等技师一一通过繁琐的手法治疗。但是,这种临床师或物理治疗师的治疗方法,在患者的后脑部及后脑下部的紧张得到放松为止,治疗者需要用手去支撑患者的头部,所以在治疗时需要消耗许多力量,治疗时间和努力,虽然对健康非常有益,但还是有不能对很多患者进行治疗的问题。为了改善这些问题最近出世了很多不用直接实施手工疗法也可以充分得到治疗效果的多种多样的枕头,但是上述的枕头为了减少使用着对它的抵触,普遍使用柔软的材质制成。长期使用时会因体重的挤压而收缩跟变形,减弱其功能。更何况每个人的头部和颈部的结构各异,所以每个人对枕头的舒适感,形状及结构的嗜好不同。通常的功能枕由于单纯依赖记忆泡沫材质,因而很难满足每个人所希望的形状。【先前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KR10-2002-0048882A(专利文献2)KR10-1615993B1(专利文献3)KR10-20130033028A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之前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睡眠时支撑肩和颈部及后脑部并引向正确的姿势,易于矫正睡姿的功能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调节枕头的形态及结构,以便使用者得到令人满意的形状的功能枕。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不局限于上述提出的内容,没有被提及的其它目的将从以下记载中得到明确的理解。上述目的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通过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功能枕达成,包括支撑颈部的一部分和后脑部,根据第一可变单元变形的第一缓冲垫;包裹所述的第一缓冲垫周围并收容,倾斜地支撑颈部的其它部分和肩部,根据第二可变单元形成的第二缓冲垫。优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功能枕,所述的第一缓冲垫包括形成凹凸状,支撑部分颈部和后脑部的颈椎矫正部和,可调节成与所述的颈椎矫正部的倾斜方向相反,引导颈椎以‘C’字形弯曲的矫正引导部。优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功能枕,所述的第一可变单元包括紧密地设置在所述的第一缓冲垫下部,根据旋转方向及旋转半径将所述的颈椎矫正部和所述的矫正引导部调节成相互相反方向的第一缓冲垫支撑部和,与所述的第一缓冲垫支撑部由轴结合的旋转轴和,固定在上述旋转轴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的第二缓冲垫的侧面用于调节上述旋转轴的旋转半径的操作杆。优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功能枕,所述的第二缓冲垫包括有一定厚度且包裹上述第一缓冲垫,可将其收容在里面的胴体部和,从所述的胴体部向下方倾斜并延长来支撑双肩,其中间部分向第一缓冲垫方向豁开,使位于双肩之间的脊椎可以靠在地面的肩膀支撑部。优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功能枕,所述的第二可变单元包括向一个方向以‘C’字形弯曲,夹在所述的肩膀支撑部的内部,根据弯曲半径调节所述的肩膀支撑部的表面曲率的第二缓冲垫支撑部和,夹在所述的第二缓冲垫支撑部的两端之间,用弹力支撑肩膀的弹性部件和,位于所述的第二缓冲垫支撑部弯曲的前方,在一定位置用挂钩固定来制约所述的第二缓冲垫支撑部弯曲半径的弯曲半径调节部件。优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功能枕,在所述的肩膀支撑部的表面以一定规格形成多个弹性凸起物,支撑倚靠在上面的肩膀。优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功能枕,还包括智能机器支架单元,其包括设置在所述的第二缓冲垫的两侧,两端部可以摆动的摆动棒和,设置在所述的摆动棒的一处,可以随意装卸智能机器的装卸部件。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本专利技术的功能枕,可以有以下效果;第一,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在睡眠时能够正确的支撑肩和颈部及后脑部,达到容易矫正睡眠姿势的效果。第二,使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能够用简单的方法分别调节,使使用者容易调节枕头的形态和结构,使其得到满意的效果。第三,在睡眠时不仅支撑颈部和后脑部,还支撑肩部,同时使肩膀的力量适当的分散,使紧张的肌肉和软组织放松,引导舒适睡眠的效果。第四,不被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干涉,可以将智能机器置于与面部相隔一定距离的地方,起到在正确的睡眠姿势下可以视听智能机器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及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功能枕的斜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功能枕的侧截面图。图4及图5为图3中A部分操作原理的原理图。图6及图7为图3中B部分操作原理的原理图。其中,100:第一缓冲垫;120:颈椎矫正部;140:矫正引导部;200:第一可变单元;220:第一缓冲垫支撑部;240:旋转轴;260:操作杆;300:第二缓冲垫;320:胴体部;340:肩膀支撑部;400:第二可变单元;420:第二缓冲垫支撑部;440:弹性部件;460:弯曲半径调节部件;480:弯曲半径调节夹;500:智能机器支架单元;520:摆动棒;540:装卸部件。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特征还有为达成前者的方法,参照与附图一起详细后述的实施例将明确。但是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下面揭示的实施例,将以不同的形态体现。只是本实施例将完整揭示本专利技术,为了向本专利技术所属的
中普通技术人员完整揭示本专利技术的范畴而提供。并且在本说明书所使用的用语是为了说明实施例,并不是为了局限本专利技术。在本说明书中单数形式在句中没有特别提及时,也包括复数。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一方面,对该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容易知晓的结构和对其作用及效果的图示及详细的说明将进行简单说明或省略,将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为重点进行详细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功能枕,参照附图可知,其包括第一缓冲垫100和第一可变单元200,第二缓冲垫300和第二可变单元400。首先,第一缓冲垫100支撑颈部的一部分和后脑,根据第一可变单元200可以变形。第一缓冲垫100的结构包含形成凹凸交替状,支撑颈部和后脑部一部分的颈椎校正部120和,与颈椎校正部120相反方向倾斜,引导颈椎以‘C’字形弯曲的矫正引导部140。在此,在颈椎校正部120形成的凹凸部适当的分散颈部和后脑部的负荷并刺激其部位,可以起到按摩的效果。这种颈椎校正部120的凹凸部为分散负荷及达到按摩效果,可以由多种形态形成。而且,颈椎校正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功能枕,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颈部的一部分和后脑部,根据第一可变单元变形的第一缓冲垫;包裹所述的第一缓冲垫周围并收容,倾斜地支撑颈部的其它部分和肩部,根据第二可变单元形成的第二缓冲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功能枕,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颈部的一部分和后脑部,根据第一可变单元变形的第一缓冲垫;包裹所述的第一缓冲垫周围并收容,倾斜地支撑颈部的其它部分和肩部,根据第二可变单元形成的第二缓冲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缓冲垫包括,形成凹凸状,支撑部分颈部和后脑部的颈椎矫正部和可调节成与上述颈椎矫正部的倾斜方向相反,引导颈椎以‘C’字形弯曲的矫正引导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能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可变单元包括,紧密地设置在所述的第一缓冲垫下部,根据旋转方向及旋转半径将所述的颈椎矫正部和所述的矫正引导部调节成相互相反方向的第一缓冲垫支撑部和与所述的第一缓冲垫支撑部由轴结合的旋转轴和,固定在所述的旋转轴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的第二缓冲垫的侧面用于调节所述的旋转轴的旋转半径的操作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缓冲垫包括,有一定厚度且包裹所述的第一缓冲垫,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永津
申请(专利权)人:升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