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农业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0852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8 1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农业大棚,属于农业用具技术领域。所述智能农业大棚包括大棚本体、薄膜太阳能电池、环境控制单元、照明设备和灌溉系统,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设置在所述大棚本体的顶部,所述环境控制单元和照明设备设置在所述大棚本体的内部,所述灌溉系统设置在所述大棚本体的内部和外部,所述大棚本体包括墙体和顶棚,所述顶棚为双坡式结构,包括不锈钢管、顶部横梁和顶棚外壳。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顶棚中的不锈钢管管道进行灌溉,省去了另行搭建灌溉装置,大大节约了建造成本,同时,双坡式的顶棚结构可将雨水进行收集用于灌溉,此外,环境控制单元还可有效地调节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湿度以及CO2浓度等,从而更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An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Greenhous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greenhouse,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gricultural appliances. The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greenhouse comprises a greenhouse body, a thin film solar cell, an environment control unit, a lighting device and an irrigation system. The thin film solar cell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greenhouse body, the environment control unit and the lighting device are arranged inside the greenhouse body, the irrigation system is arranged inside and outside the greenhouse body, and the greenhouse body. The roof consists of a wall body and a ceiling. The roof is a two-slope structure, comprising a stainless steel pipe, a top cross beam and a roof shell. The invention adopts stainless steel pipe in the roof for irrigation, eliminates the need to build additional irrigation devices, greatly saves the construction cost, at the same time, the double-slope roof structure can collect rainwater for irrigation, in addition, the environmental control unit can effectively adjust and control the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CO2 concentration in the greenhouse, so as to be more conducive to the growth of crop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农业大棚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业用具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智能农业大棚。
技术介绍
采用农业大棚可以栽培出各种早熟增产的蔬菜瓜果,随着人类需求量的增大,农业大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大多数使用的大棚为采用塑料薄膜支撑在农田上进行种植,此类大棚的结构单一,造价较低,但仅仅具有保温功能,无法满足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其他条件如湿度和CO2的浓度以及光照条件等,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来进行管理和运作,且无法智能地调节棚内的温度、湿度和CO2浓度等,从而不利于作物的生长。此外,搭建大棚时往往需要大量的材料,对棚内作物进行灌溉也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这无疑增加了大棚种植的成本,不利于推广利用。公开号为CN203775812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雨水收集大棚”,该技术将蓄水箱设置在大棚顶部,将雨水收集后用于灌溉,但由于大棚顶部经常被太阳暴晒,雨水容易蒸发,且蓄水箱会挡住太阳光,不利于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此外,该技术在灌溉时无法精准地控制流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节约成本的智能农业大棚,采用不锈钢管组成的框架作为顶棚,同时采用顶棚中的不锈钢管管道进行灌溉,省去了另行搭建灌溉装置,大大节约了建造成本,通过往空气中喷洒水雾还可有效提高大棚内的空气湿度,同时,双坡式的顶棚结构可将雨水导入埋在地下的集水箱,避免了雨水的蒸发,再将收集的雨水用于灌溉,尤其适用于多雨的地区。此外,环境控制单元还可有效地调节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湿度以及CO2浓度等,从而更有利于作物的生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农业大棚,包括大棚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薄膜太阳能电池、环境控制单元、照明设备和灌溉系统,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设置在所述大棚本体的顶部,所述环境控制单元和照明设备设置在所述大棚本体的内部,所述环境控制单元与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电性连接,所述灌溉系统设置在所述大棚本体的内部和外部;所述大棚本体包括墙体和设于墙体上的顶棚,所述顶棚为双坡式结构,包括不锈钢管、顶部横梁和顶棚外壳,所述不锈钢管包括四根水平管和若干倾斜管,四根所述水平管首尾连接并固设于所述墙体的上沿,所述顶部横梁通过支撑杆固设于所述墙体的正上方,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水平管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顶部横梁的底部固定连接,若干所述倾斜管间隔设置并对称分布于所述顶部横梁的相对两侧,所述倾斜管的一端与顶部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倾斜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水平管的侧壁连通,所述水平管与所述倾斜管形成水流通路;所述顶棚外壳铺设于由所述不锈钢管和顶部横梁组成的框架上;所述灌溉系统包括集水箱、进水管、输送泵、出水管和喷淋头,所述集水箱埋设在所述大棚本体的地下,所述进水管、输送泵和出水管均设在大棚本体外,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集水箱连接,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输送泵连接,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输送泵连接,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与其中两根所述水平管的连接处连通,若干所述喷淋头装设于所述倾斜管的底部并与所述倾斜管的底部连通,所述喷淋头的方向均竖直向下。进一步地,四根所述水平管通过四个弯通接头首尾连接,其中,三个所述弯通接头为二通接头,一个所述弯通接头为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的其中一个接口与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水管的侧壁设有电磁流量计。进一步地,所述墙体的与所述顶部横梁平行的相对两侧面设有通风窗户。进一步地,所述墙体为钢化玻璃或铝合金,所述顶棚外壳的材料为塑料薄膜或钢化玻璃。进一步地,所述顶棚外壳上与顶部横梁平行且远离所述顶部横梁的一侧设有棚檐,所述顶棚外壳的上与顶部横梁垂直的一侧设有挡雨板,所述入水口开设在地面上,所述集雨板倾斜设置,所述集雨板与所述入水口相接,所述集雨板上的雨水通过所述入水口流至所述集水箱。进一步地,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铺设于所述顶棚外壳的靠近所述顶部横梁的外表面,所述顶部横梁的底部装设有蓄电池,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与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为非晶硅、微晶硅、掺杂有锗合金材料或色素敏化材料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地,所述环境控制单元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CO2浓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CO2浓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均间隔设置于所述顶部横梁的底部,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CO2浓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CO2浓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均与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大棚本体的内部设有空调和CO2发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均通过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空调电性连接,所述湿度传感器还通过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输送泵电性连接,所述输送泵由外接电源供电,所述CO2浓度传感器通过所述控制器与所述CO2发生器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照明设备装设于所述顶部横梁的底部,所述照明设备与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照明设备为LED灯,所述LED灯为红光发光二极管、白光发光二极管或蓝光发光二极管中的至少一种。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农业大棚,设计结构简单,采用不锈钢管组成的框架作为顶棚,同时采用顶棚中的不锈钢管管道进行灌溉,省去了另行搭建灌溉装置,大大节约了建造成本,由于喷淋头设于顶棚内的倾斜管上,当向下喷洒灌溉时,也可提高大棚内的空气湿度,从而满足了农业大棚内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湿度。(2)将大棚的顶棚设计成双坡式结构,可将雨水导入埋在地下的集水箱,有利于雨水的收集,且不易蒸发,尤其适用于多雨的地区,将雨水用于作物的灌溉,充分利用了雨水资源,从而节约了灌溉成本。(3)在大棚的顶部设有的薄膜太阳能电池还可以为大棚内的环境控制单元和LED灯供电,既充分利用了太阳能资源,又解决了只能依靠外接电源的问题,节约了用电成本,并且,通过将太阳能转化得到的电能进行储存,即使在夜间,大棚内配置的LED灯也可为作物提供良好的光线,促进其光合作用,从而促进作物的生长;此外,通过环境控制单元可较为精准地控制和调节大棚内的温度、湿度以及CO2浓度,满足了作物生长的最佳条件。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农业大棚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农业大棚的环境控制单元和照明设备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农业大棚的管路布置俯视图。图中:1-薄膜太阳能电池;2-倾斜管;3-喷淋头;4-挡雨板;5-水平管;6-顶部横梁;7-顶棚外壳;8-棚檐;9-墙体;10-通风窗户;11-集雨板;12-入水口;13-空调;14-集水箱;15-CO2发生器;16-进水管;17-输送泵;18-出水管;19-电磁流量计;20-支撑杆;21-温度传感器;22-湿度传感器;23-CO2浓度传感器;24-蓄电池;25-LED灯;26-控制器;27-三通接头;28-二通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农业大棚,包括大棚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薄膜太阳能电池、环境控制单元、照明设备和灌溉系统,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设置在所述大棚本体的顶部,所述环境控制单元和照明设备设置在所述大棚本体的内部,所述环境控制单元与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电性连接;所述大棚本体包括墙体和设于墙体上的顶棚,所述顶棚为双坡式结构,所述顶棚包括不锈钢管、顶部横梁和顶棚外壳,所述不锈钢管包括四根水平管和若干倾斜管,四根所述水平管首尾连接并固设于所述墙体的上沿;所述顶部横梁通过支撑杆固设于所述墙体的正上方,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水平管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顶部横梁的底部固定连接;若干所述倾斜管间隔设置并对称分布于所述顶部横梁的相对两侧,所述倾斜管的一端与顶部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倾斜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水平管的侧壁连通,所述水平管与所述倾斜管形成水流通路;所述顶棚外壳铺设于由所述不锈钢管和顶部横梁组成的框架上;所述灌溉系统包括集水箱、进水管、输送泵、出水管和喷淋头,所述集水箱埋设在所述大棚本体的地下,所述进水管、输送泵和出水管均设在所述大棚本体外,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集水箱连接,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输送泵连接,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输送泵连接,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与其中两根所述水平管的连接处连通,若干所述喷淋头装设于所述倾斜管的底部并与所述倾斜管的底部连通,所述喷淋头的方向均竖直向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农业大棚,包括大棚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薄膜太阳能电池、环境控制单元、照明设备和灌溉系统,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设置在所述大棚本体的顶部,所述环境控制单元和照明设备设置在所述大棚本体的内部,所述环境控制单元与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电性连接;所述大棚本体包括墙体和设于墙体上的顶棚,所述顶棚为双坡式结构,所述顶棚包括不锈钢管、顶部横梁和顶棚外壳,所述不锈钢管包括四根水平管和若干倾斜管,四根所述水平管首尾连接并固设于所述墙体的上沿;所述顶部横梁通过支撑杆固设于所述墙体的正上方,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水平管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顶部横梁的底部固定连接;若干所述倾斜管间隔设置并对称分布于所述顶部横梁的相对两侧,所述倾斜管的一端与顶部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倾斜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水平管的侧壁连通,所述水平管与所述倾斜管形成水流通路;所述顶棚外壳铺设于由所述不锈钢管和顶部横梁组成的框架上;所述灌溉系统包括集水箱、进水管、输送泵、出水管和喷淋头,所述集水箱埋设在所述大棚本体的地下,所述进水管、输送泵和出水管均设在所述大棚本体外,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集水箱连接,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输送泵连接,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输送泵连接,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与其中两根所述水平管的连接处连通,若干所述喷淋头装设于所述倾斜管的底部并与所述倾斜管的底部连通,所述喷淋头的方向均竖直向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农业大棚,其特征在于,四根所述水平管通过四个弯通接头首尾连接,其中,三个所述弯通接头为二通接头,一个所述弯通接头为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的其中一个接口与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水管的侧壁设有电磁流量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农业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的与所述顶部横梁平行的相对两侧面上设有通风窗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农业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为钢化玻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新发罗宏平胡琳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新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