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结构和具有防水结构的智能遥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0675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5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水结构,包括罗氏线圈和套接设置在罗氏线圈外的外壳,所述外壳具有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扣合在一起形成容纳罗氏线圈的空间;一种具有防水结构的智能遥感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水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卡扣配合,免去螺纹连接的繁琐、体积大,可以在狭小的空间内满足紧固牢靠作用,其强度可以和螺纹连接相当,同时密封结构设计采用迷宫方式与密封圈相结合设计,使得密封效果更好,满足IP67要求;通过设置带有防水结构的智能遥感装置,使得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可靠性提高,测量的稳定性与准确性也得到了提高,使得故障定位更加方便与直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结构和具有防水结构的智能遥感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水结构和具有防水结构的智能遥感装置。
技术介绍
在我国6kV、10kV和35kV供配电网络中,单相接地故障是配网线路出现最多的线路故障,特别是10kV配网更是如此。而相当多的接地故障(尤其是隐形接地故障(既:软接地):如瓷瓶击穿、变压器内部接地、避雷器击穿、互感器接地、令克的绝缘子击穿等等),工作人员往往需要用几个小时,甚至是几十个小时才能将接地故障点找到。由于长时间不能恢复送电,不仅社会影响很大(因为供电的可靠性我们对社会有承诺),而且也使电力部门的售电量减少,直接影响到电力部门的经济效益。这种情况在农村的配网线路中更为常见,因而大大降低了配网的供电可靠性。而故障巡检又仅靠摇表和人工逐级登杆目测法来寻找接地故障点。用摇表查线是要将线路反复多次切割后一段一段地摇,非常麻烦,且又非常耗时,况且摇表只能摇到几个mA电流,信号很容易衰减,对信号检测难度很大,对高阻接地或隐形接地故障是无能为力的,而人工逐级登杆目测法又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大量的人力物力。这种落后的寻线方法与当今电网高度自动化水平极不相适应。现有技术中关于配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点巡查的理论研究尽管全面而深刻但大部分理论依然没有得到实际的应用,还处于实验室阶段,如加信传递函数法、端口故障诊断法、行波法等,就目前有所应用的设备来看,采用较多的是S注入法,但由于测量技术的缺陷(开口CT测量),常会出现测量抗干扰性能差、与精度差等问题;没有故障判断策略,很多设备使用时存在操作不便,对巡检人员巡检经验要求高等特点。基于S信号注入法的单相接地故障定位仪,目前在行业里与市场上已经得到了广泛而又富有成效的应用,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到设备的研发都相对较为成熟,由于不同制造厂家针对故障点定位着眼点与侧重点不同,致使在同样的定位方法下出现了采用不同的故障点定位方案的设备的出现。部分设备侧重于故障定位准确度而忽略了用户体验,部分设备又侧重了用户体验而牺牲了产品的性能。无论采用何种解决方案与S信号注入法的原理是极其相似的,在使用S信号注入法进行故障点定位时,由于需要对注入的S信号的电流分布以及强度进行测量才能进一步确定故障点的位置,所以对测量设备的依赖很大。直到目前为止行业内基于S信号注入法的接地故障定位仪依然在采用传统的接触式测量方案,在使用时需要蹬上杆塔才能进行测量。为了提高用户体验,需要一种非接触式测量设备以满足客户在接地故障定位中对S信号强度测量的需求。智能遥感装置在配合巡查助手在单相接地故障定位中对22Hz的特征信号强度进行测量时,需要通过故障定位策略进行故障定位。由于设备大部分安装在户外长期风吹日晒雨淋,导致设备由于种种原因而经常会进水而不能满足现阶段的实用需求,因此对其进行设计提升尤其是防水结构的设计提升从而提高设备的防护等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在采用智能遥感装置在故障定位中,装置对注入到线路上的特征交流信号的测量是中心任务,因此智能遥感装置是非接触式故障定位的核心部件,要求在距离地面25米左右地面上能探测到线路上的mA级的电流信号,又不能受到附近工频信号或其它谐波分量的干扰。基于此,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需要一种能够解决现有产品防水结构不可靠的防水结构和具有防水结构的智能遥感装置被设计出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得到一种能够解决现有产品防水结构不可靠的防水结构和具有防水结构的智能遥感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防水结构,包括罗氏线圈和套接设置在罗氏线圈外的外壳,所述外壳具有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扣合在一起形成容纳罗氏线圈的空间;其中,所述第一外壳的端部从外往内依次一体化成型设置有第一凸部、第二凸部、第三凸部、第四凸部和第五凸部,所述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之间形成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靠近第一凸部的内壁呈倾角设置,所述第二凸部与第三凸部之间形成有形成有第二凹部,所述第三凸部与第四凸部呈递增趋势的阶梯设置,所述第四凸部的端部沿第一外壳外缘的径向方向形成有第五凸部,所述第五凸部与第三凸部形成有第三凹部;所述第二外壳的端部依次一体化形成有与第一凸部相适配的第四凹部、与第一凹部相适配的第六凸部、与第二凸部相适配的第五凹部、与第二凹部相适配的第七凸部、与第三凹部相适配的第八凸部和与第五凸部相适配的第六凹部,所述第二凸部与第五凹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部靠近第一凸部的内壁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74°。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部从端部往内形成有渐缩通道。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凸部与第五凸部之间形成的区域与密封圈为过盈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五凸部截面为三角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凸部的截面为凸出的半圆形结构,所述第五凹部的截面为内凹的半圆形结构。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水结构的智能遥感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水结构,还包括卡接在外壳内的检测部件,所述检测部件由手柄及与手柄的上端部一体化成型的检测部组成,所述检测部的面板中部设置有人机界面,所述人机界面下方设置有按键区,所述检测部内设置有主控单元和与主控单元电性连接的电源,所述检测部的上端部一体化成型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手柄的下端部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构成吻合外壳内端面的卡接区域。进一步地,所述主控单元内依次通信连接的前置放大器、初级滤波器、次级放大器、次级滤波器和用处理信号的调理电路模块。进一步地,所述人机界面与主控单元通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手柄上对称设置有弧形部。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卡扣配合,免去螺纹连接的繁琐、体积大,可以在狭小的空间内满足紧固牢靠作用,其强度可以和螺纹连接相当,同时密封结构设计采用迷宫方式与密封圈相结合设计,使得密封效果更好,满足IP67要求;通过设置带有防水结构的智能遥感装置,使得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可靠性提高,测量的稳定性与准确性也得到了提高,使得故障定位更加方便与直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防水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图1中X处第一外壳2-1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X处第二外壳2-2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中X处第一外壳2-1和第二外壳2-2扣合时的局部放大图以及防水结构的水流通过原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智能遥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俯视图;图7为图5的爆炸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罗氏线圈,2、外壳,2-1、第一外壳,2-2、第二外壳,211、第一凸部,212、第二凸部,213、第三凸部,214、第四凸部,215、第五凸部,216、第一凹部,217、第二凹部,218、第三凹部,221、第四凹部,222、第六凸部,223、第五凹部,224、第七凸部,225、第八凸部,226、第六凹部,3、密封圈,4、检测部件,4-1、手柄,4-1-1、弧形部,4-2、检测部,4-2-1、人机界面,4-2-2、主控单元,4-3、密封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罗氏线圈(1)和套接设置在罗氏线圈(1)外的外壳(2),所述外壳(2)具有第一外壳(2‑1)和第二外壳(2‑2),所述第一外壳(2‑1)和第二外壳(2‑2)扣合在一起形成容纳罗氏线圈(1)的空间;其中,所述第一外壳(2‑1)的端部从外往内依次一体化成型设置有第一凸部(211)、第二凸部(212)、第三凸部(213)、第四凸部(214)和第五凸部(215),所述第一凸部(211)与第二凸部(212)之间形成有第一凹部(216),所述第一凹部(216)靠近第一凸部(211)的内壁呈倾角设置,所述第二凸部(212)与第三凸部(213)之间形成有第二凹部(217),所述第三凸部(213)与第四凸部(214)呈递增趋势的阶梯设置,所述第四凸部(214)的端部沿第一外壳(2‑1)外缘的径向方向形成有第五凸部(215),所述第五凸部(215)与第三凸部(213)形成有第三凹部(218);所述第二外壳(2‑2)的端部依次一体化形成有与第一凸部(211)相适配的第四凹部(221)、与第一凹部(216)相适配的第六凸部(222)、与第二凸部(212)相适配的第五凹部(223)、与第二凹部(217)相适配的第七凸部(224)、与第三凹部(218)相适配的第八凸部(225)和与第五凸部(215)相适配的第六凹部(226),所述第二凸部(212)与第五凹部(223)之间设置有密封圈(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罗氏线圈(1)和套接设置在罗氏线圈(1)外的外壳(2),所述外壳(2)具有第一外壳(2-1)和第二外壳(2-2),所述第一外壳(2-1)和第二外壳(2-2)扣合在一起形成容纳罗氏线圈(1)的空间;其中,所述第一外壳(2-1)的端部从外往内依次一体化成型设置有第一凸部(211)、第二凸部(212)、第三凸部(213)、第四凸部(214)和第五凸部(215),所述第一凸部(211)与第二凸部(212)之间形成有第一凹部(216),所述第一凹部(216)靠近第一凸部(211)的内壁呈倾角设置,所述第二凸部(212)与第三凸部(213)之间形成有第二凹部(217),所述第三凸部(213)与第四凸部(214)呈递增趋势的阶梯设置,所述第四凸部(214)的端部沿第一外壳(2-1)外缘的径向方向形成有第五凸部(215),所述第五凸部(215)与第三凸部(213)形成有第三凹部(218);所述第二外壳(2-2)的端部依次一体化形成有与第一凸部(211)相适配的第四凹部(221)、与第一凹部(216)相适配的第六凸部(222)、与第二凸部(212)相适配的第五凹部(223)、与第二凹部(217)相适配的第七凸部(224)、与第三凹部(218)相适配的第八凸部(225)和与第五凸部(215)相适配的第六凹部(226),所述第二凸部(212)与第五凹部(223)之间设置有密封圈(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部(216)靠近第一凸部(211)的内壁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7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琳云甘兴林南彪李为韬焦玉涛陈永兴张德峰卫春喜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沣源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