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0600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5 2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水器,包括两个内胆、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第三集流管和多根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与所述第二集流管之间通过多根所述扁管连通且形成第一换热部,所述第一集流管与所述第三集流管之间通过多根所述扁管连通且形成第二换热部,两个所述内胆并联设置,所述第一集流管设置于两个所述内胆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热水器,通过设置两个内胆的结构,满足大用水需求的同时提高微通道换热器的冷凝换热性能和缩短制热水时间,并且将原本单内胆微通道换热器每一路的冷媒流程减小一半,进而减小冷凝压降,提高微通道换热器的冷凝换热性能,同时两个内胆沿水平方向左右设置,构成扁平化结构,减少水箱的占地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水器
本技术涉及空气能换热设备
,特别是一种热水器。
技术介绍
空气能热水器是利用逆卡诺原理,以一部分电能驱动压缩机,通过热力循环,从周围环境的低品位能源(空气)中吸收热量,将其输送至水箱换热器,释放给水箱内的水将其加热,是一种新型、高效、节能、环保的热水器产品;目前空气能热水器的水箱一般使用单内胆,换热器多采用微通道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一般是由两根集流管,和多根含有多微孔的扁管组成。集流管装在扁管的两端,将多根扁管从结构上并联安装在一起,通过微通道中的隔片,将微通道分为多个流路。通过两根集流管之间的一个或多个连接板,将微通道裹在水箱内胆外,然而对于用水需求大的场所,往往需要选择大桶径、大容积的水箱,使得径向水侧换热热阻大、换热器与水箱的换热温差更大,制热水时间更长,水箱底部冷水量更多、循环后温降大、热水出水率降低,进而造成系统冷凝压力高、能耗高、稳定性差、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缩短冷媒流程、减小冷凝压降,并增强内胆与微通道换热器的冷凝换热性能的热水器。一种热水器,包括两个内胆、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第三集流管和多根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与所述第二集流管之间通过多根所述扁管连通且形成第一换热部,所述第一集流管与所述第三集流管之间通过多根所述扁管连通且形成第二换热部,两个所述内胆并联设置,所述第一集流管设置于两个所述内胆之间,且所述第一换热部包覆或部分包覆于一个所述内胆的外周面上,所述第二换热部包覆或部分包覆于另一所述内胆的外周面上。所述第一换热部上形成有第一换热入口和第一换热出口,且冷媒由所述第一换热入口进入所述第一换热部后经所述第一换热出口流出,所述第二换热部上形成有第二换热入口和第二换热出口,且冷媒由所述第二换热入口进入所述第二换热部后经所述第二换热出口流出,且所述第一换热入口、所述第二换热入口、所述第一换热出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出口均与系统管道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入口和所述第一换热出口均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管上;或所述第一换热入口和所述第一换热出口均设置于所述第二集流管上;或所述第一换热入口和所述第一换热出口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上。所述第二换热入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出口均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管上;或所述第二换热入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出口均设置于所述第三集流管上;或所述第一换热入口和所述第一换热出口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三集流管上所述第一集流管上形成有第一接口,所述第二集流管上形成有第二接口,所述第三集流管上形成有第三接口,且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均与系统管路连通;当所述第一接口为进液口时,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为出液口;或当所述第一接口为出液口时,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为进液口。所述第一集流管、所述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三集流管内均设置有隔流部,且冷媒在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所述第二换热部中均沿S形流动。所述第一集流管、所述第二集流管和所述第三集流管平行设置,所有所述扁管均平行设置,且每一所述扁管均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垂直设置。所述第一集流管与所述第二集流管之间具有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集流管与所述第三集流管之间具有第三间距,所述第二间距所占对应的所述内胆的圆心角的角度范围为0-15°,所述第三间距所占对应的所述内胆的圆心角的角度范围为0-15°。两个所述内胆沿水平方向左右设置,且两个所述内胆的轴线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一集流管、所述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三集流管均处于所述平面的下方,且所述第二集流管到所述平面的距离和所述第三集流管到所述平面的距离均大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到所述平面的距离。本技术提供的热水器,通过设置两个内胆的结构,满足大用水需求的同时提高微通道换热器的冷凝换热性能和缩短制热水时间,并且将原本单内胆微通道换热器每一路的冷媒流程减小一半,进而减小冷凝压降,提高微通道换热器的冷凝换热性能,同时两个内胆沿水平方向左右设置,构成扁平化结构,减少水箱的占地面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热水器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热水器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热水器的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的展平图;图中:1、内胆;2、第一集流管;3、第二集流管;4、第三集流管;5、扁管;6、隔流部;11、第一换热部;12、第二换热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组装显示器组件的工装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至图3所示的热水器,包括两个内胆1、第一集流管2、第二集流管3、第三集流管4和多根扁管5,所述第一集流管2与所述第二集流管3之间通过多根所述扁管5连通且形成第一换热部11,所述第一集流管2与所述第三集流管4之间通过多根所述扁管5连通且形成第二换热部12,两个所述内胆1并联设置,所述第一集流管2设置于两个所述内胆1之间,且所述第一换热部11包覆或部分包覆于一个所述内胆1的外周面上,所述第二换热部12包覆或部分包覆于另一所述内胆1的外周面上,利用两个内胆1,能够在达到相同容积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小占用空间,进而减小热水器所占用的立体空间,而且利用第一换热部11和第二换热部12能够单独对对应的内胆1进行加热,既能够减小冷媒沿内胆1的外周面流动的距离,进而减少冷凝压降,提高冷凝换热性能和缩短换热时间,同时还能够根据用水量的需求对单一内胆1或两个内胆1进行换热,节约能源。所述第一换热部11上形成有第一换热入口和第一换热出口,且冷媒由所述第一换热入口进入所述第一换热部11后经所述第一换热出口流出,所述第二换热部12上形成有第二换热入口和第二换热出口,且冷媒由所述第二换热入口进入所述第二换热部12后经所述第二换热出口流出,且所述第一换热入口、所述第二换热入口、所述第一换热出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出口均与系统管道连通,其中第一换热入口和所述第一换热出口可以开设在第一集流管2、第二集流管3或第一集流管2和所述第二集流管3之间的扁管5上,第二换热入口和第二换热出口可以开设在第一集流管2、第三集流管4或第一集流管2和第三集流管4之间的扁管5上。特别的,所述第一换热入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入口可以为同一接口;或所述第一换热出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出口可以为同一接口。所述第一换热入口和所述第一换热出口均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管2上,也即冷媒经第一集流管2的一部分进入第一换热部11,并通过扁管5流向第二集流管3,并在第二集流管3中折返并流至第一集流管2的另一部分排出第一换热部11;同理,或所述第一换热入口和所述第一换热出口均设置于所述第二集流管3上,冷媒经第二集流管3的一部分进入第一换热部11,并通过扁管5流向第一集流管2,并在第一集流管2中折返并流至第二集流管3的另一部分排出第一换热部11;同理,或所述第一换热入口和所述第一换热出口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管2和所述第二集流管3上,冷媒经过第一集流管2进入第一换热部11,并经过扁管5后流至第二集流管3排出第一换热部11,特别的,冷媒在第一集流管2和第二集流管3之间可以进行多次折返流动,增加冷媒的换热面积和换热效果,反过来冷媒自第二集流管3进入,自第一集流管2流出也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内胆(1)、第一集流管(2)、第二集流管(3)、第三集流管(4)和多根扁管(5),所述第一集流管(2)与所述第二集流管(3)之间通过多根所述扁管(5)连通且形成第一换热部(11),所述第一集流管(2)与所述第三集流管(4)之间通过多根所述扁管(5)连通且形成第二换热部(12),两个所述内胆(1)并联设置,所述第一集流管(2)设置于两个所述内胆(1)之间,且所述第一换热部(11)包覆或部分包覆于一个所述内胆(1)的外周面上,所述第二换热部(12)包覆或部分包覆于另一所述内胆(1)的外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内胆(1)、第一集流管(2)、第二集流管(3)、第三集流管(4)和多根扁管(5),所述第一集流管(2)与所述第二集流管(3)之间通过多根所述扁管(5)连通且形成第一换热部(11),所述第一集流管(2)与所述第三集流管(4)之间通过多根所述扁管(5)连通且形成第二换热部(12),两个所述内胆(1)并联设置,所述第一集流管(2)设置于两个所述内胆(1)之间,且所述第一换热部(11)包覆或部分包覆于一个所述内胆(1)的外周面上,所述第二换热部(12)包覆或部分包覆于另一所述内胆(1)的外周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部(11)上形成有第一换热入口和第一换热出口,且冷媒由所述第一换热入口进入所述第一换热部(11)后经所述第一换热出口流出,所述第二换热部(12)上形成有第二换热入口和第二换热出口,且冷媒由所述第二换热入口进入所述第二换热部(12)后经所述第二换热出口流出,且所述第一换热入口、所述第二换热入口、所述第一换热出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出口均与系统管道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入口和所述第一换热出口均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管(2)上;或所述第一换热入口和所述第一换热出口均设置于所述第二集流管(3)上;或所述第一换热入口和所述第一换热出口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管(2)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国建薛文祥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