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操作平台框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0482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5 2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操作平台框架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操作平台不能适用多种工程条件,转移不方便,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第一、第二方形钢管的数量及横截面大小相同,标准连接件的方形套接钢环的内环大小与第一或第二方形钢管的外管壁大小相同;第一方形钢管依次等距平行分布于钢架结构底部,同时相邻两根第一方形钢管通过两根标准连接件相连接,第二方形钢管依次等距平行分布于钢架结构顶部,同时相邻两根第二方形钢管也通过两根标准连接件相连接,每一根第一方形钢管在竖直方向上均对应有一根第二方形钢管,并且相对应的第一方形钢管和第二方形钢管通过两根标准连接件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操作平台框架结构
本技术属于高空作业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操作平台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钢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高空作业,而很多地方往往场地条件复杂,不具备机械登高作业条件。为此,工程上通常根据施工条件具体情况,制作特定的操作平台(详见图3),以满足施工作业人员的操作需要及安全防护。但由于这种操作平台具有针对性,转移到其他地方使用时,往往需要改装或者重新制作,且操作平台笨重,体积大,转移不方便,且转移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提供一种操作平台,既能适合各种工程条件,保证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同时又能便捷地安装、拆卸,转移方便,进一步提升施工作业效率,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携式操作平台框架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操作平台不能适用多种工程条件,笨重,体积大,转移不方便,且转移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便携式操作平台框架结构,包括第一方形钢管、第二方形钢管、以及标准连接件,第一方形钢管的横截面与第二方形钢管的横截面的大小相同,标准连接件包括呈长条形的连接钢条、以及分别设于连接钢条两端的方形套接钢环,方形套接钢环的内环大小与第一方形钢管或第二方形钢管的外管壁大小相同,并且方形套接钢环可直接套接于第一方形钢管或第二方形钢管的外管壁上;第一方形钢管至少有两根,并依次等距平行分布于钢架结构底部,同时相邻两根第一方形钢管通过两根标准连接件相连接,第二方形钢管的数量与第一方形钢管的数量相同,并依次等距平行分布于钢架结构顶部,同时相邻两根第二方形钢管也通过两根标准连接件相连接,每一根第一方形钢管在竖直方向上均对应有一根第二方形钢管,并且相对应的第一方形钢管和第二方形钢管通过两根标准连接件相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圆形钢管,并且每一根连接钢条的中央均开设有一个与圆形钢管的外管壁相匹配的圆形钢管套接孔,相正对的两条标准连接件通过一根圆形钢管的两端分别套接入该两条标准连接件的圆形钢管套接孔以相连接。进一步地,位于第一方形钢管和第二方形钢管之间并且相邻的两根圆形钢管之间焊接有两根与之相垂直的圆形钢管,该四根圆形钢管首尾相连形成一个正方形。进一步地,连接钢条和方形套接钢环为一体式结构。进一步地,第一方形钢管的长度为第二方形钢管的长度的二分之一倍。进一步地,所有套接于第一方形钢管上的标准连接件均套接在相应第一方形钢管的端部,并且相对应的第一方形钢管和第二方形钢管的中心点位于同一竖直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适合各种工程条件,能有效保证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同时又能便捷地安装、拆卸,转移方便,从而进一步提升施工作业效率。(2)本技术由第一方形钢管、第二方形钢管、圆形钢管和标准连接件组成,零件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安装、拆卸灵活。(3)本技术的标准连接件可批量制作,多种工况组装,第一方形钢管、第二方形钢管、圆形钢管的长度可以根据根据实际施工条件设置。本技术安全可靠,通用性强,可根据实际条件任意组装,重复利用,转移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标准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操作平台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1-第一方形钢管,2-第二方形钢管,3-圆形钢管,4-标准连接件,41-连接钢条,42-方形套接钢环,43-圆形钢管套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操作平台框架结构,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适合各种工程条件,能有效保证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同时又能便捷地安装、拆卸,转移方便,从而进一步提升施工作业效率。本技术包括第一方形钢管1、第二方形钢管2、以及标准连接件4,所述第一方形钢管1的横截面与所述第二方形钢管2的横截面的大小相同,所述标准连接件4包括呈长条形的连接钢条41、以及分别设于所述连接钢条41两端的方形套接钢环42,所述方形套接钢环42的内环大小与所述第一方形钢管1或所述第二方形钢管2的外管壁大小相同,并且所述方形套接钢环42可直接套接于所述第一方形钢管1或所述第二方形钢管2的外管壁上;所述第一方形钢管1至少有两根,并依次等距平行分布于钢架结构底部,同时相邻两根所述第一方形钢管1通过两根所述标准连接件4相连接,所述第二方形钢管2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方形钢管1的数量相同,并依次等距平行分布于钢架结构顶部,同时相邻两根所述第二方形钢管2也通过两根所述标准连接件4相连接,每一根所述第一方形钢管1在竖直方向上均对应有一根所述第二方形钢管2,并且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方形钢管1和所述第二方形钢管2通过两根所述标准连接件4相连接。为了保证操作平台的结构稳定,操作安全,本技术还包括圆形钢管3,并且每一根所述连接钢条41的中央均开设有一个与所述圆形钢管3的外管壁相匹配的圆形钢管套接孔43,相正对的两条所述标准连接件4通过一根所述圆形钢管3的两端分别套接入该两条标准连接件4的圆形钢管套接孔43以相连接。位于所述第一方形钢管1和所述第二方形钢管2之间并且相邻的两根所述圆形钢管3之间焊接有两根与之相垂直的所述圆形钢管3,该四根圆形钢管首尾相连形成一个正方形。所有套接于所述第一方形钢管1上的所述标准连接件4均套接在相应所述第一方形钢管1的端部,并且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方形钢管1和所述第二方形钢管2的中心点位于同一竖直线上。为了保证标准连接件4可批量制作,适应多种工况组装,所述连接钢条41和所述方形套接钢环4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方形钢管1的长度为所述第二方形钢管2的长度的二分之一倍。第二方形钢管2长出部分搁置在操作部位的可靠支撑面上,做为本钢架结构同外部结构连接件。本技术在使用时,将所有第一方形钢管1并排铺好,并采用标准连接件4将相邻第一方形钢管1的两端分别连接,链接时将标准连接件4两端的方形套接钢环42分别套接于第一方形钢管1的端部,在套接标准连接件4的同时将相对的两个标准连接件4用圆形钢管3相连接,圆形钢管3插接于相对标准连接件4的中央圆形钢管套接孔43中;所有第一方形钢管1连接好后,每一根第一方形钢管1通过一根标准连接件4在该第一方形钢管1的正上方连接一根第二方形钢管2,同样的,所有并排分布的第二方形钢管2采用标准连接件4进行连接,并且采用圆形钢管3加固;最后将竖直分布并且相邻相对的标准连接件4也采用圆形钢管3进行连接,然后将同一侧相邻的标准连接件4采用圆形钢管3焊接加固,便携式操作平台框架结构即组装完成,之后搭板就可以使用了。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但凡在本技术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技术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操作平台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方形钢管(1)、第二方形钢管(2)、以及标准连接件(4),所述第一方形钢管(1)的横截面与所述第二方形钢管(2)的横截面的大小相同,所述标准连接件(4)包括呈长条形的连接钢条(41)、以及分别设于所述连接钢条(41)两端的方形套接钢环(42),所述方形套接钢环(42)的内环大小与所述第一方形钢管(1)或所述第二方形钢管(2)的外管壁大小相同,并且所述方形套接钢环(42)可直接套接于所述第一方形钢管(1)或所述第二方形钢管(2)的外管壁上;所述第一方形钢管(1)至少有两根,并依次等距平行分布于钢架结构底部,同时相邻两根所述第一方形钢管(1)通过两根所述标准连接件(4)相连接,所述第二方形钢管(2)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方形钢管(1)的数量相同,并依次等距平行分布于钢架结构顶部,同时相邻两根所述第二方形钢管(2)也通过两根所述标准连接件(4)相连接,每一根所述第一方形钢管(1)在竖直方向上均对应有一根所述第二方形钢管(2),并且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方形钢管(1)和所述第二方形钢管(2)通过两根所述标准连接件(4)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操作平台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方形钢管(1)、第二方形钢管(2)、以及标准连接件(4),所述第一方形钢管(1)的横截面与所述第二方形钢管(2)的横截面的大小相同,所述标准连接件(4)包括呈长条形的连接钢条(41)、以及分别设于所述连接钢条(41)两端的方形套接钢环(42),所述方形套接钢环(42)的内环大小与所述第一方形钢管(1)或所述第二方形钢管(2)的外管壁大小相同,并且所述方形套接钢环(42)可直接套接于所述第一方形钢管(1)或所述第二方形钢管(2)的外管壁上;所述第一方形钢管(1)至少有两根,并依次等距平行分布于钢架结构底部,同时相邻两根所述第一方形钢管(1)通过两根所述标准连接件(4)相连接,所述第二方形钢管(2)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方形钢管(1)的数量相同,并依次等距平行分布于钢架结构顶部,同时相邻两根所述第二方形钢管(2)也通过两根所述标准连接件(4)相连接,每一根所述第一方形钢管(1)在竖直方向上均对应有一根所述第二方形钢管(2),并且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方形钢管(1)和所述第二方形钢管(2)通过两根所述标准连接件(4)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操作平台框架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明姜友荣蒋晓洪余勇江高于皓李龙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