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泡茶咖啡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9997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5 19:40
一种便携泡茶咖啡杯,包括盖子、茶漏架、茶漏、外杯和内杯;所述外杯和内杯均为顶端设有开口的容器,所述内杯的直径小于所述外杯的直径,所述内杯置于所述外杯内,所述内杯和所述外杯的开口端焊接在一起;所述茶漏架通过所述卡扣可固定于所述外杯和内杯的开口端;使用状态时,所述茶漏架卡在所述内杯的开口端,所述茶漏卡在所述漏孔内;不使用状态时,所述茶漏架卡在所述内杯的开口端,所述茶漏置于所述内杯和所述茶漏架围成的空间内。本装置合理利用杯子内部的空间,不使用时用于收纳茶漏架,使用时可随时拿出使用,便携清洁,过滤效果好。

A Portable Tea and Coffee Cup

A portable tea coffee cup includes a lid, a tea leak rack, a tea leak, an outer cup and an inner cup; the outer cup and an inner cup are all containers with openings at the top, the diameter of the inner cup is smaller than the diameter of the outer cup, the inner cup is placed in the outer cup, and the opening ends of the inner cup and the outer cup are welded together; the tea leak rack can be fixed to the outer cup and the inner cup through the clip. When in use, the tea leak holder is clamped at the opening end of the inner cup, the tea leak holder is in the leak hole, and when not in use, the tea leak holder is clamped at the opening end of the inner cup, and the tea leak is placed in the space surrounded by the inner cup and the tea leak holder. The device makes rational use of the space inside the cup and is used to collect the tea leak rack when not in use. It can be taken out and used at any time when in use. It is portable and clean, and has good filter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泡茶咖啡杯
本技术涉及杯子,尤其涉及一种便携泡茶咖啡杯。
技术介绍
目前外出出差或者旅行,如果想要泡茶或泡咖啡,就需要打包携带繁杂沉重的相关器皿,非常的不便。目前过滤咖啡,多采用植物纤维制造的咖啡滤纸,使用这样的一次性滤纸非常不环保,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过滤茶叶的滤网,很难过滤掉细小的茶渣,滤网也很难清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便携便携泡茶咖啡杯,合理利用杯子的内部空间,小巧便携,可满足泡茶或者泡咖啡两用,可有效过滤滤渣,滤网易清洗且环保。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泡茶咖啡杯,包括盖子、茶漏架、茶漏、外杯和内杯;所述外杯和内杯均为顶端设有开口的容器,所述内杯的直径小于所述外杯的直径,所述内杯置于所述外杯内,所述内杯和所述外杯的开口端焊接在一起;所述茶漏架为片状结构,其中心开有用于卡住所述茶漏的漏孔,所述茶漏架的边缘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可卡扣在所述开口端,所述茶漏架通过所述卡扣可固定于所述外杯和内杯的开口端;所述茶漏为由底面和侧壁围成的圆台形滤网,其底面及侧壁设置有多个细孔,所述茶漏的横截面的最大直径小于所述内杯的内径,所述茶漏的高度低于所述内杯的高度;所述茶漏可完全收容于所述内杯和茶漏架之间的空间中;将所述盖子盖紧到所述外杯,所述茶漏架、茶漏和内杯都收容到所述盖子和外杯围成的空间内;使用状态时,所述内杯置于所述外杯内,所述茶漏架卡在所述内杯的开口端边缘,所述茶漏卡在所述漏孔内;不使用状态时,所述内杯置于所述外杯内,所述茶漏架卡在所述内杯的开口端边缘,所述茶漏置于所述内杯和所述茶漏架围成的空间内。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茶漏架的边缘为弧形设计,不与所述内杯的内壁完全贴合。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茶漏上密布锥形细孔。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开口端为外翻的圆弧结构。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漏孔是由若干圆弧围成的形状,相邻圆弧的交接处为向所述漏孔的中心的凸起。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漏孔的边缘设置有倒角。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开口端的设置为向外扩口的杯壁结构。更进一步的说明,盖子、茶漏架、茶漏、外杯和内杯均为金属钛材料。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外杯的外径在70-80mm之间,所述外杯的高度在50-70mm之间。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杯壁结构的扩口角度A为7°-10°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合理利用杯子内部的空间,不使用时用于收纳茶漏架,使用时可随时拿出使用,便携清洁,过滤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不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茶漏架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茶漏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外杯的示意图。其中:盖子1、茶漏架2、漏孔21、凸起20、卡扣22、茶漏3、底面31、侧壁32、外杯4、开口端41、内杯5、杯壁结构41A和杯壁结构的扩口角度A。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图6所示,一种便携泡茶咖啡杯,包括盖子1、茶漏架2、茶漏3、外杯4和内杯5;所述外杯4和内杯5均为顶端设有开口的容器,所述内杯5的直径小于所述外杯4的直径,所述内杯5置于所述外杯4内,所述内杯5和所述外杯4的开口端41焊接在一起;所述茶漏架2为片状结构,其中心开有用于卡住所述茶漏3的漏孔21,所述茶漏架2的边缘设置有卡扣22,所述卡扣22可卡扣在所述开口端41,所述茶漏架2通过所述卡扣22可固定于所述开口端41;所述茶漏3为由底面31和侧壁32围成的圆台形滤网,所述底面31及所述侧壁32设置有多个细孔,所述茶漏3的横截面的最大直径小于所述内杯5的内径,所述茶漏3的高度低于所述内杯5的高度;所述茶漏3可完全收容于所述内杯5和茶漏架2之间的空间中;将所述盖子1盖紧到所述开口端41,所述茶漏架2和茶漏3都收容到所述盖子1和所述内杯5围成的空间内;使用状态时,所述茶漏架2卡在所述开口端41的边缘,所述茶漏3卡在所述漏孔21内;不使用状态时,所述茶漏架2卡在所述开口端41的边缘,所述茶漏3置于所述内杯5和所述茶漏架2围成的空间内。因为茶漏3尺寸小于内杯5,在不使用时,可以将茶漏3置于内杯5中,茶漏架2仍卡在开口端41,盖紧盖子1,茶漏架2和茶漏3就全部收容到茶杯内部,方便携带,使用时,将茶漏3从内杯5中拿出,卡在茶漏架2的漏孔21内,对茶或者咖啡进行过滤,方便使用。这样的设计合理利用了杯子的空间,不使用时,杯子的内部空间用于存放茶漏3,起到了收纳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保持茶漏干净。内杯5和外杯4之间存有空隙,拿起外杯4的时候不会烫手。更进一步的,所述茶漏架2的边缘为弧形设计,不与所述内杯5的内壁完全贴合。将茶漏架2安装到内杯5时,茶漏架2不会把杯口封闭,从茶漏3加水时,可以从茶漏架2和内杯5的缝隙中看到加水情况,避免加水过多造成的外溢。更进一步的,所述茶漏3上密布锥形细孔。这样的锥形细孔外粗里细,非常容易清洗,用水冲洗茶漏3的另一面就可以冲洗的很干净。这样的细孔,不仅可以过滤细小的茶渣,也可过滤咖啡渣,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这样的茶漏3替代了咖啡滤纸,保护环境。更进一步的,所述开口端41为外翻的圆弧结构。开口端41为外翻的圆弧结构,卡扣22可以卡在其直最大的地方,卡的更紧。更进一步的,所述漏孔21是由若干圆弧围成的形状,相邻圆弧的交接处为向所述漏孔21的中心的凸起20。漏孔21若为圆形,则会与茶漏3卡的很紧,从漏孔21和茶漏3卡住的位置以上,从侧壁过滤的水就会流到茶漏架2上,采用现在的设计,各个凸起20会使茶漏3和漏孔21之间保留一定空隙,有利于过滤的水流入内杯5内。更进一步的,所述漏孔21的边缘设置有倒角。设置倒角是为了让茶漏3放的更稳,不会在倒水的过程中被冲倒。更进一步的,所述开口端41的设置为向外扩口的杯壁结构41A。采用这样的扩口结构后,杯子的直径从扩口部位开始就会逐渐增大,这样就方便了使用者持拿,避免了手滑杯子掉落的情况。更进一步的,所述盖子1、茶漏架2、茶漏3、外杯4和内杯5均为金属钛材料。全钛制造的构件可以避免茶碱和咖啡因与其他材质的金属或化学反应,钛无毒无析出,对身体无害,钛不吸味,保证了茶和咖啡的纯正口味。更进一步的,所述外杯4的外径在70-80mm之间,所述外杯4的高度在50-70mm之间。金属茶杯做大了会很重,经大量测试,这样的尺寸方便使用。更进一步的,所述杯壁结构41A的扩口角度A为7°-10°之间。这样的结构更贴近人的嘴型,使用起来更加舒适,同时防止手滑杯子脱落。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泡茶咖啡杯,其特征在于:包括盖子、茶漏架、茶漏、外杯和内杯;所述外杯和内杯均为顶端设有开口的容器,所述内杯的直径小于所述外杯的直径,所述内杯置于所述外杯内,所述内杯和所述外杯的开口端焊接在一起;所述茶漏架为片状结构,其中心开有用于卡住所述茶漏的漏孔,所述茶漏架的边缘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可卡扣在所述开口端,所述茶漏架通过所述卡扣可固定于所述开口端;所述茶漏为由底面和侧壁围成的圆台形滤网,其底面及侧壁设置有多个细孔,所述茶漏的横截面的最大直径小于所述内杯的内径,所述茶漏的高度低于所述内杯的高度;所述茶漏可完全收容于所述内杯和茶漏架之间的空间中;将所述盖子盖紧到所述开口端,所述茶漏架和茶漏都收容到所述盖子和所述内杯围成的空间内;使用状态时,所述茶漏架卡在所述开口端的边缘,所述茶漏卡在所述漏孔内;不使用状态时,所述茶漏架卡在所述开口端的边缘,所述茶漏置于所述内杯和所述茶漏架围成的空间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泡茶咖啡杯,其特征在于:包括盖子、茶漏架、茶漏、外杯和内杯;所述外杯和内杯均为顶端设有开口的容器,所述内杯的直径小于所述外杯的直径,所述内杯置于所述外杯内,所述内杯和所述外杯的开口端焊接在一起;所述茶漏架为片状结构,其中心开有用于卡住所述茶漏的漏孔,所述茶漏架的边缘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可卡扣在所述开口端,所述茶漏架通过所述卡扣可固定于所述开口端;所述茶漏为由底面和侧壁围成的圆台形滤网,其底面及侧壁设置有多个细孔,所述茶漏的横截面的最大直径小于所述内杯的内径,所述茶漏的高度低于所述内杯的高度;所述茶漏可完全收容于所述内杯和茶漏架之间的空间中;将所述盖子盖紧到所述开口端,所述茶漏架和茶漏都收容到所述盖子和所述内杯围成的空间内;使用状态时,所述茶漏架卡在所述开口端的边缘,所述茶漏卡在所述漏孔内;不使用状态时,所述茶漏架卡在所述开口端的边缘,所述茶漏置于所述内杯和所述茶漏架围成的空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泡茶咖啡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漏架的边缘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敏业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铠斯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