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国斌专利>正文

一种防盗锁的锁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9975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盗锁锁芯,锁芯内设有钥匙孔,在锁芯和锁芯座上的相对应处分别设有多层锁孔和锁槽,所述锁孔和锁槽均为长方体,在上述呈长方体的锁孔和锁槽内成对的设置有锁板,弹簧设置在锁板与锁板之间或者是锁板与锁槽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由锁板代替目前的弹子,可大大提高防盗锁锁芯的牢固性,将锁孔和锁槽内的锁板设置成不同的形状,使之在开锁时,有的锁板需要通过钥匙上的齿将其向内挤压;有的锁板需要通过钥匙上的齿将其先向两侧挤压,然后让其回位;有的锁板需要通过钥匙上的齿将其向两侧挤压,实现锁芯与锁芯座脱离锁定,最终才能将防盗锁打开,使安装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锁芯的防盗锁的防撬性能大大提高。(*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防盗锁的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防盗锁的锁芯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防盗锁品种繁多,功能也多种多样,其防盗锁的锁芯普遍使用的还是弹子锁,在开启时,利用钥匙上设置的齿将锁芯内的弹子向锁芯座内推动,当锁芯内的弹子被完全推出时,锁芯就可以在锁芯座内自由转动,通过锁芯的转动就可以带动防盗锁内的锁舌向内移动,从而打开防盗锁,如一份中国技术专利的专利申请号为00228538,申请日为2000年6月17日,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弹子锁锁芯及其钥匙,它包括有可相对转动的内、外锁芯,其特征在于锁芯钥匙孔呈T型,内锁芯在钥匙孔的T型发散方向上分布有弹子孔,外锁芯对应开有弹子槽,弹子槽、孔内装有外层弹子、内层弹子及弹簧;内锁芯在钥匙孔的T型顶面上分布有弹子孔,外锁芯对应开有弹子槽,弹子槽、孔内装有外层弹子、内层弹子及弹簧。其锁芯也是弹子锁,这种弹子锁锁芯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由于锁芯与锁芯座间仅依靠较小的弹子和弹簧来锁定它们的相互转动,因此其锁芯很容易被强行的抽出,只要锁芯被抽出,就可以用螺丝刀或其它偏平的板件工具转动防盗锁内位于锁底座上的拔动装置,从而就可以很容易的将防盗锁打开,因此,目前的弹子锁锁芯结构不够牢固,较容易被撬,从而使安装有弹子锁锁芯的防盗锁的防撬性能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之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牢固,具有良好防撬性能的一种防盗锁锁芯。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防盗锁锁芯,包括锁芯座、位于锁芯座内可相互转动的锁芯和弹簧,锁芯内设有钥匙孔,在锁芯和锁芯座上的相对应处分别设有多层锁孔和锁槽,所述锁孔和锁槽均为长方体,在上述呈长方体的锁孔和锁槽内成对的设置有锁板,弹簧设置在锁板与锁板之间或者是锁板与锁槽之间。所述设置在锁芯和锁芯座内的锁孔和锁槽有五至七层,每层内均设置有锁板和弹簧。所述锁板的截面呈“凹”形,弹簧位于两呈“凹”形的锁板之间。所述锁板的截面呈“H”形,弹簧位于两相对错开的锁板之间。所述设置在锁芯和锁芯座内的锁孔和锁槽有五层,第一层锁板截面呈“凹”形,弹簧位于两呈“凹”形的锁板之间;第二层锁板截面呈“L”形,弹簧位于两呈相对设置的“L”形锁板外侧;第三层的锁板结构与第一层的锁板结构相同;第四层锁板截面呈“H”形,弹簧位于两相对错开的锁板之间;第五层的锁板结构与第四层的锁板结构相同。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由锁板代替目前的弹子,可大大提高防盗锁锁芯的牢固性,将锁孔和锁槽内的锁板设置成不同的形状,使之在开锁时,有的锁板需要通过钥匙上的齿将其向内挤压;有的锁板需要通过钥匙上的齿将其先向两侧挤压,然后让其回位;有的锁板需要通过钥匙上的齿将其向两侧挤压,实现锁芯与锁芯座脱离锁定,最终才能将防盗锁打开,使安装了本技术锁芯的防盗锁的防撬性能大大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呈锁定状态时的全剖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C-C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呈打开状态时的全剖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由图1至图5所示,一种防盗锁锁芯,包括锁芯座1、位于锁芯座1内可相互转动的锁芯2、锁板3和弹簧4,锁芯2内设有钥匙孔5,该钥匙孔5呈“山”形,在锁芯2和锁芯座1上的相对应处分别设有五层锁孔6和锁槽7,根据需要也可以是六层、七层甚至是更多层,所述锁孔6和锁槽7均为长方体,锁板3成对的设置在上述呈长方体的锁孔6和锁槽7内,上述各层锁孔6和锁槽7内的锁板3截面形状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完全相同的,当各层锁板3的截面形状相同时,所述锁板3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呈“凹”形的,此时的弹簧4位于两呈“凹”形的锁板3之间,通过设置在钥匙上不同高度的齿将它们向内挤压,使锁芯2和锁芯座1脱离锁定,实现锁芯2和锁芯座1的相互转动;所述锁板3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呈“H”形的,此时的弹簧4位于两相对错开的锁板3之间,通过设置在钥匙上不同高度的齿将它们向两侧挤压的同时,两相对错开的呈“H”形的锁板3就会向内移动,使锁芯2和锁芯座1脱离锁定,实现锁芯2和锁芯座1的相互转动;最终实现打开防盗锁的目的。当各层锁板3的截面形状不完全相同时,第一层锁板3截面呈“凹”形,弹簧4位于两呈“凹”形的锁板3之间;第二层锁板3截面呈“L”形,弹簧4位于两呈相对设置的“L”形锁板3外侧,该层锁板在开启状态和锁定状态时均处在同一个位置,不能起到防盗的作用,但是它主要起防撬的作用,当撬锁者撬锁的过程就是第二层锁板起锁定作用的过程;第三层的锁板3结构与第一层的锁板3结构相同;第四层锁板3截面呈“H”形,弹簧4位于两相对错开的锁板3之间;第五层的锁板3结构与第四层的锁板3结构相同,当然,分别位于上述各层的锁板3也可以相互换位,其排列顺序可以任意搭配,不受上述排列顺序的限制。权利要求1.一种防盗锁锁芯,包括锁芯座、位于锁芯座内可相互转动的锁芯和弹簧,锁芯内设有钥匙孔,在锁芯和锁芯座上的相对应处分别设有多层锁孔和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孔和锁槽均为长方体,在上述呈长方体的锁孔和锁槽内成对的设置有锁板,弹簧设置在锁板与锁板之间或者是锁板与锁槽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盗锁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在锁芯和锁芯座内的锁孔和锁槽有五至七层,每层内均设置有锁板和弹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盗锁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板的截面呈“凹”形,弹簧位于两呈“凹”形的锁板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盗锁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板的截面呈“H”形,弹簧位于两相对错开的锁板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盗锁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在锁芯和锁芯座内的锁孔和锁槽有五层,第一层锁板截面呈“凹”形,弹簧位于两呈“凹”形的锁板之间;第二层锁板截面呈“L”形,弹簧位于两呈相对设置的“L”形锁板外侧;第三层的锁板结构与第一层的锁板结构相同;第四层锁板截面呈“H”形,弹簧位于两相对错开的锁板之间;第五层的锁板结构与第四层的锁板结构相同。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盗锁锁芯,锁芯内设有钥匙孔,在锁芯和锁芯座上的相对应处分别设有多层锁孔和锁槽,所述锁孔和锁槽均为长方体,在上述呈长方体的锁孔和锁槽内成对的设置有锁板,弹簧设置在锁板与锁板之间或者是锁板与锁槽之间。本技术的优点是由锁板代替目前的弹子,可大大提高防盗锁锁芯的牢固性,将锁孔和锁槽内的锁板设置成不同的形状,使之在开锁时,有的锁板需要通过钥匙上的齿将其向内挤压;有的锁板需要通过钥匙上的齿将其先向两侧挤压,然后让其回位;有的锁板需要通过钥匙上的齿将其向两侧挤压,实现锁芯与锁芯座脱离锁定,最终才能将防盗锁打开,使安装了本技术锁芯的防盗锁的防撬性能大大提高。文档编号E05B27/08GK2846633SQ20052006208公开日2006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日专利技术者刘国斌 申请人:刘国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盗锁锁芯,包括锁芯座、位于锁芯座内可相互转动的锁芯和弹簧,锁芯内设有钥匙孔,在锁芯和锁芯座上的相对应处分别设有多层锁孔和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孔和锁槽均为长方体,在上述呈长方体的锁孔和锁槽内成对的设置有锁板,弹簧设置在锁板与锁板之间或者是锁板与锁槽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斌
申请(专利权)人:刘国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