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戴尊寿专利>正文

锁头连接密码锁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9956 阅读:2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锁头1连接密码锁盖7的技术,其特征在锁头1内上平面2中连接钥匙孔3,锁头1上部为连体接口器4。其特征是密码锁盖7套入连接在锁头1上部连体接口器4的上部外四周,第一转动器9连接第一转动杆10上端,第一转动杆10下端穿过连体接口器4中连接的锁条进出口5连接第一转动锁条。第二转动器12下部连接第二转动杆13上端,第二转动杆13下端穿过接口器4连接的锁条进出口5连接第二转动锁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遮挡钥匙孔,二次加密,成本低,密码锁盖7可挂在钥匙圈上,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了锁的安全开启技术,具体的说是锁头上设计了连接 接口器,并使用密码锁盖套入式连接,形成锁的二次保密开启功能。
技术介绍
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对财产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锁的易开启 缺陷,盗窃者具有的开锁技术,体现在我国的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的 大量失窃上,给人们的身心财产带来了大的伤害。锁的现有技术中,锁头 钥匙孔完全暴露的缺陷,直接让盗窃者打开锁体有了可乘之机。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在锁的现有技术中,设计锁头上连接连体接口器, 以密码锁盖套入式连接锁头接口器,形成遮挡钥匙孔功能,人们在开启锁 时,须先用密码盘调节密码打开密码锁盖,方可用钥匙打开锁体,形成锁 的二次加密开启程序。在设计理念上,人们可随意的将密码锁盖挂在衣物 或钥匙圈上,需求时取下套入锁头,拨乱密码,形成加密状态,开启时使 用密码打开。本技术在密码盘的设计工艺上,放弃了传统手转式的密码盘设计 技术,采用了钥匙式转动技术,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易实施,成本低,便 于分体携带,操作方便,加密性强等特点,提高了盗窃者开锁的时间与难 度,提升了锁在开启上的二次保密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锁头l,上平面2,钥匙孔3,连接接口器4,锁条进 出口5,空间6,密码锁盖7,上平面8,第一转动器9,第一转动杆IO,第一转动锁条ll,第二转动器12,第二转动杆13,第二转动锁条14,钥 匙式转动孔15等组成。本实用iw的有邂效果1、 本技术锁头连接密码锁盖,形成了遮挡钥匙孔,实现了锁在 开启上的二次保密程序。2、 人们^随意的将密码锁盖挂在衣物或钥匙圈上,需要时取下使用, 其携带方便,使用方便,实用性、二次加密性强。3、 本实厢新型放弃了传统的手转式密码盘技术,采用了钥匙式转动 密码盘,其生产工艺简单,易实施,成本低。4、 本技术提高了盗窃开锁的难度与时间,提升了锁在开启上的 二次加密保险性。附图说明图1是镄头连接连体接口器4的解剖示意图 图2是骞码锁盖7技术连接解剖示意图 图3是镄头1连接密码锁盖7解剖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本技术包括锁头l,上平面2,钥匙孔3,连体接口器4, 锁条进出口5,空间6组成。 图1的技术连接方法
本技术中锁头1连体上平面2,锁头1上平面2中连接钥匙孔3。 锁头1上部为连体接口器4,连体接口器4平面两边各开拓连接锁条进出 口 5,中心为空间6。如图2,本技术由密码锁盖7,上平面8,第一转动器9,第一转 动杆IO,第一转动锁条ll,第二转动器12,第二转动杆13,第二转动锁 条14,钥匙式转动孔15等组成。图2的技术连接方法
本技术由密码锁盖7的上部连体连接锁盖上平面8,锁盖上平面 8 —边连接第一转动器9,第一转动器9下部中连接第一转动杆10的上端, 第一转动杆10的下端连体连接第一转动锁条11。锁盖上平面8另一边连 接第二转动器12,第二转动器12下部中连接第二转动杆13上端,第二 转动杆13下端连体连接第二转动锁条14。第一转动器、第二转动器12 中心设计连接了钥匙式转动孔15。如图3,本技术包括锁头l,上面平2,钥匙孔3,连体接口器4, 锁条进出口5,空间6,密码锁盖7,上平面8,第一转动器9,第一转动 杆10,第一转动锁条ll,第二转动器12,第二转动杆13,第二转动锁条 14,钥匙式转动孔15组成。图3的技术连接方法锁头1内连接上平面2,上平面2的中心连接钥匙孔3,锁头1上部 为连体接口器4,连体接口器4两边平面各开拓连接锁条进出口 5,连体 接口器4的上平面2中心为空间6。密码锁盖7下部内四周套入锁头1上 部连体接口器4的外部四周,密码锁盖7连体上平面8的一边连接第一转 动器9,第一转动器9的下部中连接第一转动杆10上端,第一转动杆10 的下部向下,穿过连接锁头1上部连体接口器4的上平面2中转动锁条进 出口 5后连体第一转动锁条11。密码锁盖7的上平面8的另一边连接第 二转动器12,第二转动器12的下部中连接第二转动杆13上端,第二转 动杆13下部向下,穿过连接锁头1上部连体接口器4的上平面2中锁条 进出口 5后连体第二转动锁条14。第一转动器9,第二转动器12中心各 设计连接了钥匙式转动孔15。连体接口器4上平面8内下部两边各遮挡 住第一转动锁条ll,第二转动锁条14。本技术设计上,应在第一转动器9、第二转动器12的各自四周 刻上1-10数字显示,以形成密码转动器。本技术设计上,应在锁头1上部连体接口器4外上端与密码锁盖 7的外下部对应刻有对应槽,以方便正确套入连接。本技术设计上,应在第一转动器9,第二转动器12中心钥匙式 转动孔15,使用钥匙式工具进行密码的转动调节。本技术设计上,使用常规连接方式,如连体连接,活动连接固定 连接,焊接等有利于生产工艺的连接方法。本技术设计上,可在密码锁盖7的内上部固定连接上下固定管, 上端固定管上下套入弹簧,弹簧的下端固定管穿入伸縮板,以形成密码锁 盖7内具有伸縮性功能。本技术中的锁头1上部连接的连体接口器4上平面2中的空间6 开拓的大小应考虑钥匙孔3的开关转动操作。本技术设计上,可设计增加第三转动器的连接工艺,以增加密码 保密性。本技术中的连体接口器4,具有遮挡限位转动锁条的功能。本实用鏞型的实施方法
本技术使用中,首先将密码锁盖7通过调节设定密码的方式,将 第一、第二转动锁条调节为同一方向,然后将密码锁盖7按对应刻度槽对 应锁头1上部连体接口器4外刻度槽套入锁头1的连体接口器外上部,使 用钥匙式工具,插入转动器中的转动插口,进行转乱密码的即可,达到保 密状态。反之,用钥匙式工具调节设定密码转动,解开密码锁盖7,取下 密码锁盖7。本技术使用中,应注意设定密码的保密。权利要求1、本技术分布了一种锁头1连接密码锁盖的技术,锁头1内连接上平面2,上平面2的中心连接钥匙孔3,锁头1上部为连体接口器4,连体接口器4两边平面各开拓连接锁条进出口5,连体接口器4的上平面2中心为空间6。密码锁盖7下部内四周套入锁头1上部连体接口器4的外部四周,密码锁盖7连体上平面8的一边连接第一转动器9,第一转动器9的下部中连接第一转动杆10上端,第一转动杆10的下部向下,穿过连接锁头1上部连体接口器4的上平面2中转动锁条进出口5后连体第一转动锁条11。密码锁盖7的上平面8的另一边连接第二转动器12,第二转动器12的下部中连接第二转动杆13上端,第二转动杆13下部向下,穿过连接锁头1上部连体接口器4的上平面2中锁条进出口5后连体第二转动锁条14。第一转动器9,第二转动器12中心各设计连接了钥匙式转动孔15。连体接口器4上平面8内下部两边各遮挡住第一转动锁条11,第二转动锁条14。其特征是锁头1内上平面2中连接钥匙孔3,锁头1的上平面2上部为连体接口器4,连体接口器4上平面连接了锁条进出口5。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锁头1连接密码锁盖7,其特征是 密码锁盖7连接锁头1上部连体接口器4,第一转动器9连接第一转动 杆10,第一转动杆10通过穿入连体接口器4上平面2中的锁条进出口 5连体第一转动锁条11,第二转动器12连接第二转动杆13,第二转动 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本实用新型分布了一种锁头1连接密码锁盖的技术,锁头1内连接上平面2,上平面2的中心连接钥匙孔3,锁头1上部为连体接口器4,连体接口器4两边平面各开拓连接锁条进出口5,连体接口器4的上平面2中心为空间6。密码锁盖7下部内四周套入锁头1上部连体接口器4的外部四周,密码锁盖7连体上平面8的一边连接第一转动器9,第一转动器9的下部中连接第一转动杆10上端,第一转动杆10的下部向下,穿过连接锁头1上部连体接口器4的上平面2中转动锁条进出口5后连体第一转动锁条11。密码锁盖7的上平面8的另一边连接第二转动器12,第二转动器12的下部中连接第二转动杆13上端,第二转动杆13下部向下,穿过连接锁头1上部连体接口器4的上平面2中锁条进出口5后连体第二转动锁条14。第一转动器9,第二转动器12中心各设计连接了钥匙式转动孔15。连体接口器4上平面8内下部两边各遮挡住第一转动锁条11,第二转动锁条14。其特征是锁头1内上平面2中连接钥匙孔3,锁头1的上平面2上部为连体接口器4,连体接口器4上平面连接了锁条进出口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尊寿
申请(专利权)人:戴尊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