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9939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5 1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种植容器,涉及植物培植设备技术领域,种植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集水盖,集水盖设置在容器本体上,集水盖上设置有种植孔、卡入缝隙、多个导流孔和覆盖于多个导流孔的过滤层,卡入缝隙与种植孔连通,卡入缝隙延伸并贯穿集水盖的边缘,容器本体内设置储水腔和种植腔,储水腔内壁设置有与种植腔连通的渗水孔和透气孔,过滤渗透层附着于储水腔内壁,并在远离集水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无纺布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种植技术中透气性差,水分易蒸发,幼苗缺水,幼苗无支撑定位,以及传统支撑结构无法适应幼苗径向生长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兼备集水、储水、透气、防蒸发和适应苗木径向生长进行支撑定位的功能。

Planting contain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lanting container,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lant cultivation equipment. The planting container comprises a container body and a water collecting cap. The water collecting cap is arranged on the container body. The water collecting cap is provided with planting holes, entrapment crevices, multiple diversion holes and a filter layer covering multiple diversion holes. The entrapment crevice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planting holes, and the entrapment crevices extend and penetrate the edge of the water collecting cap. The containe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storage chamber and a planting chamber,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water storage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seepage holes and air permeability holes connected with the planting chamber. The filter permeability layer is attached to the inner wall of the water storage chamber, and a non-woven cloth layer is fixed at the end far from the water collection cap.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s of poor air permeability, easy evaporation of water, lack of water for seedlings, unsupported positioning of seedlings, and the traditional planting technology.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can not adapt to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seedling radial growth, and has the functions of water collection, water storage, air permeability, anti-evaporation and supporting positioning for seedling radial grow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植容器
本技术涉及植物培植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种植容器。
技术介绍
荒漠化是指由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等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由于其扩张的速度迅速而且难以防治,被称作“地球的癌症”。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是风沙危害。截至2014年,我国有172.12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需要治理,30多万平方公里严重沙化土地亟待治理。生物治沙措施(如营造防风固沙和农田防护林)可以防止风蚀和水土流失,固沙效果好、可持续,是治理沙漠的根本性措施,因此沙漠地区植树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最常用的植树方法是坑植,由于沙漠地区降水少、蒸发量大,这就需要经常浇水,加之沙粒保水能力差,浇水后水分很容易被周围沙土吸收并蒸发掉,所以用水量虽然很大,树木幼苗的保存率却很低。在水资源匮乏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这种做法不仅对水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且后期浇水维护和反复补植补种大大提高了植树造林的成本,导致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治理沙漠却收效甚微,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容器植树法很好地解决了树木幼苗期缺水的问题,具有节水抗旱、持续供水、苗木成活率高、后期维护成本低等优点,对于我国沙漠地区植树造林和生态环境改善十分重要。专利文献CN2517238中所公开的种植容器外形为盆状,结构简单,盆底密封不漏水,具有良好的储水性能。但存在的缺陷是,容器透气性差。苗木的生长除了需要足够的水分外,还需要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尤其是根系若不能很好的透气,会导致苗木根部腐烂、植株枯萎等问题。为了同时保证容器的储水性和透气性,专利文献CN205584876U公开了一种植物种植容器,其在一定位置上内缩形成承接面,承接面上放置带有支撑于容器底部的中空支柱的隔离板,将容器分成上部种植部分和下部蓄水部分,隔离板上铺设过滤层,在容器下部的一定位置上设置若干排水孔,外设挡板,挡板上设置若干连接块,隔离板和中空支柱上设置若干渗透孔,中空支柱内放置传导水分的填充物。该容器具有良好的储水性和透气性。但存在的缺陷是,不能有效阻止容器内水分蒸发和收集利用空气冷凝水。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专利文献CN104255325A公开了一种集水式渗灌种植容器,其包括容器壳体和容器壳体内的分隔盖板,该分隔盖板搁置在容器壳体内,将该集水式渗灌种植容器分隔为下部储水空间和上部种植介质空间,该分隔盖板具有至少一个向下延伸至容器壳体底部的延伸面板,该种植介质空间沿着该延伸面板向下延伸至储水空间底部位置,该延伸面板下端具有连通储水空间和种植介质空间的出水缝。该容器集过滤集水、储水、防蒸发于一体,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但存在的缺陷是,容器的结构过于复杂,增加了容器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种植容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种植中透气性差,水分易蒸发,幼苗缺水,幼苗无支撑定位,以及传统支撑结构无法适应幼苗径向生长的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种植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集水盖,所述集水盖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上,所述集水盖上设置有种植孔和卡入缝隙,所述卡入缝隙与所述种植孔连通,所述卡入缝隙延伸并贯穿所述集水盖的边缘。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容器本体包括储水腔外壁、储水腔内壁和环形腔底,所述储水腔外壁、所述储水腔内壁和所述环形腔底之间形成储水腔,所述储水腔内壁环绕形成种植腔,所述种植孔的竖直投影位于所述种植腔内。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集水盖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竖直投影位于所述储水腔内,所述通孔内滑动连接有水位漂浮杆,所述水位漂浮杆位于所述储水腔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漂浮体。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储水腔内壁上设置有多个渗水孔,多个所述渗水孔沿所述储水腔内壁的周向均匀分布,多个所述渗水孔设置在所述储水腔内壁靠近环形腔底的一端。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储水腔内壁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多个所述透气孔沿所述储水腔内壁的周向均匀分布,多个所述透气孔设置在所述储水腔内壁靠近所述集水盖的一端。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种植腔内设置有附着于所述储水腔内壁的过滤渗透层,所述过滤渗透层远离所述集水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无纺布层。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集水盖为漏斗状结构,所述种植孔与所述集水盖同轴。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集水盖上还设置有多个扩张缝隙,所述卡入缝隙和多个所述扩张缝隙环绕所述种植孔均匀分布。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集水盖上设置有过滤层和多个导流孔,多个所述导流孔环绕所述种植孔分布,多个所述导流孔的竖直投影位于所述储水腔内,过滤层覆盖于多个导流孔。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储水腔内壁的高度低于所述储水腔外壁。本技术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采用集水盖收集雨水,并防止容器本体内水分蒸发,通过设置卡入缝隙便于植株进入种植孔,并为容器本体内部通风,通过种植孔对植株进行定位和支撑,通过卡入缝隙为集水盖提供可变形空间,以适应植株径向生长,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透气性差,水分易蒸发,幼苗缺水,幼苗无支撑定位,以及传统支撑结构无法适应幼苗径向生长的技术问题,从而实现了兼具集水、储水、透气、防蒸发以及对植株进行支撑定位,并适应植株径向生长的技术效果,此外,本种植容器结构简洁,有益于节省制造成本,适用于干旱沙漠地区植树造林,有利于大批量推广和使用。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种植容器结构剖视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种植容器结构剖视图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种植容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种植容器结构剖视图三;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集水盖结构俯视图一;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集水盖结构俯视图二;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集水盖结构剖视图。图标:1—储水腔;1-1—储水腔外壁;1-2—储水腔内壁;1-3—透气孔;1-4—渗水孔;1-5环形腔底;2—种植腔;2-1—过滤渗透层;2-2—无纺布层;3—集水盖;3-1—种植孔;3-2—卡入缝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种植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本体和集水盖(3),所述集水盖(3)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上,所述集水盖(3)上设置有种植孔(3‑1)和卡入缝隙(3‑2),所述卡入缝隙(3‑2)与所述种植孔(3‑1)连通,所述卡入缝隙(3‑2)延伸并贯穿所述集水盖(3)的边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种植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本体和集水盖(3),所述集水盖(3)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上,所述集水盖(3)上设置有种植孔(3-1)和卡入缝隙(3-2),所述卡入缝隙(3-2)与所述种植孔(3-1)连通,所述卡入缝隙(3-2)延伸并贯穿所述集水盖(3)的边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包括储水腔外壁(1-1)、储水腔内壁(1-2)和环形腔底(1-5),所述储水腔外壁(1-1)、所述储水腔内壁(1-2)和所述环形腔底(1-5)之间形成储水腔(1),所述储水腔内壁(1-2)环绕形成种植腔(2),所述种植孔(3-1)的竖直投影位于所述种植腔(2)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种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盖(3)上设置有通孔(3-5),所述通孔(3-5)的竖直投影位于所述储水腔(1)内,所述通孔(3-5)内滑动连接有水位漂浮杆(3-6),所述水位漂浮杆(3-6)位于所述储水腔(1)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漂浮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种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腔内壁(1-2)上设置有多个渗水孔(1-4),多个所述渗水孔(1-4)沿所述储水腔内壁(1-2)的周向分布,多个所述渗水孔(1-4)设置在所述储水腔内壁(1-2)靠近环形腔底(1-5)的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兆媛韩德梁赵立敏王鹤立赵欣胜李云飞
申请(专利权)人:美丽国土北京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