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位自动控制的花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99390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5 1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位自动控制的花盆,包括盆体和用以支撑盆体的接水盘,所述盆体为上大下小的双层结构,盆体的双层结构之间形成的空腔为注水腔,所述盆体底部通过支撑柱放置在接水盘内部,盆体底部开设有用以连通接水盘和盆体内部的吸水孔,且盆体底端侧面开设有与注水腔连通的出水孔;所述盆体外侧设置有注水管,所述注水管的上端与注水腔连通,注水管的下端低于接水盘的上端,所述出水孔的高度低于接水盘的上端,且吸水孔与注水腔不连通。本花盆设计为双层形成内腔用于蓄水,利用连通器原理和大气压原理实现水位的自动控制。

A Flower Pot with Automatic Water Level Contro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lowerpot with automatic water level control, which comprises a basin body and a water catcher used to support the basin body. The basin body is a double-layer structure of upper and lower parts. The cavity formed between the two-layer structures of the basin body is a water injection cavity. The bottom of the basin body is placed inside the water catcher through a support column, and a water absorption hole is provided at the bottom of the basin body to connect the water catcher and the inner part of the basin body. The bottom side of th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outlet connected with the water injection cavity; the outside side of the basin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injection pipe, the upper end of the water injection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water injection cavity, the lower end of the water injection pipe is lower than the upper end of the water receiving plate, the height of the water outlet hole is lower than the upper end of the water receiving plate, and the water absorption hole is not connected with the water injection cavity. The flowerpot is designed as a double-layer inner chamber for water storage. The water level is automatically controlled by using the principle of connector and atmospheric press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位自动控制的花盆
本技术涉及花卉养殖
,具体为一种水位自动控制的花盆。
技术介绍
盆栽植物需要经常浇水,否则容易因为缺水而死亡。但有时候因为放假或短时出差,不能及时浇水,等回来后发现盆栽植物早已因为缺水而死掉了,造成一定的浪费和损失。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出现了可以自动浇花的花盆。然而,现有的自动浇花花盆大都结构复杂,有的需要用到传感器、电脑芯片、电动水泵等,成本较高,也有一些巧妙的设计,虽然不用电结构设计也不复杂,但是浇灌效果不好。为了解决目前市场上所存在的缺点,急需改善花盆结构的技术,能够更好的进行水位控制,促进花盆行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位自动控制的花盆,能够很好地进行水位控制,以保持花盆内一段时间的水分,实现一定时间内不用浇水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位自动控制的花盆,包括盆体和用以支撑盆体的接水盘,所述盆体为上大下小的双层结构,盆体的双层结构之间形成的空腔为注水腔,所述盆体底部通过支撑柱放置在接水盘内部,盆体底部开设有用以连通接水盘和盆体内部的吸水孔,且盆体底端侧面开设有与注水腔连通的出水孔;所述盆体外侧设置有注水管,所述注水管的上端与注水腔连通,注水管的下端低于接水盘的上端,所述出水孔的高度低于接水盘的上端,且吸水孔与注水腔不连通。优选的,所述注水腔的上表面设置有透气孔。优选的,所述盆体为外侧向内凹陷的变径圆台结构,所述接水盘为变径的圆台碗型结构。优选的,所述支撑柱设置有3个,且3个支撑柱以盆体底面中心均匀分布。优选的,所述吸水孔设置有3个,吸水孔设置在支撑柱内侧,且3个吸水孔以盆体底面中心均匀分布。优选的,所述接水盘底端直径大于盆体底端直径,且盆体顶端直径大于接水盘顶端直径。优选的,所述接水盘由工程塑料注塑而成,所述注水管采用软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水位自动控制的花盆,采用连通器原理和大气压原理设计制作而成,将花盆设计为双层形成内腔用于蓄水,相当于蓄水箱,花盆放置于接水盘中,接水盘内预先盛放一定的水,花盆底部有出水孔,侧面有一软管可转动,使用时,将下部出水孔堵住,通过软管向花盆内腔注水,直到注满,然后软管下端开口没入接水盘的水中,打开花盆底部的出水孔,当接水盘中水位降低时,空气从软管口进入花盆内腔,花盆腔内压强减小,腔内的水从出水孔流出,及时补充接水盘中的水,保证接水盘的水位在预定的高度,能够较好地延长浇水周期,能够更好的进行水位控制,促进花盆行业的发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A-A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盆体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B-B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爆炸图图中:1、盆体,2、接水盘,3、支撑柱,4、吸水孔,5、出水孔,6、注水管,7、透气孔,8、注水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5所示:一种水位自动控制的花盆,包括盆体1和接水盘2,所述盆体1为上大下小的双层结构,盆体1的双层结构之间形成的空腔为注水腔8,所述盆体1具体为向内凹陷的变径圆台结构,接水盘2也为向内凹陷的变径圆台碗型结构,所述盆体1和接水盘2均由工程塑料注塑而成;所述盆体1底部通过多个支撑柱3支撑在接水盘2上,支撑柱3与接水盘2为一体设置,通过支撑柱3可将盆体1底部与接水盘2内表面形成一定的空隙以便于盆体1从接水盘2内部吸水,也保证盆体1底部的空气流量,防止因底部空气不流通而导致根部腐烂。此外,支撑柱3设置有3个,且3个支撑柱3在以盆体1底面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均匀分布,既能够起到支撑盆体1的作用,又能确保盆体1的稳定性。盆体1底部开设有吸水孔4,当植物缺水时,可用于植物根系通过吸水孔4从接水盘2吸水,当花盆内的水浇的过多时,水渗透到下方,此时吸水孔4可用于将盆内的多余水分排出到接水盘2中,防止植物根系因水分过多而腐烂。具体的,所述吸水孔4设置有3个,吸水孔4设置在支撑柱3内侧,且3个吸水孔4以盆体1底面中心均匀分布,确保植物根系吸水更加均匀。在盆体1的一侧设置有注水管6,所述注水管6的上端与注水腔8连通,在盆体1放置在接水盘2上时,所述注水管6的下端低于第一接水盘2的上端,这样能够保证接水盘2中的水能够淹没注水管6的下端。盆体1底端侧面开设有与注水腔8相通的出水孔5,并且出水孔5的最上端低于接水盘2的上端,这样也是为了保证接水盘2中的水能够淹没出水孔5,当接水盘2中的水同时淹没注水管6和出水孔5时,说明接水盘2中的水位较高,由于外界空气不能进入到注水腔8,此时注水腔8中的水不再流入接水盘。在使用时,先通过注水管6向注水腔8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在注水时需要将出水孔5采用塞子塞住,注完水后,将出水孔5中的塞子拔出,注水腔8中的水从出水孔5流到接水盘2中直到水将注水管6的下端和出水孔5全部淹没。水从吸水孔4进入到盆体1中,随着接水盘2中的水不断减小,当接水盘2中的水位低于注水管6的下端或者出水孔5的最上端时,注水腔8中的水就会进入到接水盘2中,进而实现自动控制水位的效果。为了方便注水,所述注水管6为软管。具体的,所述接水盘2底端直径大于盆体1底端直径,且盆体1顶端直径大于接水盘2顶端直径。实施例2如图1-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盆体1的外侧还设置有透气孔7,所述透气孔7的高度与注水管6上端的高度相当,即等于或者略高于注水管6上端的高度,当通过注水管6向注水腔8内部注水时,将透气孔7打开,此时透气孔7起到排气作用,方便注水管6更顺畅地向注水腔8内注水,直至将注水腔8注满;当注水腔8注满水后,用塞子将透气孔7堵住。将透气孔7堵住后,当接水盘2中的水位降低时,空气经注水管6进入注水腔8内部,使得注水腔8压强减小,注水腔8中的水便经出水孔5流出,用于补充接水盘2中的水量。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位自动控制的花盆,其特征在于,包括盆体和用以支撑盆体的接水盘,所述盆体为上大下小的双层结构,盆体的双层结构之间形成的空腔为注水腔,所述盆体底部通过支撑柱放置在接水盘内部,盆体底部开设有用以连通接水盘和盆体内部的吸水孔,且盆体底端侧面开设有与注水腔连通的出水孔;所述盆体外侧设置有注水管,所述注水管的上端与注水腔连通,注水管的下端低于接水盘的上端,所述出水孔的高度低于接水盘的上端,且吸水孔与注水腔不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位自动控制的花盆,其特征在于,包括盆体和用以支撑盆体的接水盘,所述盆体为上大下小的双层结构,盆体的双层结构之间形成的空腔为注水腔,所述盆体底部通过支撑柱放置在接水盘内部,盆体底部开设有用以连通接水盘和盆体内部的吸水孔,且盆体底端侧面开设有与注水腔连通的出水孔;所述盆体外侧设置有注水管,所述注水管的上端与注水腔连通,注水管的下端低于接水盘的上端,所述出水孔的高度低于接水盘的上端,且吸水孔与注水腔不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位自动控制的花盆,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腔的上表面设置有透气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位自动控制的花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郯贺诗竣郝正达姜和丽
申请(专利权)人:六盘水市第三中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