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按钮发光模块的装配结构
本技术涉及按钮发光模块,具体涉及一种按钮发光模块的装配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按钮产品,其发光模块的壳体与底盖,采用旋铆工艺连接,即底盖盖上壳体后,将壳体上的塑料柱进行旋铆,达到固定配合的效果。此种产品结构和工艺,需要通过旋铆机对壳体与底盖进行旋铆装配,操作复杂;而且旋铆效果容易受零件尺寸波动影响,容易出现底盖脱落、铆不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按钮发光模块的装配结构,其结构简单,装配简便,装配效率高,而且壳体与底盖的配合更加可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按钮发光模块的装配结构,其包括壳体1以及与壳体1配合的底盖2;所述壳体1通过至少一组卡扣结构1020与底盖2固定连接,底盖2一端设有螺钉操作孔22,壳体1一端设有与螺钉操作孔22对应的螺钉装配槽14,螺钉操作孔22一端外周设有环形凸台,环形凸台卡置在螺钉装配槽14内。优选的,每组所述卡扣结构1020包括设置在壳体1上的卡钩10以及设置在底盖2上的卡孔20,卡孔20内一侧面上设有卡台21,卡钩10插入卡孔20与卡台21限位配合;所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按钮发光模块的装配结构,其包括壳体(1)以及与壳体(1)配合的底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通过至少一组卡扣结构(1020)与底盖(2)固定连接,底盖(2)一端设有螺钉操作孔(22),壳体(1)一端设有与螺钉操作孔(22)对应的螺钉装配槽(14),螺钉操作孔(22)一端外周设有环形凸台,环形凸台卡置在螺钉装配槽(14)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钮发光模块的装配结构,其包括壳体(1)以及与壳体(1)配合的底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通过至少一组卡扣结构(1020)与底盖(2)固定连接,底盖(2)一端设有螺钉操作孔(22),壳体(1)一端设有与螺钉操作孔(22)对应的螺钉装配槽(14),螺钉操作孔(22)一端外周设有环形凸台,环形凸台卡置在螺钉装配槽(14)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发光模块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卡扣结构(1020)包括设置在壳体(1)上的卡钩(10)以及设置在底盖(2)上的卡孔(20),卡孔(20)内一侧面上设有卡台(21),卡钩(10)插入卡孔(20)与卡台(21)限位配合;所述卡钩(10)为半箭头型结构,卡台(21)上设有与卡钩(10)配合的倒角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发光模块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装配槽(14)一侧设有与其相通的第一操作口(15),环形凸台一端设有挡板(23),挡板(23)卡置在第一操作口(15)上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发光模块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2)为H型结构,其一端平行设有两个第一臂(24),每个第一臂(24)上均设有螺钉操作孔(22),壳体(1)一端设有两个螺钉装配槽(14),分别与底盖(2)的两个螺钉操作孔(22)对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按钮发光模块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2)的H型结构的另一端平行设有两个第二臂(25),两个第二臂(25)分别通过一组卡扣结构(1020)与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底盖(2)为轴对称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钮发光模块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螺钉装配槽(14)并排设置在壳体(1)的一端,每个螺钉装配槽(14)均包括直角连接的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两个第一侧壁(11)平行间隔设置在两个螺钉装配槽(14)之间,两个第二侧壁(12)并排设置在壳体(1)的一端,每个螺钉装配槽(14)的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分别与一个第一臂(24)的两个端侧面接触配合;所述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的下端平齐,且突出于壳体(1)的下侧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发光模块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建斌,金海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