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棣菊专利>正文

一种电子门把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9643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电子门把锁,由带锁舌的锁盒和电子密码控制电路组成,其中,锁盒设有一个活齿锁舌,它由锁舌主体、开锁拨板、复位扭簧和电磁铁组成;电子密码控制电路以一个脉冲计数器芯片IC1为核心,包括密码按键电路、编码矩阵电路、单稳触发电路及执行电路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编码译码和伪码识别功能,它将传统的机械锁结构与现代电子技术巧妙结合,使用安全方便,成本低,匙密性高。(*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门锁,属锁具
对门锁防盗性能的改进、或者说匙密性的提高大致在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弹子锁芯或锁栓结构的改造,二是利用先进的电子密码技术。就普通的家用门锁而言,技术先进的全电子门锁,实际上是一种警戒系统,尚不易得到普及,所以目前使用的各种防盗门锁基本上为弹子锁类型,其匙密性将受到弹子参数的限制,这无疑是一种缺陷,一些采用了简单电子密码技术的门锁,由于未解决机电两者间的完善结合,也一直未能得到广泛应用。本技术的目的是公开一种性能可靠的电子门把锁,它能够充分发挥传统机械锁与电子密码控制两者的技术特长。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子门把锁,它由带锁舌的锁盒和电子密码控制电路组成,所述的锁盒设有一个活齿锁舌,它由锁舌主体、开锁拨板、复位扭簧和电磁铁组成,所述开锁拨板和锁舌主体经销轴活动连接,两者的复位扭簧设在该锁轴上,在所述开锁拨板上还有一个控制锁孔,当拨板离开开锁位置时,它的控制锁孔被所述电磁铁的电磁销插入而固定。拨板设有复位和开锁两个极限位置,当拨板处于复位位置时,拨板与锁舌主体之间形成一个开锁齿形缺口,从而将锁舌上原有的固定开锁齿形缺口改造为一个两个部件形成的齿形缺口(或称活齿)。所述的电子密码控制电路以一个脉冲计数器芯片为核心,包括密码按键电路21,编码矩阵电路22,单稳触发电路20、23、24及执行电路25,其中,密码按键电路21的各路按键K1、K2、K3、K4、K5的各分接点经编码矩阵电路22的各对应输入端与脉冲计数器芯片IC1的各低位输出端Q0、Q1、Q2、Q3、Q4、Q5连接,而密码按键电路21的按键公共端接单稳触发电路23的信号输入端,后者的输出端则与脉冲计数器芯片IC1的CP端连接,该芯片IC1的高位输出端Q6经另一个单稳触发电路24的接点a接向执行电路25的信号输入端,由后者输出执行控制信号,所述电磁铁18则为该执行电路25的输出负载,第三个单稳触发电路20为一个定时电路,其输入端经启动按钮K与电源高电位端连接,其输出端经门电路M5及隔离二极管与芯片IC1的复位端R连接。为加强电子门把锁的防盗安全性能,在所述电子密码控制电路中还设有一个报警电路26,它由所述的密码按键电路21中的伪码键21-1经编码电路22-1连接一个伪码触发门电路M8,该门电路M8的输出端再接通报警电路26的触发端,后者的输出端则接至扬声器SP。按照本技术制作的门把锁,锁盒中传统的锁栓结构优点基本上得到保留,电子密码控制电路则巧妙地利用一个脉冲计数器芯片与简单的编码电路结合,同样可以实现较复杂的编码、译码功能,而成本则低许多。在伪码识别电路和输码定时电路的配合下,可使该电子密码电路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的锁盒结构示意图;图2是电子密码控制电路电原理框图;图3是锁盒的电磁销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执行电路原理图;图5是控制电路电原理图。在图1和图2中的门把锁设有大锁舌1、小锁舌2两个锁舌,与许多门锁一样。小锁舌2的拨板9经锁轴15安装在大锁舌1上,随大锁舌1运动。导向销8使小锁舌2保持线性方向运动,弹簧12支承在小锁舌2的后端。锁盒底板16中央的把手轴套14上套装一个开锁拨叉13,当大锁舌1退入锁盒内后,顺时针转动把手轴套14,拨叉13拨动小锁舌拨板9,将小锁舌2压入锁盒内。本技术大锁舌1的结构作了改进,在舌体上安装了一个开锁拨板4,由销轴5将两者连接,销轴5上设有复位扭簧10,使拨板4顺时针方向复位,它和大锁舌1的左侧(其方向按将锁盒水平放置而言,下同)形成一个开锁的齿形缺口,这个缺口的作用如同现有锁舌上的拨叉缺口一样,当拨叉13插入该缺口转动时,大锁舌1就能顺导向销7作进退运动。大锁舌1背面的限位板3上设有限位卡,在弹簧11的作用下,限位卡进入大锁舌1右侧的缺口,使大锁舌1定位于锁、开两个极限位置。在拨板4上还设有一个锁孔6。当把手轴套14逆时针转动时,在拨叉13推动下,拨板4是可以摆动的,大锁舌1则在拨叉13推动下向外推出。当大锁舌1推出至极限位置再转动轴套14时,拨叉13再次使拨板4逆时针摆动,此时电磁销19插入拨板4的锁孔6中,使拨板4不能推动锁盒中任何一个部件。电磁铁l8安装在锁盒17的外部,电磁销19头部为球状。为方便开锁操作,把手轴套上的拨叉13对称地设装两个,这样轴套14转动时,拨叉的作用间隔就变小了。当电磁铁18通电后,电磁销19向上运动,离开拨板4的锁孔6,拨板4复位,拨叉13顺时针转动,推动拨板4并带动大锁舌1向锁盒内运动,完成开锁操作。电路部分,核心是一块脉冲计数器芯片IC1,这里使用了CD4022八位计数器,利用它的6个低位输出端Q0-Q5,经编码矩阵电路22和密码按键电路21,向一个单稳的触发器23输出一个触发信号,该单稳触发电路23的输出端与芯片IC1的(P端连接,这样芯片IC1的时钟信号实际上是通过芯片自身的输出信号而获得的。芯片IC1的一个高位输出端Q6与另一个单稳触发电路24连接,该单稳触发电路24的输出端a点则与执行电路的a点连接。当IC1的Q6为高电平时,单稳触发电路24输出一个宽脉冲,用来控制电磁铁18。本技术电路还设有一个输码定时控制用单稳触发电路20,它的输入端与启动按钮开关K连接,输出端经一个或非门M5及隔离二极管与芯片IC1的复位端R连接。以上为核心电路,其工作原理如下当启动开关K闭合时单稳触发电路20输出为高电平,芯片IC1的R端为低电平,Q0转为高电平,同时开始输码定时控制;此时若K2键闭合,单稳触发电路23向IC1的CP端输出一个正脉冲,Q1转为高电平。按图3中编码矩阵电路22所示,若在规定时间内按照K2-K1-K6-K3-K4-K5次序按键,那么Q6转为高电平,单稳触发电路24输出端即电路a点向执行电路发送一个宽脉冲。如果在规定时间内上述密码未输入完毕,那么单稳触发电路20输出端电平翻转,门电路M5的输出及R端为高电平,芯片IC1清零。伪码键21-1以及对应的编码矩阵电路22-1相结合再经过非门M8,向报警电路26输出一个报警脉冲信号。其工作原理是当伪码键K7-K0中任一个键被按下,非门M8输入端为低电平其输出端为高电平,电路b点获得一个正脉冲,可用来触发报警电路26工作并由扬声器SP发出报警声。在电路C点从报警电路26返回一个正脉冲,通向芯片IC1的R端,使它的输出端清零。因报警电路比较成熟,基本上都是一个音频信号电路加扬声器,故不再赘述。本电路中芯片IC1的输出端Q0-Q5与编码矩阵电路22之同经二极管隔离,所以编码时可以设置重码。图中密码键21和伪码键21-1的区域划分是为了便于说明原理,实际上K1-K0中任何一个键都存在真伪两种选择,由编码者自己任意选定。图中3个单稳触发电路使用6个或非门,它们是M1和M2组成单稳触发电路23,M3和M4组成单稳触发电路20,M6和M7组成单稳触发电路24。全电路共需8个或非门M1-M8,使用两块CD4001即可。图3为一个典型的执行电路,来自电路a点的正脉冲使之三极管VT导通,触发大功率开关集成片IC2,电磁铁18是它的输出负载。电路中还另设有备用电池BA,停电时电子密码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门把锁,它由带锁舌的锁盒和电子密码控制电路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盒设有一个活齿锁舌,它由锁舌主体[1]、开锁拨板[4]、复位扭簧[10]和电磁铁[18]组成,所述开锁拨板[4]与锁舌主体[1]经销轴[5]活动连接,两者的复位扭簧[10]设在该销轴上,在所述开锁拨板[4]上还有一个控制锁孔[6],拨板[4]设有复位和开锁两个极限位置,当拨板[4]处于复位位置时,它与锁舌主体[1]之间形成一个开锁齿形缺口,当拨板[4]离开开锁位置时,它的控制锁孔[6]被所述电磁销[19]插入而固定,所述电子密码控制电路以一个脉冲计数器芯片IC1为核心,包括密码按键电路[21],编码矩阵电路[22],单稳触发电路[20]、[23]、[24]及执行电路[25],其中,密码按键电路[21]的各路按键K1、K2、K3、K4、K5的各分接点经编码矩阵电路[22]的各对应输入端与脉冲计数器芯片IC1的各低位输出端Q0、Q1、Q2、Q3、Q4、Q5连接,而密码按键电路[21]的按键公共端接单稳触发电路[23]的信号输入端,后者的输出端则与脉冲计数器芯片IC1的CP端连接,该芯片IC1的高位输出端Q6经另一个单稳触发电路[24]的接点a接向执行电路[25]的信号输入端,由后者输出执行控制信号,所述电磁铁[18]则为该执行电路[25]的输出负载,第三个单稳触发电路[20]为一个定时电路,其输入端经启动按钮K与电源高电位端连接,其输出端经门电路M5及隔离二极管与芯片IC1的复位端R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棣菊
申请(专利权)人:张棣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