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换热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9415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1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换热器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内部设有若干个沿壳体的轴向方向设置的折流板,壳体的两端均设有管板,折流板的表面和管板的表面均设有开孔,开孔的内壁设有换热管束,换热管束与换热管固定连接,两个管板的一侧分别两个铜管板的一侧焊接,两个铜管板分别与若干个换热管的两端焊接,两个铜管板的另一侧分别与两个封头的一侧焊接。本方案基于现有列管冷却器的基础上,在两端管板之外,增加两个铜管板,铜管板与铜传热管以焊接方式连接,焊接的强度和耐久度,比物理挤压的耐久度要高数5‑6倍,经测试,焊接耐压极限为3.0Mpa,从而解决了胀管产生的弊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换热器装置
本申请属于换热器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换热器装置。
技术介绍
列管式换热器(tubularexchanger)是目前化工及酒精生产上应用最广的一种换热器。它主要由壳体、管板、换热管、封头、折流挡板等组成。所需材质,可分别采用普通碳钢、紫铜、或不锈钢制作。在进行换热时,一种流体由封头的连结管处进入,在管流动,从封头另一端的出口管流出,这称之管程;另一种流体由壳体的接管进入,从壳体上的另一接管处流出,这称为壳程列管式换热器。传统的列管式换热器的传热管材质为铜,壳体材质为无缝钢管,管板材质为碳钢或不锈钢,封头材质为钢或铸铁,加工方式为管板与壳体焊接,传热管与管板因材质原因无法焊接,采用胀管连接,胀管连接的弊端在于随着换热器的温度变化产生的热胀冷缩以及清洗时产生的摩擦,胀管连接处铜管到达一定的疲劳强度后出现细微变形,导致连接处不能继续耐压,进一步产生冷却器中换热介质泄漏、混合,造成设备故障,并且二次维修成本较高。胀管连接耐压程度较低,常规耐压不超过0.6Mpa。故,为进一步提高换热器的耐压性能,需要提供一种新型换热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是常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换热器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有若干个沿壳体(1)的轴向方向设置的折流板(5),所述壳体(1)的两端均设有管板(8),所述折流板(5)的表面和管板(8)的表面均设有开孔,所述开孔的内壁设有换热管束,所述换热管束与换热管(4)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管板(8)的一侧分别与两个铜管板(9)的一侧焊接,两个所述铜管板(9)分别与若干个换热管(4)的两端焊接,两个所述铜管板(9)的另一侧分别与两个封头(10)的一侧焊接,其中一个所述封头(10)的另一侧设有进液管(11),其中另一个所述封头(10)的另一侧设有出液管(12),所述壳体(1)的顶端分别设有流体进口(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换热器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有若干个沿壳体(1)的轴向方向设置的折流板(5),所述壳体(1)的两端均设有管板(8),所述折流板(5)的表面和管板(8)的表面均设有开孔,所述开孔的内壁设有换热管束,所述换热管束与换热管(4)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管板(8)的一侧分别与两个铜管板(9)的一侧焊接,两个所述铜管板(9)分别与若干个换热管(4)的两端焊接,两个所述铜管板(9)的另一侧分别与两个封头(10)的一侧焊接,其中一个所述封头(10)的另一侧设有进液管(11),其中另一个所述封头(10)的另一侧设有出液管(12),所述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忠诚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博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