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益忠专利>正文

智能执手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9413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智能执手门锁,包括离合控制机构和锁体,锁体内设有斜舌组件、方舌组件和报警机构,其特征是离合控制机构由电机(1)、蜗轮(2)、驱控簧(3)、分离控制片(4)、U型分离拨块(5)、离合套(6)、执手座(7)和底座(8)构成,蜗轮(2)与电机(1)相连,并通过驱控簧(3)连动分离控制片(4),分离控制片(4)上设有分离槽(9),并与底座(8)上的导向槽(10)滑动配合,离合套(6)和执手座(7)上分别设置相互配合的卡块(11)和卡槽(12),离合套(6)的外周设有环槽(13),U型分离拨块(5)在两侧插入环槽(13)中,U型分离拨块(5)的一端活动连接在分离槽(9)中,另一侧两端与底座(8)中的铰座(14)相铰接,方条(15)的两端分别套接在离合套(6)和锁体内的锁舌驱动轮(16)中,锁舌驱动轮(16)连动锁舌拔叉(17),锁舌拔叉(17)的一端与斜舌组件中的斜舌连接块(18)相联,另一端与方舌组件中的方舌驱动块(19)相联,方舌驱动块(19)的另一端同时与匙控拨块(37)相联,在锁体中铰接控制钩(20),控制钩(20)上设有复位扭簧(21),控制钩(20)分别与固定在方舌连接块(22)上的控制销(23)和斜舌连接块(18)上的方舌回位顶块(24)相配合,方舌连接块(22)上还设置联动头(25),联动头(25)与报警机构相配合。(*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执手门锁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TM卡、IC卡等一些配套锁体,都只能外面锁门,斜舌作用,而方舌无用,在屋内锁门还需转动覆板上的手柄才能伸出方舌,因而方舌也只不过是起到一个插锁的作用,而加上关门时电机控制块紧卡住执手夹槽,只要案犯在长力臂的执手上有力就可能损坏失控。又因执手通过方条直接驱动斜舌,所以只要把执手与控制块破坏,斜舌便可失控而入。目前根据公安技防对锁具实行智能化管理的条件要求,以及人们对智能犯罪防犯意识的增强,迫切需要一种多功能的智能执手门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智能执手门锁的结构复杂、功能单一、可靠性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执手门锁,该智能执手门锁的结构简单紧凑、动作迅速稳定、操控性及可靠性强。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离合控制机构和锁体,锁体内设有斜舌组件、方舌组件和报警机构,离合控制机构由电机、蜗轮、驱控簧、分离控制片、U型分离拨块、离合套、执手座和底座构成,蜗轮与电机相连,并通过驱控簧连动分离控制片,分离控制片上设有分离槽,并与底座上的导向槽滑动配合,离合套和执手座上分别设置相互配合的卡块和卡槽,离合套的外周设有环槽,U型分离拨块在两侧插入环槽中,U型分离拨块的一端活动连接在分离槽中,另一侧两端与底座中的铰座相铰接,方条的两端分别套接在离合套和锁体内的锁舌驱动轮中,锁舌驱动轮连动锁舌拔叉,锁舌拔叉的一端与斜舌组件中的斜舌连接块相联,另一端与方舌组件中的方舌驱动块相联,方舌驱动块的另一端同时与匙控拨块相联,在锁体中铰接控制钩,控制钩上设有复位扭簧,控制钩分别与固定在方舌连接块上的控制销和斜舌连接块上的方舌回位顶块相配合,方舌连接块上还设置联动头,联动头与报警机构相配合。报警机构由报警舌、调节导向杆、回位块、弹簧、定位板、触块和微动开关构成,报警舌穿出锁体侧板,调节导向杆穿过报警舌、回位块和弹簧并由定位板螺接定位,同样螺接在调节导向杆上的触块与微动开关的压板相配合。锁舌驱动轮分上、下两只并夹住锁舌拔叉,驱动轮和锁舌拔叉上分别设有相配合的驱动销和驱动槽。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大大简化了智能执手门锁的装配结构,具有动作迅速稳定、防破坏能力强,使用方便,操作灵活可靠,使用寿命长的优点,是智能机械锁具理想的更新换代产品。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的具体内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离合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离合套和执手座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4是锁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锁舌驱动轮和锁舌拔叉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是报警机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本技术包括包括离合控制机构和锁体,锁体内设有斜舌组件、方舌组件和报警机构,离合控制机构由电机1、蜗轮2、驱控簧3、分离控制片4、U型分离拨块5、离合套6、执手座7和底座8构成,蜗轮2与电机1相连,并通过驱控簧3连动分离控制片4,分离控制片4上设有分离槽9,并与底座8上的导向槽10滑动配合,离合套6和执手座7上分别设置相互配合的卡块11和卡槽12,离合套6的外周设有环槽13,U型分离拨块5在两侧插入环槽13中,U型分离拨块5的一端活动连接在分离槽9中,另一侧两端与底座8中的铰座14相铰接,方条15的两端分别套接在离合套6和锁体内的锁舌驱动轮16中,锁舌驱动轮16连动锁舌拔叉17,其连动方式是锁舌驱动轮16分上、下两只并夹住锁舌拔叉17,驱动轮16和锁舌拔叉17上分别设有相配合的驱动销35和驱动槽36。锁舌拔叉17的一端与斜舌组件中的斜舌连接块18相联,另一端与方舌组件中的方舌驱动块19相联,方舌驱动块19的另一端同时与匙控拨块37相联,在锁体中铰接控制钩20,控制钩20上设有复位扭簧21,控制钩20分别与固定在方舌连接块22上的控制销23和斜舌连接块18上的方舌回位顶块24相配合,方舌连接块22上还设置联动头25,联动头25与报警机构相配合。报警机构由报警舌26、调节导向杆27、回位块28、弹簧29、定位板30、触块31和微动开关32构成,报警舌26穿出锁体侧板34,调节导向杆27穿过报警舌26、回位块28和弹簧29并由定位板30螺接定位,同样螺接在调节导向杆27上的触块31与微动开关32的压板33相配合。开门时,只要将随身配带的卡或其它产生信号源的东西,给前覆板上的电机1一个0.5秒的正向电信号,蜗轮2顺时针旋转,并通过驱控簧3把分离控制片4从导向槽10中退出,同时,在分离控制片4上分离槽9的作用下,铰接在铰座14上的U型分离拨块5带动离合套6向下摆动,使离合套6中的卡块11和执手座7上的卡槽12咬合,此时转动执手,离合套6带动方条15和锁舌驱动轮16按执手转动方向转动,并通过驱动销35和驱动槽36的配合关系将锁舌拨叉17旋转。同时,锁舌拨叉17带动斜舌连接块18和方舌驱动块19,使斜舌38和方舌39退齐锁体侧面。同时,控制销23进入控制钩20定位。方舌连接块22在退回的同时又通过联动头25将报警舌26通过回位块28退齐锁体侧面,触块31脱离微动开关32的压板33。门开后,松开执手,在回位簧作用下,执手座7和离合套6同时回一直线平面的旋转位置。当微电机1接收到设定的第二次反向0.5秒电信号时,机构反向运动,使卡块11和卡槽12分离,此时执手失控,空转。因为执手座7是以方条15对角尺寸为直径的圆孔,所以除电信号开锁,不管怎样转动破坏执手都不影响锁体的整个驱动性能。方条15失去执手控制后,锁舌驱动轮16在回位簧作用下回空转位置。斜舌38伸出锁体,控制销23定位在控制钩20中,方舌39和报警舌26与锁体侧面平齐。当关门时,斜舌38退进锁体,方舌回位顶块24将控制钩20顶开,使控制销23脱离控制钩20,此时方舌39失控,在方舌回位簧40作用下,方舌驱动块19回位,方舌39被推出锁体进入门框锁槽,方舌驱动块19上的驱动钉41在回位时进入方舌连接块22中的锁定槽42,如不用钥匙和电信号开锁,方舌39不管怎样撬打都不会退出门框锁槽。方舌39伸出后报警舌26失去了联动头25对回位块28的控制,伸出锁体,紧顶在门与框架的间隙之间,只要用铁器撬动门锁,将门与框的间隙增大到一定限度,报警舌26在弹簧29作用下,触块31下压微动开关32的压板33,使外配的报警电路发出报警声。如果说外配电信号电路出问题或执手被人破坏,这时就可用钥匙开锁,钥匙通过锁头带动匙控拨块37转动,同时传动方舌驱动块19、方舌连接块22、锁舌拔叉17和斜舌连接块18,达到开锁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智能执手门锁,包括离合控制机构和锁体,锁体内设有斜舌组件、方舌组件和报警机构,其特征是离合控制机构由电机(1)、蜗轮(2)、驱控簧(3)、分离控制片(4)、U型分离拨块(5)、离合套(6)、执手座(7)和底座(8)构成,蜗轮(2)与电机(1)相连,并通过驱控簧(3)连动分离控制片(4),分离控制片(4)上设有分离槽(9),并与底座(8)上的导向槽(10)滑动配合,离合套(6)和执手座(7)上分别设置相互配合的卡块(11)和卡槽(12),离合套(6)的外周设有环槽(13),U型分离拨块(5)在两侧插入环槽(13)中,U型分离拨块(5)的一端活动连接在分离槽(9)中,另一侧两端与底座(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益忠
申请(专利权)人:徐益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