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饰节能冷热源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9372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1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饰节能冷热源机,包括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且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并联独立工作,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包括有压缩机,冷凝器,液体分离器,换能器,液体收集机和蒸发器,蒸发器侧端设有冷热质交换入口和冷热质交换出口,蒸发器底部设有热源介质入口和热源介质出口,热源介质出口通过管道分别连接有液体收集机和聚合器,收集机通过管道连接有冷凝器,聚合器安装在换能器底部,换能器内部安装有光滑管,且光滑管两侧交叉设置有波纹片,且光滑管连接有液管分流器,液管分流器通过管道连接有液体分离器和冷凝器,液管分流器侧端安装有风冷扇,冷凝器通过管道连接有压缩机,且压缩机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液体分离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饰节能冷热源机
本技术涉及冷热源机
,具体为一种装饰节能冷热源机。
技术介绍
在国家大力提倡节约型社会,环保型社会和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业也有了很在的飞跃,但在建筑业中存在的问题仍旧突出,而建筑装饰的节能问题,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建筑装饰美化环境,改善生活质量的功能下,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却日益突出,作为节能中最为重要的建筑装饰装修节能,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建筑节能在广义上讲就是最大程度上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其内涵是通过高新科技的研发和先进适用技术的综合集成,在建筑中合理科学地适用能源,从而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在节约能源的同时实现建筑的质量和功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建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为居住地提供一个健康,舒适,自然和谐的工作及生活环境;由于在各种建筑装饰中,各种房间的布局不同,同时在保证室内为保证室内的温度控制,大多数的冷热源系统采用风冷热泵机组或冷水机阻加热水锅炉的形式,水系统采用四管制或二管制,洁净空调箱在加热采用电加热或热水管,风冷热泵机组难以满足同时供冷供热的要求,而洁净空调采冷却去湿再加热,形成冷热量相互“抵消”,造成一些明显不合理的能耗,同时在成本的计算上,两者的成本投资都较为巨大,对建筑的改造形式和安装方法都有着一定的要求,并不适用各种房间的冷热环境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饰节能冷热源机,能够实现去湿加热,同时保持冷热的供应,达到恒温恒湿的控制。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饰节能冷热源机,包括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且所述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并联独立工作,所述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包括有压缩机,冷凝器,液体分离器,换能器,液体收集机和蒸发器,且所述装置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蒸发器侧端设有冷热质交换入口和冷热质交换出口,所述蒸发器底部设有热源介质入口和热源介质出口,所述热源介质出口通过管道分别连接有液体收集机和聚合器,所述收集机通过管道连接有冷凝器,所述聚合器安装在换能器底部,所述换能器内部安装有光滑管,且所述光滑管两侧交叉设置有波纹片,且所述光滑管连接有液管分流器,所述液管分流器通过管道连接有液体分离器和冷凝器,所述液管分流器侧端安装有风冷扇,所述冷凝器通过管道连接有压缩机,且所述压缩机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液体分离器。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蒸发器设有外套层,所述热源介质出口连接有内夹套层,且所述内夹套层另一端连接热源介质入口,所述冷热质交换入口连接有内蒸发管,所述内蒸发管另一端连接有冷热质交换出口。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夹套层套在内蒸发管外部。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液体分离器内顶部设有直线管,且所述直线管底部安装有U型头,所述液体分离器侧端设置有分液管,且所述分液管连接有引射流管,且所述引射流管安装在液体分液器内壁上。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聚合器连接液体收集机的管道上设有电磁阀。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冷热质交换入口和所述冷热质交换出口通过该外部装置的辅助水循环系统提供,所述冷却质入口和冷却质出口,通过外部辅助水循环系统提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的独立工作机制,从而实现对能量的回收和再次的有效利用,它由压缩机,冷凝器,液体分离器,换能器,液体收集机,蒸发器组成,通过采用两个独立的四管制水系统作为系统的热源,通过设置换能器在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进行切换,从而达到调节冷热量的调节平衡,第一线路在进行制热工作时,通过电磁阀的开合,使得第二线路进行制热的工作,由于蒸发器内部内蒸发管的连通,使得独立运行的两个系统在进行冷热质交换时产生互逆,从而通过关闭第二线路的电磁阀使得第二线路制热,冷热源一体机在进行工作时,压缩机将高压蒸汽的制冷剂压出,根据热负荷需求将其分配给冷凝器,将热传递给热水,如果有多余的则通过换能器,同时将换能器和液体收集器的管道电磁阀打开,从而实现从0到全流量,通过液体分液器,将热排到空气中,通过不同房间的需求进行电磁阀的关闭和开合,实现季节性的需求整合,如果夏季冷负荷大于热负荷,可将冷热源一体机与辅助供冷系统和空调机组合,在冬季热负荷大于冷负荷,可以将冷热源一体机与辅助供热组合,所述混合制冷介质被压缩机压缩,进入冷凝器,冷凝后的气液混合物沿管道进入气液分离器,在气液分离器中通过直线管连接的U型头喷出,同时由于内外压力差的作用,使得液体进入分液管中,由于引射流装置的作用,使得气液加快分离,通过换能器的,冷热源的功能切换,使得制冷介质从上不进入,冷凝后的气液混合物从下部流出,进入蒸发器吸收外界环境的能量,制冷介质与冷却水之间进行逆流换热;通过设置波纹片和光滑管,使得波纹片均匀交替的设置在光滑管的两侧,可以较高的提高换热系数,表现出换热量大和制冷剂整体压降小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蒸发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换能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结液体分液器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线路;2-第二线路;3-压缩机;4-冷凝器;5-液体分离器;6-换能器;7-液体收集机;8-蒸发器;9-聚合器;10-风冷扇;11-热源介质入口;12-热源介质出口;13-电磁阀;14-冷热质交换入口;15-冷热质交换出口;16-液管分流器;401-冷却介质出口;402-冷却介质入口;501-直线管;502-引射流管;503-分液管;505-U型头;601-光滑管;602-波纹片;801-内蒸发管;802-外套层;803-内夹套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解决方案,包括第一线路1和第二线路2,且所述第一线路1和第二线路2并联独立工作,所述第一线路1和第二线路2包括有压缩机3,冷凝器4,液体分离器5,换能器6,液体收集机7和蒸发器8,且所述装置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蒸发器8侧端设有冷热质交换入口14和冷热质交换出口15,所述蒸发器8底部设有热源介质入口11和热源介质出口12,所述热源介质出口12通过管道分别连接有液体收集机7和聚合器9,所述收集机7通过管道连接有冷凝器4,所述聚合器9安装在换能器6底部,所述换能器6内部安装有光滑管601,且所述光滑管601两侧交叉设置有波纹片602,且所述光滑管601连接有液管分流器16,所述液管分流器16通过管道连接有液体分离器5和冷凝器4,所述液管分流器16侧端安装有风冷扇10,所述冷凝器4通过管道连接有压缩机3,且所述压缩机3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液体分离器5。优选的是,所述蒸发器8设有外套层802,所述热源介质出口12连接有内夹套层803,且所述内夹套层803另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饰节能冷热源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线路(1)和第二线路(2),且所述第一线路(1)和第二线路(2)并联独立工作,所述第一线路(1)和第二线路(2)包括有压缩机(3),冷凝器(4),液体分离器(5),换能器(6),液体收集机(7)和蒸发器(8),且上述结构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蒸发器(8)侧端设有冷热质交换入口(14)和冷热质交换出口(15),所述蒸发器(8)底部设有热源介质入口(11)和热源介质出口(12),所述热源介质出口(12)通过管道分别连接有液体收集机(7)和聚合器(9),所述收集机(7)通过管道连接有冷凝器(4),所述聚合器(9)安装在换能器(6)底部,所述换能器(6)内部安装有光滑管(601),且所述光滑管(601)两侧交叉设置有波纹片(602),且所述光滑管(601)连接有液管分流器(16),所述液管分流器(16)通过管道连接有液体分离器(5)和冷凝器(4),所述液管分流器(16)侧端安装有风冷扇(10),所述冷凝器(4)通过管道连接有压缩机(3),且所述压缩机(3)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液体分离器(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饰节能冷热源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线路(1)和第二线路(2),且所述第一线路(1)和第二线路(2)并联独立工作,所述第一线路(1)和第二线路(2)包括有压缩机(3),冷凝器(4),液体分离器(5),换能器(6),液体收集机(7)和蒸发器(8),且上述结构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蒸发器(8)侧端设有冷热质交换入口(14)和冷热质交换出口(15),所述蒸发器(8)底部设有热源介质入口(11)和热源介质出口(12),所述热源介质出口(12)通过管道分别连接有液体收集机(7)和聚合器(9),所述收集机(7)通过管道连接有冷凝器(4),所述聚合器(9)安装在换能器(6)底部,所述换能器(6)内部安装有光滑管(601),且所述光滑管(601)两侧交叉设置有波纹片(602),且所述光滑管(601)连接有液管分流器(16),所述液管分流器(16)通过管道连接有液体分离器(5)和冷凝器(4),所述液管分流器(16)侧端安装有风冷扇(10),所述冷凝器(4)通过管道连接有压缩机(3),且所述压缩机(3)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液体分离器(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学鹏谭明权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