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决应力超标的管固定块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19221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0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解决应力超标的管固定块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该管固定块包括第一管固定块、第二管固定块,第一管固定块安装于U型管的U弯处,第一管固定块的下方设置有可在弹力作用下相对第一管固定块上下移动的第二管固定块。第一管固定块的下部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限位凸起,第二管固定块的上部设置有凸台,凸台上套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限位凸起相接,另一端与凸台下端的第二管固定块相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管固定块高度可以根据U型管和底盘的距离调节,消除因管路加工误差导致管固定块和底盘脱离引起管固定块失效的问题;同时起到对U型管的支撑和减振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解决应力超标的管固定块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
,具体而言,特别涉及一种解决应力超标的管固定块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空调系统中存在大量的管路,管路的走向也是各种各样,U型管是配管中常见到的管路,主要用于压缩机振动能量的衰减,同时压缩机运行时同样会带动U型管剧烈振动,容易引起管路应力超标。为了缓解管路振动引起的应变超标问题,通常在管路U弯处增加橡胶配重,通过增加配管质量,吸收U型管振动能量,降低管路振动,从而降低应力应变,实现方法如图1所示。在U弯处增加配重能够解决噪定频机管路应力超标问题(增加配重可以改变管路的固频,定频机通常只运行一个频率点,通过增加配重,改变管路固频,错开压缩机运行频率即可),对于变频机每个频率点都有可能跑的到,因此需要在U弯底部对其支撑固定,同时也起到减振的作用。专利CN201420546385.7和CN201420546406.5分别提到了通过管固定块设计,将U管支撑到底盘上,来解决变频机应力应变超标问题,上述效果的实现管夹和底盘之间摩擦力来控制底盘与管固定块的相互运动,管路制造同时也存在较大加工误差,同时会出现管夹和底盘不接触的情况,此时管固定块起到的作用便会失效。专利CN201610915123.7解决了上述专利由于管路加工误差而引起的管固定块失效问题,但是下端蘑菇头要插到底盘孔内,同时带来了装配难、装配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变频机管路应力应变超标问题及有方案中由于管路加工误差导致管夹与底盘不接触引起的管夹作用失效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解决应力超标的管固定块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解决应力超标的管固定块,所述管固定块安装于U型管上,包括第一管固定块、第二管固定块,所述第一管固定块安装于U型管的U弯处,所述第一管固定块的下方设置有可在弹力作用下相对第一管固定块上下移动的第二管固定块。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管固定块的下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第二管固定块的上部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上套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限位凸起相接,另一端与凸台下端的第二管固定块相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管固定块的上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第一管固定块的下部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上套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限位凸起相接,另一端与凸台上端的第一管固定块相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由限位凸起划分为上段凹槽、中段凹槽和下段凹槽,其中,限位凸起所形成的中段凹槽的径向尺寸小于其两侧的上段凹槽和下段凹槽的径向尺寸。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台包括限位于中段凹槽的中段凸台,以及中段凸台两侧的径向尺寸大于中段凹槽的上段凸台和下段凸台。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段凸台的轴向长度等于下段凹槽的轴向长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下段凸台与所述下段凹槽重合时,所述第一管固定块、第二管固定块结合形成高度值最小的管固定块;当上段凸台抵靠于限位凸起时,所述第一管固定块、第二管固定块相互分离形成高度值最大的管固定块。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管固定块上设置有用于包裹U型管的U弯处的弯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弯孔内侧的管固定块上设置有从弯孔内侧壁延伸至管固定块外侧的夹缝。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配管,所述配管上设置有如上所述的管固定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将U弯通过减振橡胶管夹与底盘接触,减小U型管的振动,解决管路应力应变超标问题,提高管路和整机的可靠性;管固定块高度可调节设计,将管固定块设计为两部分,两部分之间通过弹簧连接,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管固定块可以上下伸缩,适应不同的U型管到底盘距离。通过采用本技术的管固定块,可以根据U型管和底盘的距离,消除因管路加工误差导致管固定块和底盘脱离引起管固定块失效的问题。同时起到对U型管的支撑和减振作用,通过对管固定块结构设计,将管固定块固定到底盘上,解决因管路制造精度误差引起的管固定块作用失效的问题。本技术通过该管固定块的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变频机管路应力应变超标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利用管固定块减振的配管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管固定块处于最大高度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管固定块的右视图。图4是本技术管固定块处于最小高度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管固定块的右视图。图6是图4中管固定块的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管固定块处于最大高度和最小高度之间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第一管固定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第一管固定块的仰视图。图10是第二管固定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第二管固定块的侧视图。图12是图10中第二管固定块的俯视图。图13是高度值最小的管固定块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14是第一管固定块与第二管固定块分离时管固定块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标记:1-第一管固定块;11-上段凹槽;12-中段凹槽;13-下段凹槽;2-第二管固定块;21-上段凸台;22-中段凸台;23-下段凸台;3-弹簧;4、弯孔;5、限位凸起;6-夹缝;7-压缩机;8-U型管;9-管固定块;10、底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现有管固定块的结构及安装方式如图1所示,管固定块9安装于U型管8的U弯处,U型管8通过管固定块9支撑于底盘10上。实际使用时,由于加工误差,存在管固定块9和底盘10不接触的情况,此时管固定块9难以发挥预期的效果。实施例一:本技术解决应力超标的管固定块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第一管固定块1和第二管固定块2。第一管固定块1安装于U型管8的U弯处。第一管固定块1的下方设置有可在弹力作用下相对第一管固定块上下移动的第二管固定块2,从而使整体管固定块9可以在最大高度位置(如图2-3所示)和最小高度位置(如图4-6所示)之间(如图7所示)调节。本实施例中,第一管固定块1的结构如图8-9所示,第二管固定块2的结构如图10-12所示。第一管固定块1上设置有用于包裹U型管8的U弯处的弯孔4,弯孔4内侧的管固定块9上设置有从弯孔4内侧壁延伸至管固定块外侧的夹缝6。第一管固定块1的下部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限位凸起5,第二管固定块2的上部设置有凸台,凸台上套有弹簧3,弹簧3的一端与限位凸起5相接,另一端与凸台下端的第二管固定块2相接,此处的相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抵接。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结构,上述凹槽由限位凸起5划分为上段凹槽11、中段凹槽12和下段凹槽13,其中,限位凸起5所形成的中段凹槽12的径向尺寸小于其两侧的上段凹槽11和下段凹槽13的径向尺寸;上述凸台包括限位于中段凹槽12的中段凸台22,以及中段凸台22两侧的径向尺寸大于中段凹槽12的上段凸台21和下段凸台23。下段凸台23的轴向长度等于下段凹槽13的轴向长度。当下段凸台23与下段凹槽13重合时,第一管固定块1、第二管固定块2结合形成高度值最小的管固定块9;当上段凸台21抵靠于限位凸起5时,第一管固定块1、第二管固定块2相互分离形成高度值最大的管固定块9。如图13、14所示,为U型管与管固定块整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管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解决应力超标的管固定块,所述管固定块安装于U型管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固定块、第二管固定块,所述第一管固定块安装于U型管的U弯处,所述第一管固定块的下方设置有可在弹力作用下相对第一管固定块上下移动的第二管固定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解决应力超标的管固定块,所述管固定块安装于U型管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固定块、第二管固定块,所述第一管固定块安装于U型管的U弯处,所述第一管固定块的下方设置有可在弹力作用下相对第一管固定块上下移动的第二管固定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应力超标的管固定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固定块的下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第二管固定块的上部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上套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限位凸起相接,另一端与凸台下端的第二管固定块相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应力超标的管固定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固定块的上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第一管固定块的下部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上套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限位凸起相接,另一端与凸台上端的第一管固定块相接。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解决应力超标的管固定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由限位凸起划分为上段凹槽、中段凹槽和下段凹槽,其中,限位凸起所形成的中段凹槽的径向尺寸小于其两侧的上段凹槽和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增强高智强高旭吴俊鸿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