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猫眼开锁的锁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9061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0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锁具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防猫眼开锁的锁具,包括前面板组件和后面板组件,后面板组件包括后面板和把手,把手包括手柄部和连接部,连接部内设置有方轴连套,方轴连套和设置在后面板中的离合器相连;所述连接部的前端设置有防猫眼按钮,防猫眼按钮按下时,按钮与把手和方轴连套均相互咬合,防猫眼按钮复位时,按钮与把手和方轴连套脱离;所述手柄部内设置有防猫眼拨钮,防猫眼拨钮的前端设置有压片,防猫眼按钮按下时,压片可在手柄部内和按钮凸条的上端面之间滑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防猫眼开锁的锁具,可以控制防猫眼开锁功能的关闭和开启,同时不影响上提锁紧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猫眼开锁的锁具
本技术属于锁具的
,涉及一种防猫眼开锁的锁具。
技术介绍
防盗锁的猫眼处存在防盗隐患,不法分子只需要破坏掉猫眼,就可以使用工具直接下压房门内的把手,从而快速打开房门。现有的防盗锁大多有防猫眼的结构,通过一个防猫眼按钮,按下防猫眼按钮时下压门把手即可打开门锁,而为按下按钮时无论怎么转动把手均不会开锁,进而防止不法分子通过猫眼从外部开锁。但这种防猫眼结构在人们不需要防猫眼开锁的功能时,仍然需要按下按钮才可开门,因此非常繁琐,给生活带来不便,而且防猫眼开锁的功能也影响了防盗锁的上提锁紧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猫眼开锁的锁具,这种锁具可以控制防猫眼开锁功能的关闭和开启,同时不影响上提锁紧的功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防猫眼开锁的锁具,包括前面板组件和后面板组件,后面板组件包括后面板和把手,把手包括手柄部和连接部,连接部内设置有方轴连套,方轴连套和设置在后面板中的离合器相连;所述连接部的前端设置有防猫眼按钮,所述防猫眼按钮的外壁上设置有按钮凸条,按钮凸条与设置在连接部内壁的连接部凹槽相匹配,所述防猫眼按钮的内壁上设置有按钮凹槽,按钮凹槽与设置在方轴连套外壁的方轴凸条相匹配,所述防猫眼按钮的中轴上套设有复位弹簧,防猫眼按钮按下时,按钮与把手和方轴连套均相互咬合,防猫眼按钮复位时,按钮与把手和方轴连套脱离;所述手柄部内设置有防猫眼拨钮,防猫眼拨钮由手柄部内的矩形片和延伸出手柄部外的圆柱形凸起组成,防猫眼拨钮的前端设置有压片,防猫眼按钮按下时,压片可在手柄部内和按钮凸条的上端面之间滑动,压片位于手柄部内时,防猫眼开锁的功能开启,压片位于按钮凸条的上端面时,防猫眼开锁的功能关闭。上述防猫眼拨钮的后部纵向设置有两个V型凹槽,所述手柄部内设置有金属弹片,所述金属弹片上设置有V型凸起,所述V型凸起与V型凹槽相匹配,两个V型凹槽与金属弹片相接的位置分别为开启防猫眼功能的位置和关闭防猫眼功能的位置。上述压片的前端为半径与防猫眼按钮相同的圆弧。上述金属弹片固定在手柄部的圆柱形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位于防猫眼拨钮的后侧。上述方轴连套的下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连接部底部的内壁上设置有弧形凸条,弧形凸条与限位块接触连接,把手上提时,限位块往弧形凸条方向移动,限位块带动弧形凸条一起转动,把手下压时,限位块和弧形凸条无影响。上述弧形凸条设置在连接部的上半部,所述锁具为左开门时,限位块设置在弧形凸条的右端,所述锁具为右开门时,限位块设置在弧形凸条的左端。上述按钮凸条周向均匀设置有4条,所述按钮凹槽相对设置有2个。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防猫眼拨钮的前后移动来控制防猫眼开锁功能的关闭和开启,当防猫眼拨钮的压片位于手柄部内时,防猫眼拨钮对防猫眼按钮无影响,防猫眼开锁的功能正常使用,当防猫眼按钮按下后将压片移动到按钮凸条的上端面时,防猫眼按钮无法复位,防猫眼开锁的功能关闭。2、本技术的防猫眼开锁不影5263响上提锁紧的功能,无论防猫眼按钮处于什么位置,把手上提时限位块总能带动弧形凸条一起转动,进而弹出锁芯使锁具锁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后面板组件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把手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图2的BB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把手内部结构图;图6是本技术方轴连套的立体图;图7是本技术防猫眼按钮的立体图;图8是本技术防猫眼拨钮的立体图;附图标记:1、后面板;2、把手;3、手柄部;31、安装座;4、连接部;41、连接部凹槽;42、弧形凸条;5、方轴连套;51、方轴凸条;52、限位块;6、防猫眼按钮;61、按钮凸条;62、按钮凹槽;63、中轴;64、复位弹簧;7、防猫眼拨钮;71、压片;72、V型凹槽;73、金属弹片;74、V型凸起;75、矩形片;76、圆柱形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8:一种防猫眼开锁的锁具,包括前面板组件和后面板组件,后面板组件包括后面板1和把手2,把手2包括手柄部3和连接部4,连接部4内设置有方轴连套5,方轴连套5和设置在后面板1中的离合器相连。所述连接部4的前端设置有防猫眼按钮6,所述防猫眼按钮6的外壁上设置有按钮凸条61,按钮凸条61与设置在连接部4内壁的连接部凹槽41相匹配,所述防猫眼按钮6的内壁上设置有按钮凹槽62,按钮凹槽62与设置在方轴连套5外壁的方轴凸条51相匹配,所述防猫眼按钮6的中轴63上套设有复位弹簧64,防猫眼按钮6按下时,防猫眼按钮6与把手2和方轴连套5均相互咬合,把手2下压时,把手2通过防猫眼按钮6连同方轴连套5一起转动,进而完成开锁操作,防猫眼按钮6复位时,防猫眼按钮6与把手2和方轴连套5脱离,把手2下压时,把手2空转,无法完成开锁操作。所述手柄部3内设置有防猫眼拨钮7,防猫眼拨钮7由手柄部3内的矩形片75和延伸出手柄部3外的圆柱形凸起76组成,通过拨动圆柱形凸起76可以带动矩形片75在手柄部3内前后移动,防猫眼拨钮7的前端设置有压片71,防猫眼按钮6按下时,压片71可在手柄部3内和按钮凸条61的上端面之间滑动,压片71位于手柄部3内时,防猫眼开锁的功能开启,压片71位于按钮凸条61的上端面时,阻止防猫眼按钮6复位,防猫眼开锁的功能关闭。上述防猫眼拨钮6的后部纵向设置有两个V型凹槽72,所述手柄部3内设置有金属弹片73,所述金属弹片73上设置有V型凸起74,所述V型凸起74与V型凹槽72相匹配,两个V型凹槽72与金属弹片73相接的位置将防猫眼拨钮7分为两档,分别为开启防猫眼功能的位置和关闭防猫眼功能的位置。上述压片71的前端为半径与防猫眼按钮6相同的圆弧。上述金属弹片73固定在手柄部3的圆柱形安装座31上,所述安装座31位于防猫眼拨钮7的后侧。上述方轴连套5的下端设置有限位块52,所述连接部4底部的内壁上设置有弧形凸条42,弧形凸条42与限位块52接触连接,把手2上提时,限位块52往弧形凸条42方向移动,无论防猫眼按钮6处于什么位置,把手2上提时限位块52总能带动弧形凸条42一起转动,进而弹出锁芯使锁具锁紧,把手2下压时,限位块52和弧形凸条42无影响。上述弧形凸条42设置在连接部4的上半部,所述锁具为左开门时,限位块52设置在弧形凸条42的右端,所述锁具为右开门时,限位块52设置在弧形凸条42的左端。上述按钮凸条61周向均匀设置有4条,所述按钮凹槽62相对设置有2个。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猫眼开锁的锁具,包括前面板组件和后面板组件,后面板组件包括后面板(1)和把手(2),把手包括手柄部(3)和连接部(4),连接部内设置有方轴连套(5),方轴连套(5)和设置在后面板(1)中的离合器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4)的前端设置有防猫眼按钮(6),所述防猫眼按钮(6)的外壁上设置有按钮凸条(61),按钮凸条(61)与设置在连接部(4)内壁的连接部凹槽(41)相匹配,所述防猫眼按钮(6)的内壁上设置有按钮凹槽(62),按钮凹槽(62)与设置在方轴连套(5)外壁的方轴凸条(51)相匹配,所述防猫眼按钮(6)的中轴(63)上套设有复位弹簧(64),所述手柄部(3)内设置有防猫眼拨钮(7),防猫眼拨钮(7)的前端设置有压片(71),防猫眼按钮(6)按下时,压片(71)可在手柄部(3)内和按钮凸条(61)的上端面之间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猫眼开锁的锁具,包括前面板组件和后面板组件,后面板组件包括后面板(1)和把手(2),把手包括手柄部(3)和连接部(4),连接部内设置有方轴连套(5),方轴连套(5)和设置在后面板(1)中的离合器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4)的前端设置有防猫眼按钮(6),所述防猫眼按钮(6)的外壁上设置有按钮凸条(61),按钮凸条(61)与设置在连接部(4)内壁的连接部凹槽(41)相匹配,所述防猫眼按钮(6)的内壁上设置有按钮凹槽(62),按钮凹槽(62)与设置在方轴连套(5)外壁的方轴凸条(51)相匹配,所述防猫眼按钮(6)的中轴(63)上套设有复位弹簧(64),所述手柄部(3)内设置有防猫眼拨钮(7),防猫眼拨钮(7)的前端设置有压片(71),防猫眼按钮(6)按下时,压片(71)可在手柄部(3)内和按钮凸条(61)的上端面之间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猫眼开锁的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猫眼拨钮(7)的后部纵向设置有两个V型凹槽(72),所述手柄部(3)内设置有金属弹片(73),所述金属弹片(73)上设置有V型凸起(7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
申请(专利权)人:亚萨合莱保德安台州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