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孔军民专利>正文

一种构造柱施工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9038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0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构造柱施工模板,包括顶部具有进料口的模板主体,所述模板主体在进料口处连接有可折叠式的进料盒,当进料盒关闭时,进料盒的表面与模板主体的表面平齐形成封闭式模板,在模板主体上设有用于控制进料盒开闭的封闭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进料盒可折叠,并且折叠后的进料盒的表面与模板主体的表面平齐形成封闭式的模板,能够保证构造柱混凝土施工表面的平整,从而无需再对构造柱模板喇叭口处的混凝土进行剔除。当进料盒关闭后,进料盒中的混凝土被挤压到构造柱的顶部,同时还保证了构造柱顶部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从而无需对构造柱的顶部补浇膨胀混凝土或素砂浆,使构造柱混凝土施工一次性成型,提高了施工效率、保证了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构造柱施工模板
本技术涉及砌体结构构造柱施工用具
,具体来说,是指一种构造柱施工模板。
技术介绍
唐山地震之后,我国结构抗震科研人员提出了在传统的砌体结构中增加构造柱和圈梁的技术,以提高整个砌体结构的抗震强度。现目前,市场上的房屋结构大多为多层的框架结构或者是高层的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结构,但无论哪种结构的房屋类型,都不可或缺的设计有填充墙结构。为了提高填充墙结构的抗震强度,建筑相关规范要求在填充墙中也设置相应的构造柱,以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及房屋的变形能力。历次震害表明,构造柱确实能有效改善砌体结构在大震下的整体性能,使砌体结构在遭受大震时不倒塌。汶川地震的震害也再一次验证了构造柱提高砌体结构大震不倒抗震性能的重要性和有效性。现如今,对填充墙的构造柱进行浇筑施工时,所采用的传统构造柱模板一般包括由四块侧模板拼装组成的成型模板,在成型模板中一侧模板的上端部设置有喇叭式的进料口,以便于向成型模板中浇筑混凝土。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待支模完成后再布设上述喇叭式的进料口,浇筑混凝土时将喇叭式的进料口也满浇,即浇筑混凝土至喇叭式进料口上部,待混凝土凝固且拆模后,再将喇叭式的进料口处留有的多余混凝土剔除掉。这样,上述传统的设置喇叭式进料口的构造柱模板必须等到混凝土达到凝固后才能拆除,且拆模后还要剔除喇叭式进料口处的多余混凝土,而剔除后还需对构造柱上喇叭式进料口处的不平整面进行修补,从而造成人力、材料、工期等浪费,并且这种施工方式的构造柱还存在柱顶混凝土浇筑不密实、抗震效果薄弱等质量缺陷,以致于混凝土成型后需要补浇膨胀混凝土或素砂浆等措施。因此,提供一种能够使构造柱一次性浇筑成型的施工模板,是本
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构造柱施工模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施工模板不能使构造柱混凝土一次性施工成型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构造柱施工模板,包括顶部具有进料口的模板主体,所述模板主体在进料口处连接有可折叠式的进料盒,当进料盒关闭时,进料盒的表面与模板主体的表面平齐形成封闭式模板,在模板主体上设有用于控制进料盒开闭的封闭装置。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进料盒包括铰接在模板主体上的进料板以及设置于进料板与进料口之间的若干折叠叶片,若干折叠叶片依次交错设置并铰接于旋转点,交错成型的折叠叶片中一端的单个折叠叶片与进料板相连接,另一端的单个折叠叶片与进料口相连接。进一步,所述与进料口相连接的单个折叠叶片以及位于中间位置的若干折叠叶片上同时设有滑动槽与滑动销,与进料板相连接的单个折叠叶片上设有滑动槽,进料口的侧壁上设有滑动销,若干折叠叶片通过滑动槽与滑动销的配合相互交错折叠。进一步,所述进料板的底部通过两块合页铰接在进料口的底部。进一步,所述封闭装置包括设置于模板主体上的滑轨以及滑动连接在滑轨上的滑板,滑板紧贴于模板主体的外表面滑动。进一步,所述进料板上设有能够对滑板进行限位并便于控制进料盒开闭的提手。进一步,所述提手位于距离进料板的底部2/3处,所述滑板的宽度等于进料板高度的1/3。进一步,还包括能够与模板主体形成封闭空间的侧模板,所述模板主体与侧模板之间通过夹紧装置连接固定。进一步,所述夹紧装置包括两个具有直角弯钩的夹具主体以及一个紧固装置,两个夹具主体的直角弯钩分别钩住模板主体和/或侧模板,两个夹具主体的尾部通过紧固装置连接固定。进一步,所述紧固装置包括固定卡片与设置于夹具主体尾部的卡槽,固定卡片的截面呈梯形状结构,并在固定卡片的斜边上设有若干半圆形的防滑齿,两个夹具主体的尾部相互交错并通过固定卡片插入卡槽连接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进料盒可折叠,并且折叠后的进料盒的表面与模板主体的表面平齐形成封闭式的模板,能够保证构造柱混凝土施工表面的平整,从而无需再对构造柱模板喇叭口处的混凝土进行剔除。当进料盒关闭后,进料盒中的混凝土被挤压到构造柱的顶部,同时还保证了构造柱顶部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从而无需对构造柱的顶部补浇膨胀混凝土或素砂浆,使构造柱混凝土施工一次性成型,提高了施工效率、保证了施工质量。(2)本技术的进料盒采用若干折叠叶片依次交错设置的方式,结构紧凑,折叠操作简单,并且附着在折叠叶片上的混凝土能够随折叠叶片的折叠动作自动清除掉。(3)本技术的滑板紧贴于模板主体的外表面滑动,能够保证进料板的表面与模板主体的表面平齐,从而使构造柱混凝土施工的表面平整,进一步保证了构造柱混凝土的施工质量。(4)本技术的夹紧装置通过固定卡片连接固定,安装与拆卸操作简单;固定卡片上的防滑齿能够避免两个夹具主体由于受到外力干扰而引起相互错动的问题,保证了模板主体与侧模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提高了构造柱混凝土的施工效率、保证了构造柱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折叠叶片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的折叠叶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模板主体;2—进料板;3—折叠叶片;31—滑动槽;32—滑动销;4—进料口;5—旋转点;6—合页;7—提手;8—滑板;9—滑轨;10—侧模板;11—夹具主体;12—卡槽;13—固定卡片;14—防滑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面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构造柱施工模板,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模板主体1,模板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一个进料口4,该进料口4的底部通过两块合页6铰接有一块进料板2,进料板2的两侧壁与进料口4的两侧壁之间分别设置有若干折叠叶片3,这些折叠叶片3依次交错设置并铰接于旋转点5,旋转点5位于进料板2与进料口4的铰接处。交错成型的折叠叶片3中一端的单个折叠叶片3与进料板2相连接,另一端的单个折叠叶片3与进料口4相连接。其中,与进料口4相连接的单个折叠叶片3以及位于中间位置的若干折叠叶片3上同时设有滑动槽31与滑动销32,与进料板2相连接的单个折叠叶片3上设有滑动槽31,进料口4的侧壁上设有滑动销32,若干折叠叶片3通过滑动槽31与滑动销32的配合相互交错折叠,形成可折叠式的进料盒。当进料盒关闭时,进料板2的表面与模板主体1的表面平齐形成封闭式的模板,使用本技术的模板浇筑构造柱混凝土时,当混凝土浇筑至进料口4的高度后,继续向进料盒中添加混凝土,由于进料盒位于模板主体1的顶部,当关闭进料板2时,进料盒中的混凝土便受挤压至构造柱的顶部,从而使构造柱顶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构造柱施工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具有进料口(4)的模板主体(1),所述模板主体(1)在进料口(4)处连接有可折叠式的进料盒,当进料盒关闭时,进料盒的表面与模板主体(1)的表面平齐形成封闭式模板,在模板主体(1)上设有用于控制进料盒开闭的封闭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构造柱施工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具有进料口(4)的模板主体(1),所述模板主体(1)在进料口(4)处连接有可折叠式的进料盒,当进料盒关闭时,进料盒的表面与模板主体(1)的表面平齐形成封闭式模板,在模板主体(1)上设有用于控制进料盒开闭的封闭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柱施工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盒包括铰接在模板主体(1)上的进料板(2)以及设置于进料板(2)与进料口(4)之间的若干折叠叶片(3),若干折叠叶片(3)依次交错设置并铰接于旋转点(5),交错成型的折叠叶片(3)中一端的单个折叠叶片(3)与进料板(2)相连接,另一端的单个折叠叶片(3)与进料口(4)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构造柱施工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与进料口(4)相连接的单个折叠叶片(3)以及位于中间位置的若干折叠叶片(3)上同时设有滑动槽(31)与滑动销(32),与进料板(2)相连接的单个折叠叶片(3)上设有滑动槽(31),进料口(4)的侧壁上设有滑动销(32),若干折叠叶片(3)通过滑动槽(31)与滑动销(32)的配合相互交错折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构造柱施工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板(2)的底部通过两块合页(6)铰接在进料口(4)的底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构造柱施工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装置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军民
申请(专利权)人:孔军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