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范瑶飞专利>正文

一种路边绿化补水的雨水收集环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8982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0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路边绿化补水的雨水收集环保装置,包括雨水收集箱和下水道,所述下水道设置在土壤内部,所述雨水收集箱上端设有连接管,连接管上端连通导水底,导水底固定在下水道上端,导水底上端固定有活性炭过滤柱,活性炭过滤柱上端固定有过滤网,过滤网上端设有缓水槽,雨水收集箱左侧上端设有溢流管,绿化坛下方的雨水收集箱顶部设有吸水海绵层,吸水海绵层上穿插有阵列分布的吸水海绵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路边绿化补水的雨水收集环保装置,雨水可收集储存起来再利用,避免落在路表面的雨水直接通过下水道排走,造成浪费,雨水再利用,辅助给绿化补水,节约水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路边绿化补水的雨水收集环保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雨水收集环保装置,具体是一种路边绿化补水的雨水收集环保装置。
技术介绍
绿化栽种植物以改善环境的活动。绿化指的是栽植防护林、路旁树木、农作物以及居民区和公园内的各种植物等。绿化包括国土绿化、城市绿化、四旁绿化和道路绿化等。绿化可改善环境卫生并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多种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在扩张,道路也越修越多,道路两旁配置绿化,但绿化需要定期浇水,尤其是炎热的夏季,同时阴雨天,落在道路上的雨水大多通过下水道排走,未得到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路边绿化补水的雨水收集环保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路边绿化补水的雨水收集环保装置,包括雨水收集箱和下水道,所述下水道设置在土壤内部,土壤上端设置的是路,路右侧设有水泥护体,水泥护体右侧设有绿化坛,所述雨水收集箱上端设有连接管,连接管上端连通导水底,导水底固定在下水道上端,导水底上端固定有活性炭过滤柱,活性炭过滤柱上端固定有过滤网,过滤网上端设有缓水槽,缓水槽设置在路表面,缓水槽顶部设有铁栅网,连接管右侧雨水收集箱上设有加水管,加水管上端设有加水口,加水口设置在路表面,雨水收集箱左侧上端设有溢流管,绿化坛下方的雨水收集箱顶部设有吸水海绵层,吸水海绵层下端设有阵列分布的吸水管,吸水管穿插通过雨水收集箱的箱顶,吸水海绵层上穿插有阵列分布的吸水海绵管。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水底设置呈下凹的弧形面。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水槽侧面设有备用水道,备用水道下端直接连通下水道。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水口上端设有密封盖。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吸水海绵管下端固定在雨水收集箱底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路边绿化补水的雨水收集环保装置,阴雨天,雨水通过缓水槽进入,经过过滤网和活性炭过滤柱过滤后通过导水底和连接管进入到雨水收集箱中储存起来再利用,避免落在路表面的雨水直接通过下水道排走,造成浪费,晴天,绿化坛下端的土壤中缺水时可利用吸水海绵管和吸水海绵层辅助补水,雨水再利用,节约水资源。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路边绿化补水的雨水收集环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绿化坛1、水泥护体2、加水口3、缓水槽4、过滤网5、活性炭过滤柱6、路7、导水底8、连接管9、溢流管10、雨水收集箱11、下水道12、土壤13、吸水海绵管14、吸水海绵层15、加水管1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路边绿化补水的雨水收集环保装置,包括雨水收集箱11和下水道12,所述下水道12设置在土壤13内部,土壤13上端设置的是路7,路7右侧设有水泥护体2,水泥护体2右侧设有绿化坛1,所述雨水收集箱11上端设有连接管9,连接管9上端连通导水底8,导水底8设置呈下凹的弧形面,导水底8固定在下水道12上端,导水底8上端固定有活性炭过滤柱6,活性炭过滤柱6上端固定有过滤网5,过滤网5上端设有缓水槽4,缓水槽4设置在路7表面,缓水槽4顶部设有铁栅网,缓水槽4侧面设有备用水道,备用水道下端直接连通下水道12,连接管9右侧雨水收集箱11上设有加水管16,加水管16上端设有加水口3,加水口3设置在路7表面,加水口3上端设有密封盖,雨水收集箱11左侧上端设有溢流管10,绿化坛1下方的雨水收集箱11顶部设有吸水海绵层15,吸水海绵层15下端设有阵列分布的吸水管,吸水管穿插通过雨水收集箱11的箱顶,吸水海绵层15上穿插有阵列分布的吸水海绵管14,吸水海绵管14下端固定在雨水收集箱11底部,阴雨天,雨水通过缓水槽4进入,经过过滤网5和活性炭过滤柱6过滤后通过导水底8和连接管9进入到雨水收集箱11中储存起来再利用,避免落在路7表面的雨水直接通过下水道12排走,造成浪费,晴天,绿化坛1下端的土壤13中缺水时可利用吸水海绵管14和吸水海绵层15辅助补水,雨水再利用,节约水资源。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路边绿化补水的雨水收集环保装置,阴雨天,雨水通过缓水槽进入,经过过滤网和活性炭过滤柱过滤后通过导水底和连接管进入到雨水收集箱中储存起来再利用,避免落在路表面的雨水直接通过下水道排走,造成浪费,晴天,绿化坛下端的土壤中缺水时可利用吸水海绵管和吸水海绵层辅助补水,雨水再利用,节约水资源。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路边绿化补水的雨水收集环保装置,包括雨水收集箱(11)和下水道(1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道(12)设置在土壤(13)内部,土壤(13)上端设置的是路(7),路(7)右侧设有水泥护体(2),水泥护体(2)右侧设有绿化坛(1),所述雨水收集箱(11)上端设有连接管(9),连接管(9)上端连通导水底(8),导水底(8)固定在下水道(12)上端,导水底(8)上端固定有活性炭过滤柱(6),活性炭过滤柱(6)上端固定有过滤网(5),过滤网(5)上端设有缓水槽(4),缓水槽(4)设置在路(7)表面,缓水槽(4)顶部设有铁栅网,连接管(9)右侧雨水收集箱(11)上设有加水管(16),加水管(16)上端设有加水口(3),加水口(3)设置在路(7)表面,雨水收集箱(11)左侧上端设有溢流管(10),绿化坛(1)下方的雨水收集箱(11)顶部设有吸水海绵层(15),吸水海绵层(15)下端设有阵列分布的吸水管,吸水管穿插通过雨水收集箱(11)的箱顶,吸水海绵层(15)上穿插有阵列分布的吸水海绵管(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边绿化补水的雨水收集环保装置,包括雨水收集箱(11)和下水道(1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道(12)设置在土壤(13)内部,土壤(13)上端设置的是路(7),路(7)右侧设有水泥护体(2),水泥护体(2)右侧设有绿化坛(1),所述雨水收集箱(11)上端设有连接管(9),连接管(9)上端连通导水底(8),导水底(8)固定在下水道(12)上端,导水底(8)上端固定有活性炭过滤柱(6),活性炭过滤柱(6)上端固定有过滤网(5),过滤网(5)上端设有缓水槽(4),缓水槽(4)设置在路(7)表面,缓水槽(4)顶部设有铁栅网,连接管(9)右侧雨水收集箱(11)上设有加水管(16),加水管(16)上端设有加水口(3),加水口(3)设置在路(7)表面,雨水收集箱(11)左侧上端设有溢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瑶飞
申请(专利权)人:范瑶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