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浩胜专利>正文

一种外装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8845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外装门锁,包括锁体(1)及底板(17),所述底板(17)上位于锁孔处安装有底板拨叉(18);所述锁体(1)内并列安装有拉杆(4)及大利板(5),在拉杆(4)与大利板(5)之间的锁体上有转动拨杆(11),所述转动拨杆(11)与拉杆(4)活动连接;所述拉杆(4)的一端连接有斜舌(2);所述大利板(5)的一端安装有呆舌(3),其另一端与锁体之间安装有大利板行程弹簧(12);在锁体(1)的大致中央位置安装有后锁头(16),所述后锁头(16)上有后锁头拨叉(7),后锁头拨叉(7)位于锁体(1)内,所述后锁头(16)上装有旋钮(20),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利板(5)上有一异形孔(10),所述旋钮(20)上有一可通过异形孔(10)驱动大利板(3)运动的拨动条(9),所述拨动条(9)可分别与底板拨叉(18)、后锁头拨叉(7)及转动拨杆(11)活动接触。(*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门锁,特别是一种具有自动反锁功能的外装门锁
技术介绍
现有的自动锁通常由大利板、安装在大利板一端的大利板行程弹簧、拉杆、旋钮、安装在锁体内与旋钮相对应的拨片及位于拨片上的滑动块组成。关门时,斜舌被推入锁体,拉杆驱动拨片旋转并推开挂钩,呆舌依靠扭簧及行程弹簧将大利板推出,从而将门锁定;开启时,前后锁头通过驱动滑动块,由滑动块传动拨片和大利板,将呆舌及斜舌推入锁体,门即被开启。由于此种门锁结构复杂,材料消耗大,因此导致成本高,装配效率低,开启时阻力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洁、成本低、装配效率高、开启阻力小的外装门锁。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外装门锁,包括锁体及底板,所述底板上位于锁孔处安装有底板拨叉;所述锁体内并列安装有拉杆及大利板,在拉杆与大利板之间的锁体上有转动拨杆,所述转动拨杆与拉杆活动连接;所述拉杆的端连接有斜舌,在垫板上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大利板的一端安装有呆舌,其另一端与锁体之间安装有大利板行程弹簧;在锁体的大致中央位置安装有后锁头,所述后锁头上有后锁头拨叉,后锁头拨叉位于锁体内,所述后锁头上装有旋钮,所述大利板上有一异形孔,所述旋钮上有一可通过异形孔驱动大利板运动的拨动条,所述拨动条可分别与底板拨叉、后锁头拨叉及转动拨杆活动接触。为了减轻拨动条的磨损,所述拨动条上装有拨动套;为了使门锁在开启后斜舌及呆舌能自动复位,在旋钮上安装有扭簧,扭簧的一端固定在垫板上,其另一端固定在拨动条上;所述大利板上有一限位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直接在旋钮上固定一拨动条,拨动条通过异形孔驱动大利板运动来达到开启门锁的目的,从而省略了滑动块这一结构,因此结构简洁,并节省了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低,同时提高了装配效率,并且可减小开启阻力。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弹出锁定时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开启时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只开启呆舌时的示意图;图4是图1沿A-A方向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图3、图4,本技术的一种外装门锁,包括锁体1及安装在锁体1上的底板17,底板17的大致中央位置开有匙孔,前锁头19通过锁头传动条21安装在匙孔内,底板17上位于匙孔处安装有底板拨叉18。锁体1内并列安装有拉杆4及大利板5,拉杆4及大利板5在外力作用下可在锁体内沿固定轨迹运动;拉杆4的一端连接有斜舌2,在垫板上套装有复位弹簧6;大利板5的一端安装有呆舌3,其另一端与锁体之间安装有大利板行程弹簧12,在大利板5上有一限位孔15,可限定大利板的运动方向。在拉杆4与大利板5之间的锁体上有转动拨杆11,转动拨杆11与拉杆4活动连接。在锁体1的大致中央位置安装有后锁头16,后锁头16上装有后锁头拨叉7,后锁头拨叉7位于锁体1内,后锁头16上装有旋钮20,旋钮20可绕后锁头16转动;大利板5上有一异形孔10,旋钮20上有一拨动条9,锁体1上与旋钮位置对应处有一可供拨动条9运动的弧形孔,拨动条9可通过异形孔10驱动大利板3运动,并可分别与底板拨叉18、后锁头拨叉7及转动拨杆11活动接触;旋钮20上安装有扭簧13,扭簧13的一端固定在垫板上,其另一端固定在拨动条9上。这样本技术省略了滑动块这一结构,因此结构简洁,降低了生产成本低,同时提高了装配效率,并且可减小开启阻力。为了减轻拨动条的磨损,拨动条9上装有拨动套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关门时,拉杆4驱动转动拨杆11松开大利板5,大利板5在大利板行程弹簧12的推动下自动弹出呆舌3,扭簧13同时推动旋钮20复位,门被锁定,如图1所示。室内开启时,旋转旋钮20,旋钮上的拨动条9通过大利板5上的异形孔10,带动大利板运动,从而使呆舌3缩入锁体,如图3所示;继续旋转旋钮20,拨动条9驱动转动拨杆11转动,转动拨杆11带动拉杆4运动,使斜舌2缩入锁体内,从而达到开启门锁的目的,如图2所示。室外开启时,锁匙14插入前锁头19内,通过前锁头传动条21转动底板拨叉18,从而拨动旋钮上的拨动条9,拨动条9重复上述动作,达到开启呆舌和斜舌的目的。当需要室内锁定时,使用锁匙14转动后锁头拨叉7,锁定旋钮上的拨动条9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外装门锁,包括锁体(1)及底板(17),所述底板(17)上位于锁孔处安装有底板拨叉(18);所述锁体(1)内并列安装有拉杆(4)及大利板(5),在拉杆(4)与大利板(5)之间的锁体上有转动拨杆(11),所述转动拨杆(11)与拉杆(4)活动连接;所述拉杆(4)的一端连接有斜舌(2);所述大利板(5)的一端安装有呆舌(3),其另一端与锁体之间安装有大利板行程弹簧(12);在锁体(1)的大致中央位置安装有后锁头(16),所述后锁头(16)上有后锁头拨叉(7),后锁头拨叉(7)位于锁体(1)内,所述后锁头(16)上装有旋钮(20),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利板(5)上有一异形孔(10),所述旋钮(20)上有一可通过异形孔(10)驱动大利板(3)运动的拨动条(9),所述拨动条(9)可分别与底板拨叉(18)、后锁头拨叉(7)及转动拨杆(11)活动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装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条(9)上装有拨动套(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装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20)上安装有扭簧(13),扭簧(13)的一端固定在垫板上,其另一端固定在拨动条(9)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装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利板(5)上有一限位孔(15)。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外装门锁,其包括锁体及底板,所述锁体内并列安装有拉杆及大利板,在拉杆与大利板之间的锁体上有转动拨杆,所述转动拨杆与拉杆活动连接;所述拉杆的一端连接有斜舌;所述大利板的一端安装有呆舌,其另一端与锁体之间安装有大利板行程弹簧;在锁体的大致中央位置安装有后锁头,所述后锁头上有后锁头拨叉,后锁头拨叉位于锁体内,所述后锁头上装有旋钮,所述大利板上有一异形孔,所述旋钮上有一可通过异形孔驱动大利板运动的拨动条,所述拨动条可分别与底板拨叉、后锁头拨叉及转动拨杆活动接触;本技术省略了滑动块这一结构,因此结构简洁,降低了生产成本低,同时提高了装配效率,并且可减小开启阻力。文档编号E05B59/02GK2674028SQ20032011875公开日2005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27日专利技术者杨浩胜 申请人:杨浩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浩胜
申请(专利权)人:杨浩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