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灸针收纳盒,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包括盒体,其呈上开口的长方形状,其内部设置一与其长侧边平行的横隔板,横隔板将全体分成收纳腔和传动腔;插针杆,其呈杆状,其中心轴相互平行且设置在收纳腔内,其两端分别与盒体的一长侧边、横隔板形成转动连接;其一端穿过横隔板,其中部设置有软棉块。第一齿轮,其设置在传动腔内,其分别与插针杆端部同轴固定连接;第二齿轮,其设置在传动腔内,其与第一齿轮相间设置;旋钮,其设置有一凸杆,凸杆穿入传动腔内与任一第一齿轮同轴固定连接。以及盖体,其外轮廓与盒体相同,其一长侧边与盒体铰接,另一长侧边设置有卡扣。解决中医临床针灸不收纳带或收纳盒存取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灸针收纳盒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灸针收纳盒。
技术介绍
针灸学起源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针刺法萌发于新石器时代,当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的时候,不自觉地用手按摩、捶拍,以至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而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最早的针具;砭石也之而生,随着人类智慧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针具逐渐发展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直到现在用的不锈钢针。灸法的起源与为的发现和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当身体有某种不适时,用以去烘烤得以减轻,继而用各种树枝作为施灸工具,逐渐发展到艾灸。针灸治疗方法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其学术思想也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渐渐完善。中医临床中为了方便存放或携带,一般将针灸针插装到针灸带中。使用时,将针灸带铺开,用完后,再将针灸带卷起来,操作比较简单。针灸带虽然具有以上优点,但是也存在如下缺点:针灸带铺开时占用面积较大,使用起来很不方便;由于针灸带多为布料制成,多次使用容易脏污,给病人一种不洁感,影响病人治疗心情;由于针灸针细小,针灸带不能为医生定位针灸针的位置,因此存针、取针时都不方便,而且还存在针灸针会从针灸带滑落的弊端,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中医临床中使用针灸时,医务人员将针灸针从患者身体上拔出后,需要将使用后的针灸针放进医用利器盒中进行后续处理,而医用的利器盒往往体积较大,携带不便,医务人员不能一边拔针一边顺手扔进利器盒,需要先将针灸针全部从患者身体上拔出后,再统一转移放入利器盒中,而这个中间的过程没有能够将针灸针暂时全部收集的装置,造成医务人员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针灸针收纳盒,解决中医临床针灸不收纳带或收纳盒存取不便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针灸针收纳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其呈上开口的长方形状,其内部设置一与其长侧边平行的横隔板,所述横隔板将全体分成收纳腔和传动腔;若干插针杆,其呈杆状,其中心轴相互平行且设置在所述收纳腔内,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盒体的一长侧边、横隔板形成转动连接;所述其一端穿过所述横隔板,其中部设置有软棉块;若干第一齿轮,其设置在所述传动腔内,其分别与所述插针杆端部同轴固定连接;若干第二齿轮,其设置在所述传动腔内,其与所述第一齿轮相间设置;相邻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齿面相互匹配传动;旋钮,其设置在所述盒体的长侧边外,其设置有一凸杆,所述凸杆穿入所述传动腔内与任一第一齿轮或任一第二齿轮同轴固定连接;以及盖体,其外轮廓与盒体相同,其一长侧边与盒体铰接,另一长侧边设置有卡扣。基于上述结构:使用时,将盖体打开,旋转旋钮,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带动插针杆旋转,将插在插针杆上的针灸竖直立起,方便取出。收纳时,旋转旋钮,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带动插针杆旋转,使插在插针杆上的针灸倒伏下,减少针灸针的占用空间,将盖体盖下,完成针灸针的收纳。进一步的,所述插针杆中部设置有一向上的插针面,所述插针面中部设置有向下的凹陷,所述软棉块填充在所述凹陷内。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有凹陷,将软棉块填充入内,防止软棉块的掉脱落。进一步的,所述插针面上设置有一防偏架,所述防偏架包括两个立板和两个横杆,所述两个立板相向设置并垂直所述插针面,两个立板分别位于插针杆两端;两个横杆相互平行设置在两个立板的上端面。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有防偏架,可防止针灸针插偏。进一步的,所述收纳腔内设置有一竖隔板,所述竖隔板,与一所述盒体的短侧边形成一储物格。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在储物格,可将使用过的针灸针放置在内,减少利器盒的使用。进一步的,所述盖体为透明材料制作成。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透明的盖体可看到盒内针灸针是否插好。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腔上设置有一盖板,所述盖板使传动腔形成封闭空间。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传动腔形成封闭空间防止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有间异物掉落,影响使用。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在取针明将插在插针杆上的针灸竖直立起,方便取出。收纳时,旋转旋钮,使插在插针杆上的针灸倒伏下,减少针灸针的占用空间,将盖体盖下,收纳占用空间小。2.本技术通过设置在储物格,可将使用过的针灸针放置在内,减少利器盒的使用。3.本技术通过可靠性强,结构简单,成本底,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三维图;图2为本技术盒体三维图;图3为本技术插针杆三维图;图4为本技术传动腔内部结构三维图。附图中,1-盒体、2-插针杆、3-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5-旋钮、6-盖体、11-横隔板、12-竖隔板、13-收纳腔、14-传动腔、15-盖板、16-储物格、21-插针面、22-软棉块、23-防偏架、61-卡扣、231-立板、232-横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技术的具体实施进一步说明。如图1到图4所示,一种针灸针收纳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1、插针杆2、第一齿轮3、第二齿轮4、旋钮5、盖体6;如图2所示,盒体1,呈上开口的长方形状,其内部设置一与其长侧边平行的横隔板11,所述横隔板11将全体分成收纳腔13和传动腔14;所述收纳腔内设置有一竖隔板12,所述竖隔板12与一所述盒体1的短侧边形成一储物格16;所述传动腔14上设置有一盖板15,所述盖板15使传动腔14形成封闭空间如图3所示插针杆2呈杆状,其中心轴相互平行且设置在所述收纳腔13内,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盒体1的一长侧边、横隔板11形成转动连接,所述其一端穿过所述横隔板11;所述插针杆2中部设置有一向上的插针面21,所述插针面21中部设置有向下的凹陷,所述软棉块22填充在所述凹陷内;所述插针面21上设置有一防偏架23,所述防偏架23包括两个立板231和两个横杆232,所述两个立板231相向设置并垂直所述插针面21,两个立板231分别位于插针杆2两端;两个横杆232相互平行设置在两个立板231的上端面。如图4所示,第一齿轮3,其设置在所述传动腔13内,其分别与所述插针杆2端部同轴固定连接;第二齿轮4,其设置在所述传动腔13内,其与所述第一齿轮3相间设置;相邻的第一齿轮和3第二齿轮4齿面相互匹配传动;旋钮5,其设置在所述盒体1的长侧边外,其设置有一凸杆,所述凸杆穿入所述传动腔14内与位于中部的第一齿轮3同轴固定连接。以及盖体6,其外轮廓与盒体1相同,其一长侧边与盒体1铰接,另一长侧边设置有卡扣61,所述盖体为透明材料制作成。上述说明是针对本技术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技术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技术所涵盖专利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灸针收纳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其呈上开口的长方形状,其内部设置一与其长侧边平行的横隔板,所述横隔板将全体分成收纳腔和传动腔;若干插针杆,其呈杆状,其中心轴相互平行且设置在所述收纳腔内,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盒体的一长侧边、横隔板形成转动连接;所述其一端穿过所述横隔板,其中部设置有软棉块;若干第一齿轮,其设置在所述传动腔内,其分别与所述插针杆端部同轴固定连接;若干第二齿轮,其设置在所述传动腔内,其与所述第一齿轮相间设置;相邻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齿面相互匹配传动;旋钮,其设置在所述盒体的长侧边外,其设置有一凸杆,所述凸杆穿入所述传动腔内与任一第一齿轮或任一第二齿轮同轴固定连接;以及盖体,其外轮廓与盒体相同,其一长侧边与盒体铰接,另一长侧边设置有卡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灸针收纳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其呈上开口的长方形状,其内部设置一与其长侧边平行的横隔板,所述横隔板将全体分成收纳腔和传动腔;若干插针杆,其呈杆状,其中心轴相互平行且设置在所述收纳腔内,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盒体的一长侧边、横隔板形成转动连接;所述其一端穿过所述横隔板,其中部设置有软棉块;若干第一齿轮,其设置在所述传动腔内,其分别与所述插针杆端部同轴固定连接;若干第二齿轮,其设置在所述传动腔内,其与所述第一齿轮相间设置;相邻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齿面相互匹配传动;旋钮,其设置在所述盒体的长侧边外,其设置有一凸杆,所述凸杆穿入所述传动腔内与任一第一齿轮或任一第二齿轮同轴固定连接;以及盖体,其外轮廓与盒体相同,其一长侧边与盒体铰接,另一长侧边设置有卡扣。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保德,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