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联动折叠童车座椅
本申请涉及童车的
,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可联动折叠童车座椅。
技术介绍
童车是一种为婴儿户外活动提供便利而设计的工具车,是宝宝外出的代步交通工具,更是照顾宝宝的生活必需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其童车中的可折叠童车更是因其携带方便而越来越为被普及使用。但是,现有可折叠童车中的童车座椅因其折叠机构繁多而导致无法一次性联动折叠童车座椅。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所要解决是针对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联动折叠童车座椅。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可联动折叠童车座椅,包括椅座、椅背和扶手,所述椅背下侧与所述椅座后侧间设有联动折叠关节,所述联动折叠关节包括:第一连接部,其设于所述椅座后侧;扶手连接件,其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内侧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间设有用以限位其转动幅度的限位机构,所述扶手连接件另一端与所述扶手相连接,用以带动所述扶手转动;第二连接部,其设于所述椅背下侧,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铰接,位于所述扶手连接件内侧,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设有旋转联动机构,当所述椅背朝所述椅座旋转折叠时,所述旋转联动机构与所述限位机构相配合 ...
【技术保护点】
1.可联动折叠童车座椅,包括椅座(1)、椅背(2)和扶手(3),其特征在于:所述椅背(2)下侧与所述椅座(1)后侧间设有联动折叠关节(4),所述联动折叠关节(4)包括:第一连接部(41),其设于所述椅座(1)后侧;扶手连接件(42),其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41)内侧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41)间设有用以限位其转动幅度的限位机构(400),所述扶手连接件(42)另一端与所述扶手(3)相连接,用以带动所述扶手(3)转动;第二连接部(43),其设于所述椅背(2)下侧,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41)铰接,位于所述扶手连接件(42)内侧,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41)之间设有旋转联动机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可联动折叠童车座椅,包括椅座(1)、椅背(2)和扶手(3),其特征在于:所述椅背(2)下侧与所述椅座(1)后侧间设有联动折叠关节(4),所述联动折叠关节(4)包括:第一连接部(41),其设于所述椅座(1)后侧;扶手连接件(42),其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41)内侧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41)间设有用以限位其转动幅度的限位机构(400),所述扶手连接件(42)另一端与所述扶手(3)相连接,用以带动所述扶手(3)转动;第二连接部(43),其设于所述椅背(2)下侧,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41)铰接,位于所述扶手连接件(42)内侧,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41)之间设有旋转联动机构(410),当所述椅背(2)朝所述椅座(1)旋转折叠时,所述旋转联动机构(410)与所述限位机构(400)相配合,用以带动所述扶手连接件(42)联动所述扶手(3)朝所述椅座(1)方向折叠收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联动折叠童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400)包括:第一内凹限位槽(4001),其内凹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41)上;限位凸柱(4002),其设于所述扶手连接件(42)外侧,并套设于所述第一内凹限位槽(4001)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联动折叠童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43)上开设有向内凹陷且用以让位的内凹让位槽(431);所述旋转联动机构(410)包括:第二内凹限位槽(4111),其内凹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41)上;推动凹位,其设于所述扶手连接件(42)的下侧,且朝上内凹;旋转支撑件(4112),其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41)上,另一端一侧设有朝外凸出并可与所述推动凹位相适配以用于顶推所述扶手连接件(42)的顶推凸柱(41121),另一侧设有朝内凸出以用以延伸长度的延伸凸柱(41122);复位元件(4113),其套设于所述旋转支撑件(4112)上,位于所述旋转支撑件(4112)与所述第一连接部(41)之间,用以复位所述旋转支撑件(4112);凸肋(4114),其设于所述内凹让位槽(431)内,且朝外凸起,当所述椅背(2)朝所述椅座(1)旋转折叠时,所述凸肋(4114)转动以推动所述延伸凸柱(41122),继而迫使所述旋转支撑件(4112)绕其铰接处朝所述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旭,陆德权,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乐美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