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散热效果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83044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0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散热效果的装置,通过设置凸起,在前面板和底板间形成第一气隙,再通过侧面板上的凹槽将侧面板与前面板、后面板、底板、顶板间隔开并形成第二气隙、第三气隙、第四气隙以及第五气隙,从而形成多条隐藏的散热风道;在风机作用下,空气经上述散热风道进入装置内部并斜向穿过,最后从后面板的气孔排出,从而经过装置内的大部分空间,对装置内的器件实现良好的散热;同时还设置了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进行实时监控,以进一步增强装置的散热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散热效率高,且结构简单、造型美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A device with heat dissipation effec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evice with heat dissipation effect, which forms a first air gap between the front panel and the bottom panel by setting a protrusion, and then separates the side panel from the front panel, the rear panel, the bottom plate and the roof through a groove on the side panel to form a second air gap, a third air gap, a fourth air gap and a fifth air gap, thereby forming a plurality of hidden heat dissipation ducts under the action of a fan. The air enters the device through the above cooling duct and obliquely passes through it. Finally, it is discharged from the air holes of the rear panel, so as to pass through most of the space in the device and achieve good heat dissipation for the device. At the same time, a temperature sensor and a controller are set to monitor and control the device in real time, so as to further enhance the heat dissipation effect of the device. The invention has high heat dissipation efficiency, simple structure and beautiful shape, and has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散热效果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散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散热效果的装置。
技术介绍
具有温控功能的组件在现代仪器仪表中极为常见,高端仪器中几乎不会缺少这部分。比如拉曼光谱仪、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自动进样器等通用型仪器,都具有一个或者多个温控系统。但是该类温控系统的将结构设计都较为复杂,实施成本高。从用户角度来看,现代的仪器仪表更加的注重外观设计,仪器的外观是用户最先能感知到的,能直接影响用户对仪器的评价。优秀的材质,精美的外观,简洁的设计能给用户带来更优异的使用体验。但是现有的散热设计,无论风冷散热还是水冷散热,风扇都是必不可少的部件,很多设计方案只是在仪器外部打上通风孔,中间放上风扇,用风扇使空气从一端流向灵一端,这样极大地影响了仪器美观,或者只有出风口,没有进风口,风扇将仪器内热风吹出,形成负压,外界冷风沿着仪器的各种缝隙进入仪器内部,没有风道设计,因此散热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隐藏式散热风道,能实时进行温控散热且结构简单、美观的散热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散热效果的装置,包括底板、前面板、后面板、侧面板以及顶板,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后面板相对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两端,所述侧面板连接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后面板,所述顶板设置在所述前面板、所述后面板和所述侧面板的顶部,所述后面板上靠近所述顶板的一侧设有若干气孔,其中,所述前面板与所述底板连接的端面上设有若干凸起,所述凸起将所述前面板与所述底板间隔开并形成第一气隙;所述侧面板的四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将所述侧面板分别与所述前面板、所述后面板、所述底板以及所述顶板间隔开并形成第二气隙、第三气隙、第四气隙以及第五气隙;在动力源作用下,空气从所述第一气隙、所述第二气隙、所述第三气隙、所述第四气隙以及所述第五气隙进入所述装置并斜向经过所述装置的内部空间,最后从所述气孔排出。进一步地,所述装置内靠近所述气孔的一侧设有用于吹动空气流动的风机。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设有与所述凸起配合的卡槽,所述卡槽的深度小于所述凸起的高度。进一步地,所述前面板与所述底板通过螺钉或螺栓固定,螺纹孔设置在所述凸起上。进一步地,所述凹槽为筛板结构,空气从外界经所述筛板结构的筛道进入所述装置。进一步地,所述装置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以及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的用于调控所述风机转速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中存储有温度标准值;装置温度大于所述温度标准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风机转速提升。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报警装置,所述控制器中存储有温度临界值,装置温度大于所述温度临界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报警装置发出警报。进一步地,所述报警装置为蜂鸣器或报警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凸起,在前面板和底板间形成第一气隙,再通过侧面板上的凹槽与前面板、后面板、底板、顶板间隔开形成第二气隙、第三气隙、第四气隙以及第五气隙,从而形成多条隐藏散热风道;在动力源作用下,空气经这些散热风道进入装置内部并斜向穿过,最后从后面板的气孔排出,能够经过装置内的大部分空间,对装置内的器件实现良好的散热。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装配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装置内部空气流通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前面板,11、凸起,101、第一气隙,12、螺纹孔,2、后面板,21、气孔,3、侧面板,31、凹槽,301、第二气隙,302、第三气隙,303、第四气隙,304、第五气隙,4、底板,5、顶板,6、风机,7、温度传感器,8、控制器,9、报警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参照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有散热效果的装置,包括底板4、前面板1、后面板2、侧面板3以及顶板5,前面板1和后面板2相对设置在底板4的两端,侧面板3连接前面板1和后面板2,顶板5设置在前面板1、后面板2和侧面板3的顶部,后面板2上靠近顶板4的一侧设有若干气孔21,其中,前面板1与底板4连接的端面上设有若干凸起11,凸起11将前面板1与底板4间隔开并形成第一气隙101;侧面板3的四周设有凹槽31,凹槽31将侧面板3分别与前面板1、后面板2、底板4以及顶板5间隔开并形成第二气隙301、第三气隙302、第四气隙303以及第五气隙304;装置内靠近气孔21的一侧设有用于吹动空气流动的风机6,在风机6作用下,空气从第一气隙101、第二气隙301、第三气隙302、第四气隙303以及第五气隙304进入装置并斜向经过装置的内部空间,最后从气孔21排出。前面板1与底板4通过螺钉或螺栓固定,螺纹孔12设置在所述凸起上;前面板1还可以与底板4卡接,此时底板4上设有与凸起11配合的卡槽,卡槽的深度小于凸起11的高度。侧面板3上的凹槽31为筛板结构,分布在侧面板的四周上,空气从外界经筛板结构的筛道进入装置。装置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7,以及与温度传感器7电连接的用于调控风机转速的控制器8,控制器8中存储有温度标准值;装置温度大于温度标准值时,控制器8控制风机6转速提升;还包括与控制器8电连接的报警装置9,控制器8中存储有温度临界值,装置温度大于温度临界值时,控制器8控制报警装置9发出警报;报警装置9为蜂鸣器或报警灯,装置温度超过临界温度时,蜂鸣器蜂鸣或报警灯闪烁。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启动风机6,空气便会从第一气隙101、第二气隙301、第三气隙302、第四气隙303以及第五气隙304进入装置并斜向经过装置的内部空间,如图3所示,其中,实现箭头表示空气从第一气隙101进入,从前面板1下方流向后面板2上方,虚线箭头表示空气从第二气隙301、第三气隙302、第四气隙303以及第五气隙304进入,流向装置中部后在风机6作用下同样往后面板2上方流动,最后都从气孔21排出,因此,外界空气能够经隐藏散热风道流进装置并经过装置内的大部分空间,从而实现对装置内器件的良好散热。同时,装置内设有的温度传感器7与控制器8能对装置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并在装置温度大于温度标准值时,控制器8控制风机6转速提升,对装置内器件进行大功率散热;在装置温度大于温度临界值时,控制器8则控制报警装置9发出警报,使用人员可切断装置电源,以保护装置内部器件。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专利技术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散热效果的装置,包括底板、前面板、后面板、侧面板以及顶板,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后面板相对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两端,所述侧面板连接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后面板,所述顶板设置在所述前面板、所述后面板和所述侧面板的顶部,所述后面板上靠近所述顶板的一侧设有若干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与所述底板连接的端面上设有若干凸起,所述凸起将所述前面板与所述底板间隔开并形成第一气隙;所述侧面板的四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将所述侧面板分别与所述前面板、所述后面板、所述底板以及所述顶板间隔开并形成第二气隙、第三气隙、第四气隙以及第五气隙;在动力源作用下,空气从所述第一气隙、所述第二气隙、所述第三气隙、所述第四气隙以及所述第五气隙进入所述装置并斜向经过所述装置的内部空间,最后从所述气孔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散热效果的装置,包括底板、前面板、后面板、侧面板以及顶板,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后面板相对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两端,所述侧面板连接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后面板,所述顶板设置在所述前面板、所述后面板和所述侧面板的顶部,所述后面板上靠近所述顶板的一侧设有若干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与所述底板连接的端面上设有若干凸起,所述凸起将所述前面板与所述底板间隔开并形成第一气隙;所述侧面板的四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将所述侧面板分别与所述前面板、所述后面板、所述底板以及所述顶板间隔开并形成第二气隙、第三气隙、第四气隙以及第五气隙;在动力源作用下,空气从所述第一气隙、所述第二气隙、所述第三气隙、所述第四气隙以及所述第五气隙进入所述装置并斜向经过所述装置的内部空间,最后从所述气孔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散热效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内靠近所述气孔的一侧设有用于吹动空气流动的风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散热效果的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钢刘耀光霍玲玲徐琦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优谱德精密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