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APEO静电植绒粘合剂混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7949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0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APEO静电植绒粘合剂混料机构,包括筒体,搅拌轴的外侧设置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搅拌叶,搅拌叶的内部开设有若干大小不一的横向通孔,搅拌叶靠近筒体内壁的端部设置有顶块,筒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槽,筒体的底部外侧设置有出料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搅拌轴的外侧设置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搅拌叶,搅拌轴上同一水平面设置有至少三个搅拌叶,搅拌叶的内部开设有若干大小不一的横向通孔,方便搅拌轴在带动搅拌叶进行转动过程中,粘合剂受到搅拌叶的搅拌作用,以及透过横向通孔的效果,能够使植绒粘合剂搅拌更加均匀,且在筒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槽,搅拌叶通过顶块与螺纹槽相接触,防止粘合剂残留在筒体内壁上,便于长久使用。

An APEO-Free Electrostatic Flocking Adhesive Mix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PEO-free electrostatic flocking binder mixing mechanism, which comprises a cylinder body, a number of parallel stirring leaves on the outside of the stirring shaft, a number of transverse through holes of different sizes inside the stirring leaves, a top block at the end of the stirring leaves near the inner wall of the cylinder body, a threaded groove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cylinder body, and an outlet at the bottom and outer sides of the cylinder body. The utility model has a number of parallel stirring blades on the outside of the stirring shaft, at least three stirring blades on the same horizontal plane of the stirring shaft, and a number of transverse through holes of different sizes inside the stirring blade. It is convenient for the stirring effect of the stirring blade and the effect of passing through the transverse through holes when the stirring shaft drives the stirring blade to rotate. The flocking adhesives are stirred more evenly, and a threaded groove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cylinder body. The stirring blade contacts the threaded groove through the top block to prevent the adhesives from remaining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cylinder body,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long-term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APEO静电植绒粘合剂混料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于植绒搅拌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无APEO静电植绒粘合剂混料机构。
技术介绍
植绒的原理是利用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物理特性,使绒毛带上负电荷,把需要植绒的物体放在零电位或接地条件下,绒毛受到异电位被植物体的吸引,呈垂直状加速飞升到需要植绒的物体表面上,由于被植物体涂有胶粘剂,绒毛就被垂直粘在被植物体上,粘合剂需要搅拌均匀才能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而一般的粘合剂搅拌设备大多只是单一轴向运动进行搅拌,搅拌粘合剂不够均匀,且粘合剂容易残留在搅拌装置的内壁上,不便于再次进行搅拌粘合剂,不方便长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无APEO静电植绒粘合剂混料机构,能够使植绒粘合剂搅拌更加均匀,且防止粘合剂残留在筒体内壁上,便于长久使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无APEO静电植绒粘合剂混料机构,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顶部设置有桶盖,所述桶盖的顶部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口,且进料口位于筒体的上表面,所述进料口上设置有料盖,所述驱动电机的底端设置有搅拌轴,且搅拌轴的端部延伸至筒体的内部,所述搅拌轴的外侧设置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搅拌叶,所述搅拌叶的内部开设有若干大小不一的横向通孔,所述搅拌叶靠近筒体内壁的端部设置有顶块,所述筒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槽,所述筒体的底部外侧设置有出料口。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块靠近螺纹槽的端部形状为半圆形,且顶块的高度小于螺纹槽的宽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块由橡胶材料制作而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搅拌轴上同一水平面设置有至少三个搅拌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横向通孔的通口方向与螺纹槽相互平行。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电机与搅拌轴传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料盖与进料口合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在搅拌轴的外侧设置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搅拌叶,搅拌轴上同一水平面设置有至少三个搅拌叶,搅拌叶的内部开设有若干大小不一的横向通孔,方便搅拌轴在带动搅拌叶进行转动过程中,粘合剂受到搅拌叶的搅拌作用,以及透过横向通孔的效果,能够使植绒粘合剂搅拌更加均匀,且在筒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槽,搅拌叶通过顶块与螺纹槽相接触,防止粘合剂残留在筒体内壁上,便于长久使用。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顶块结构示意图;图中:1、筒体;2、桶盖;3、驱动电机;4、进料口;5、料盖;6、搅拌轴;7、搅拌叶;8、横向通孔;9、顶块;10、螺纹槽;11、出料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其中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全部指的是相同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本技术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无APEO静电植绒粘合剂混料机构,包括筒体1,筒体1的顶部设置有桶盖2,桶盖2的顶部安装有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口4,且进料口4位于筒体1的上表面,进料口4上设置有料盖5,驱动电机3的底端设置有搅拌轴6,且搅拌轴6的端部延伸至筒体1的内部,搅拌轴6的外侧设置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搅拌叶7,搅拌叶7的内部开设有若干大小不一的横向通孔8,搅拌叶7靠近筒体1内壁的端部设置有顶块9,筒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槽10,筒体1的底部外侧设置有出料口11。进一步的,顶块9靠近螺纹槽10的端部形状为半圆形,且顶块9的高度小于螺纹槽10的宽度,能够使搅拌叶7通过顶块9与螺纹槽10相贴合后,顶块9能够插入螺纹槽10内,更方便搅拌叶7在筒体1内转动。顶块9由橡胶材料制作而成,橡胶是指具有可逆形变的高弹性聚合物材料,在室温下富有弹性,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能产生较大形变,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以及弹性,能够使搅拌叶7长久在筒体1内长久转动后,起到缓冲效果,防止搅拌叶7结构受损。搅拌轴6上同一水平面设置有至少三个搅拌叶7,能够使搅拌轴6上同一水平面的三个搅拌叶7围绕搅拌轴6进行转动,提高了搅拌叶7搅拌的动力,且加强了搅拌叶7与搅拌轴6连接的结构强度,更便于长久使用。横向通孔8的通口方向与螺纹槽10相互平行,能够配合搅拌轴6上同一水平面的多个搅拌叶7,便于粘合剂透过横向通孔8,使筒体1内的粘合剂搅拌的更加均匀。驱动电机3与搅拌轴6传动连接,驱动电机3带动搅拌轴6在筒体1内进行旋转,便于带动搅拌叶7对筒体1内的粘合剂进行均匀搅拌。料盖5与进料口4合页连接,方便料盖5盖紧进料口4,起到密封筒体1的作用。具体的,在筒体1的顶部设置有桶盖2,打开桶盖2上的料盖5,将植绒粘合剂桶盖进料口4投入至筒体1内,驱动电机3外接电源后,带动搅拌轴6在筒体1内进行旋转,搅拌轴6旋转的同时,搅拌轴6外侧的若干搅拌叶7对植绒粘合剂进行搅拌,搅拌叶7一端的顶块9与筒体1内壁上的螺纹槽10相接触,植绒粘合剂在搅拌过程中能够透过搅拌叶7上的横向通孔8,且植绒粘合剂在搅拌过程中受到顶块9与筒体1内壁上的螺纹槽10的作用,不会残留在筒体1内壁上造成粘结凝固,能够使植绒粘合剂搅拌更加均匀,且方便长久使用。本技术通过在搅拌轴6的外侧设置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搅拌叶7,搅拌轴6上同一水平面设置有至少三个搅拌叶7,搅拌叶7的内部开设有若干大小不一的横向通孔8,方便搅拌轴6在带动搅拌叶7进行转动过程中,粘合剂受到搅拌叶7的搅拌作用,以及透过横向通孔8的效果,能够使植绒粘合剂搅拌更加均匀,且在筒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槽10,搅拌叶7通过顶块9与螺纹槽10相接触,防止粘合剂残留在筒体1内壁上,便于长久使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APEO静电植绒粘合剂混料机构,包括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顶部设置有桶盖(2),所述桶盖(2)的顶部安装有驱动电机(3),所述驱动电机(3)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口(4),且进料口(4)位于筒体(1)的上表面,所述进料口(4)上设置有料盖(5),所述驱动电机(3)的底端设置有搅拌轴(6),且搅拌轴(6)的端部延伸至筒体(1)的内部,所述搅拌轴(6)的外侧设置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搅拌叶(7),所述搅拌叶(7)的内部开设有若干大小不一的横向通孔(8),所述搅拌叶(7)靠近筒体(1)内壁的端部设置有顶块(9),所述筒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槽(10),所述筒体(1)的底部外侧设置有出料口(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APEO静电植绒粘合剂混料机构,包括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顶部设置有桶盖(2),所述桶盖(2)的顶部安装有驱动电机(3),所述驱动电机(3)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口(4),且进料口(4)位于筒体(1)的上表面,所述进料口(4)上设置有料盖(5),所述驱动电机(3)的底端设置有搅拌轴(6),且搅拌轴(6)的端部延伸至筒体(1)的内部,所述搅拌轴(6)的外侧设置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搅拌叶(7),所述搅拌叶(7)的内部开设有若干大小不一的横向通孔(8),所述搅拌叶(7)靠近筒体(1)内壁的端部设置有顶块(9),所述筒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槽(10),所述筒体(1)的底部外侧设置有出料口(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APEO静电植绒粘合剂混料机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佳润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