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用负压引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7749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0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疗用负压引流器,包括真空泵、壳体、底座和第二引流管,所述底座底端的四个拐角处皆安装有滚轮,且底座顶端的一侧安装有壳体,且底座顶端的另一侧安装有真空泵,且真空泵通过抽气管与壳体相连通,所述真空泵远离壳体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排气管,且壳体远离真空泵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贯穿壳体的一端,且连接管远离壳体的一端安装有负压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安装有真空泵和负压表,使得该装置内部负压可测量可调节,从而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安全性能更高,避免了由于负压不当对病人造成损伤,提升了该装置的使用效果,有利于该装置的长期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疗用负压引流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医疗用负压引流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医疗器械领域也随之蓬勃发展,负压引流器作为一种医疗器械被广泛运用于临床中,目前,在医疗过程中,负压引流器主要用来对术后患者的胸腔或腹腔实施引流,针对手术后患者,负压引流的目的有两点,其一是为了将伤口创面渗出的液体引出体外,其二就是为了通过负压将伤口创面腔隙缩小,有利于创口组织愈合,这就要求负压要有一定的压力且是持续的,才能使创面腔隙缩小,另外,引流要有管道,且要负压维持,而现有负压引流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无法固定的困惑,现在临床上应用的负压引流器很多,但基本上是负压和引流在同一容器内,如人工负压引流球、人工负压引流瓶,中心负压引流瓶等,人工负压引流器会在制造负压过程中出现少量引流物倒流以及压力不够大,引流物倒出或清洗不方便等缺点,中心负压引流瓶则存在一旦中心负压停止就不存在负压,无法应用,以及不便倒出及不便清洗等缺点人工负压引流器会在制造负压过程中出现少量引流物倒流以及压力不够大,引流物倒出或清洗不方便等缺点,现存的医疗用负压引流器存在各种弊端,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日益的需求,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医疗用负压引流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用负压引流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疗用负压引流器,包括真空泵、壳体、底座和第二引流管,所述底座底端的四个拐角处皆安装有滚轮,且底座顶端的一侧安装有壳体,且底座顶端的另一侧安装有真空泵,且真空泵通过抽气管与壳体相连通,所述真空泵远离壳体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排气管,且壳体远离真空泵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贯穿壳体的一端,且连接管远离壳体的一端安装有负压表,所述壳体内部底端的四个拐角处皆安装有紫外线消毒灯,且紫外线消毒灯上方壳体的内部安装有引流袋,所述引流袋顶部的两端皆设置有卡块,且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与卡块配合的卡槽,所述壳体的顶端安装有盖板,且盖板顶端的中央位置处设置有预留孔,所述盖板两端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锁扣,且壳体上设置有与锁扣配合的锁槽,所述引流袋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与预留孔配合的第一引流管,且第一引流管贯穿盖板,所述第一引流管的顶端安装有第二引流管,且第二引流管底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卡扣带,所述第二引流管顶端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卡槽带,且卡槽带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长度调节扣。优选的,所述滚轮上设置有刹车片,且滚轮一侧底座的底端安装有脚撑。优选的,所述预留孔和第一引流管设置有橡胶密封圈。优选的,所述引流袋的外侧设置有刻度线。优选的,所述壳体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观察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医疗用负压引流器通过安装有真空泵和负压表,使得该装置内部负压可测量可调节,从而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安全性能更高,避免了由于负压不当对病人造成损伤,提升了该装置的使用效果,有利于该装置的长期推广,该装置通过设置有引流袋、第一引流管、卡块和卡槽,使得该装置与病人体液直接接触的部分可以直接更换,从而一方面提升了该装置的无菌性,另一方面还使得该装置便于清洁,有利于该装置的再利用,该装置通过设置有卡扣带、卡槽带和长度调节扣,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便于固定在不同体型的病人身上,从而增强了该装置的适用性,有利于该装置的长期推广,该装置通过设置有滚轮和脚撑,使得该装置即便于移动又便于固定,从而增强了该装置的实用性,同时,该装置通过安装有紫外线消毒灯,使得其内部便于杀菌消毒,提升了装置的使用效果,有利于该装置的长期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外观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盖板俯视剖面示意图。图中:1-预留孔;2-锁扣;3-卡槽;4-引流袋;5-抽气管;6-真空泵;7-排气管;8-滚轮;9-第一引流管;10-盖板;11-卡块;12-锁槽;13-壳体;14-连接管;15-负压表;16-紫外线消毒灯;17-底座;18-脚撑;19-卡槽带;20-长度调节扣;21-卡扣带;22-第二引流管;23-观察窗;24-橡胶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医疗用负压引流器,包括真空泵6、壳体13、底座17和第二引流管22,底座17底端的四个拐角处皆安装有滚轮8,且底座17顶端的一侧安装有壳体13,壳体13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观察窗23,使其便于使用者观察装置的工作情况,从而增强了该装置的实用性,滚轮8上设置有刹车片,且滚轮8一侧底座17的底端安装有脚撑18,使得该装置便于制动,从而增强了该装置的稳固性,且底座17顶端的另一侧安装有真空泵6,且真空泵6通过抽气管5与壳体13相连通,真空泵6远离壳体13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排气管7,且壳体13远离真空泵6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管14,该真空泵6可为BYNFZ型真空泵,连接管14贯穿壳体13的一端,且连接管14远离壳体13的一端安装有负压表15,壳体13内部底端的四个拐角处皆安装有紫外线消毒灯16,且紫外线消毒灯16上方壳体13的内部安装有引流袋4,引流袋4的外侧设置有刻度线,使得该装置便于医务人员计量患者的出入量,引流袋4顶部的两端皆设置有卡块11,且壳体13的内部设置有与卡块11配合的卡槽3,壳体13的顶端安装有盖板10,且盖板10顶端的中央位置处设置有预留孔1,盖板10两端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锁扣2,且壳体13上设置有与锁扣2配合的锁槽12,引流袋4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与预留孔1配合的第一引流管9,且第一引流管9贯穿盖板10,预留孔1和第一引流管9设置有橡胶密封圈24,使其增强了该装置整体的密封性能,第一引流管9的顶端安装有第二引流管22,且第二引流管22底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卡扣带21,第二引流管22顶端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卡槽带19,且卡槽带19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长度调节扣20。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利用滚轮8的作用将该装置移动至适宜的位置,接着利用刹车片和脚撑18的作用将该装置制动稳固,继而利用锁槽12和锁扣2的配合作用,将盖板10打开,利用卡块11和卡槽3的配合作用,将引流袋4在壳体13的内部固定好,将第一引流管9与引流袋4连接稳固,合上盖板10,同时让第一引流管9穿过盖板10上设置的预留孔1,由于预留孔1和第一引流管9设置有橡胶密封圈24,使其增强了该装置整体的密封性能,然后将第二引流管22与第一引流管9连接,接着接通电源,利用真空泵6和负压表15的作用调整壳体13内部的负压,从而为第二引流管22提供一个适当的负压,最大限度地提升该装置的使用效果,继而将第二引流管22与病人的创口引流管连接,然后利用长度调节扣20、卡槽带19和卡扣带21的配合作用,将其在病人身上固定稳固,避免管道滑脱,最后在使用完成后,还可以利用紫外线消毒灯16对该装置内部进行有效的杀菌消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疗用负压引流器,包括真空泵(6)、壳体(13)、底座(17)和第二引流管(2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7)底端的四个拐角处皆安装有滚轮(8),且底座(17)顶端的一侧安装有壳体(13),且底座(17)顶端的另一侧安装有真空泵(6),且真空泵(6)通过抽气管(5)与壳体(13)相连通,所述真空泵(6)远离壳体(13)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排气管(7),且壳体(13)远离真空泵(6)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管(14),所述连接管(14)贯穿壳体(13)的一端,且连接管(14)远离壳体(13)的一端安装有负压表(15),所述壳体(13)内部底端的四个拐角处皆安装有紫外线消毒灯(16),且紫外线消毒灯(16)上方壳体(13)的内部安装有引流袋(4),所述引流袋(4)顶部的两端皆设置有卡块(11),且壳体(13)的内部设置有与卡块(11)配合的卡槽(3),所述壳体(13)的顶端安装有盖板(10),且盖板(10)顶端的中央位置处设置有预留孔(1),所述盖板(10)两端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锁扣(2),且壳体(13)上设置有与锁扣(2)配合的锁槽(12),所述引流袋(4)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与预留孔(1)配合的第一引流管(9),且第一引流管(9)贯穿盖板(10),所述第一引流管(9)的顶端安装有第二引流管(22),且第二引流管(22)底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卡扣带(21),所述第二引流管(22)顶端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卡槽带(19),且卡槽带(19)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长度调节扣(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疗用负压引流器,包括真空泵(6)、壳体(13)、底座(17)和第二引流管(2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7)底端的四个拐角处皆安装有滚轮(8),且底座(17)顶端的一侧安装有壳体(13),且底座(17)顶端的另一侧安装有真空泵(6),且真空泵(6)通过抽气管(5)与壳体(13)相连通,所述真空泵(6)远离壳体(13)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排气管(7),且壳体(13)远离真空泵(6)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管(14),所述连接管(14)贯穿壳体(13)的一端,且连接管(14)远离壳体(13)的一端安装有负压表(15),所述壳体(13)内部底端的四个拐角处皆安装有紫外线消毒灯(16),且紫外线消毒灯(16)上方壳体(13)的内部安装有引流袋(4),所述引流袋(4)顶部的两端皆设置有卡块(11),且壳体(13)的内部设置有与卡块(11)配合的卡槽(3),所述壳体(13)的顶端安装有盖板(10),且盖板(10)顶端的中央位置处设置有预留孔(1),所述盖板(10)两端的中间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旺彭敏成俊芬陈俊何啟忠张丽舒
申请(专利权)人: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