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口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7610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0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切口保护器,包括第一弹性环件、第二弹性环件及薄膜;第一弹性环件固定在薄膜的底端,使得薄膜的底端形成与第一弹性环件同轴设置的第一开口;第二弹性环件固定在薄膜的中部区域,使得薄膜的中部形成与第二弹性环件同轴设置的第二开口;薄膜于第一弹性环件与第二弹性环件之间的区域形成圆柱状或者锥筒状,薄膜于第二弹性环件上方的区域形成裙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在设有裙摆的基础上,快速实现第一弹性环件和第二弹性环件与手术切口的紧贴设置。

An incision protect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cision protector,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elastic ring, a second elastic ring and a thin film; the first elastic ring is fixed at the bottom of the thin film to form a first opening coaxially arranged with the first elastic ring; and the second elastic ring is fixed in the middle area of the thin film to form a second one coaxially arranged with the second elastic ring. The film forms a cylindrical or conical shape in the area between the first elastic ring and the second elastic ring, and the film forms a skirt pendulum in the area above the second elastic ring. The utility model can quickly realize the close setting of the first elastic ring and the second elastic ring with the surgical incision on the basis of a skirt pendulu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切口保护器
本技术涉及临床手术辅助器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切口保护器。
技术介绍
无论是移植手术、微创外科,还是普通的开胸、开腹手术,都需在病人的身体上开切口,以便医生的手或者手术器械能够进入病人的体内以进行操作,有时,还会使用到一些容易损伤切口周围肌肉、血管等组织的辅助器械,比如拉钩、压肠板、开胸器及腔镜等。在使用这些器械时若稍有不慎,则会加大术后切口感染的机会,增加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几率。为杜绝上述问题的发生,目前已有数种用于保护手术切口的产品在临床上得到应用,例如手术切口保护贴膜和手术切口保护器,对于前者,贴膜在应用时将其有粘性的贴膜覆盖在手术部位紧贴方巾即可,它可在手术部位创造一个良好的无菌环境,但是它并不能保护手术切口的各层组织,也就无法避免损伤手术切口。对于后者,现有的保护器通常包括薄膜和连接在薄膜两端的弹性环,由于两弹性环的间距固定,因而,它并不能根据切口的深度调整保护器的高度,这势必会加大资金投入,还会增加管理费用。另外,现有的保护器在临床应用时,手术过程中产生的含有细菌的体液极易渗出污染手术区域,甚者发生交叉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切口保护器,它能在设有裙摆的基础上,快速实现第一弹性环件和第二弹性环件与手术切口的紧贴设置。本技术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切口保护器,包括第一弹性环件、第二弹性环件及薄膜;第一弹性环件固定在薄膜的底端,使得薄膜的底端形成与第一弹性环件同轴设置的第一开口;第二弹性环件固定在薄膜的中部区域,使得薄膜的中部形成与第二弹性环件同轴设置的第二开口;薄膜于第一弹性环件与第二弹性环件之间的区域形成圆柱状或者锥筒状,薄膜于第二弹性环件上方的区域形成裙摆。在手术过程中,切口保护器的第一弹性环件和第二弹性环件应尽量贴近切口的内外壁组织,传统的作法是:先压缩第一弹性环件将其从切口处置入体腔内,再翻动第二弹性环件使之紧贴手术切口。但是在本技术中,设置有裙摆,因而并不能直接翻动第二弹性环件,为此,设置有可拆卸地第二弹性环件,它可根据切口的深度,来固定第二弹性环件的位置。另外,裙摆在手术过程中是位于体腔外,它可起到隔离手术区域的作用,这样,能有效避免含有细菌的体液飞溅到手术区域外。为实现第二弹性环件与薄膜的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弹性环件包括位于所述薄膜外围的外圈、位于薄膜内且外径与外圈内径相适应的内圈及用于连接外圈和内圈的卡接环。在未连接卡接环时,外圈和内圈可相对薄膜进行上下移动,这样,便于调整它们的位置,待外圈和内圈移动至贴近切口时,再通过卡接环连接外圈和内圈,这时,外圈、内圈及卡接环即可卡紧薄膜。为实现卡接环与外圈和内圈的快速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外圈的顶端设置有内凹的第一环形槽;所述内圈的顶端设置有内凹的第二环形槽;所述卡接环的底端设置有可与第一环形槽卡紧配合的第一凸环和可与第二环形槽卡紧配合的第二凸环。本技术中,外圈的顶端还可设置有多个内凹的卡接凹槽,而卡接环的底端设置有多个与多个卡接凹槽相对应的卡接凸起。为便于拆卸卡接环,进一步地,所述卡接环底端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环形缺口。进一步地,所述外圈的顶端设置有内凹的固定环形槽;所述内圈的顶端设置有内凹的第三环形槽;所述卡接环的底端设置有可与固定环形槽置入连接的固定凸环和可与第三环形槽卡紧配合的第三凸环。本技术中,卡接环固连在外圈上,这样便于结构整合,避免因零部件过多而出现操作失误。为便于拆卸卡接环与内圈的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卡接环顶端内侧设置有第二环形缺口。为避免裙摆在卡接环的作用下向中心区域延伸掩盖手术区域,进一步地,所述内圈顶端的内侧向上延伸形成有导向环。为避免遮挡手术区域窗口,进一步地,所述裙摆上端开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开口宽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口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开口宽度。如此,可形成一个储液囊,避免体液渗出体外。进一步地,所述薄膜为透明的高分子材料。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裙摆的设置,可起到隔离手术区域的作用,这样,能有效避免含有细菌的体液飞溅到手术区域外。2、本技术中,能在设有裙摆的基础上,快速实现第一弹性环件和第二弹性环件与手术切口的紧贴设置。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下面将对描述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图作简单的说明。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下面的附图,得到其它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切口保护器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切口保护器中第二弹性环件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切口保护器中第二弹性环件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如下:1、第一弹性环件,2、第二弹性环件,21、外圈,211、第一环形槽,212、固定环形槽,22、内圈,221、第二环形槽,222、导向环,223、第三环形槽,23、卡接环,231、第一凸环,232、第二凸环,233、第一环形缺口,234、固定凸环,235、第三凸环,236、第二环形缺口,3、薄膜,4、第一开口,5、第二开口,6、裙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而易见的,下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基于本技术记载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得到的其它所有实施例,均在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内。实施例1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切口保护器,包括第一弹性环件1、第二弹性环件2及薄膜3;第一弹性环件1固定在薄膜3的底端,使得薄膜3的底端形成与第一弹性环件1同轴设置的第一开口4;第二弹性环件2固定在薄膜3的中部区域,使得薄膜3的中部形成与第二弹性环件2同轴设置的第二开口5;薄膜3于第一弹性环件1与第二弹性环件2之间的区域形成圆柱状或者锥筒状,薄膜3于第二弹性环件2上方的区域形成裙摆6。在手术过程中,切口保护器的第一弹性环件1和第二弹性环件2应尽量贴近切口的内外壁组织,传统的作法是:先压缩第一弹性环件1将其从切口处置入体腔内,再翻动第二弹性环件2使之紧贴手术切口。但是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裙摆6,因而并不能直接翻动第二弹性环件2,为此,设置有可拆卸地第二弹性环件2,它可根据切口的深度,来固定第二弹性环件2的位置。另外,裙摆6在手术过程中是位于体腔外,它可起到隔离手术区域的作用,这样,能有效避免含有细菌的体液飞溅到手术区域外。实施例2如图2至图3所示,为实现第二弹性环件2与薄膜3的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了如下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二弹性环件2包括位于所述薄膜3外围的外圈21、位于薄膜3内且外径与外圈21内径相适应的内圈22及用于连接外圈21和内圈22的卡接环23。在未连接卡接环23时,外圈21和内圈22可相对薄膜3进行上下移动,这样,便于调整它们的位置,待外圈21和内圈22移动至贴近切口时,再通过卡接环23连接外圈21和内圈22,这时,外圈21、内圈22及卡接环23即可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切口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弹性环件(1)、第二弹性环件(2)及薄膜(3);第一弹性环件(1)固定在薄膜(3)的底端,使得薄膜(3)的底端形成与第一弹性环件(1)同轴设置的第一开口(4);第二弹性环件(2)固定在薄膜(3)的中部区域,使得薄膜(3)的中部形成与第二弹性环件(2)同轴设置的第二开口(5);薄膜(3)于第一弹性环件(1)与第二弹性环件(2)之间的区域形成圆柱状或者锥筒状,薄膜(3)于第二弹性环件(2)上方的区域形成裙摆(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切口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弹性环件(1)、第二弹性环件(2)及薄膜(3);第一弹性环件(1)固定在薄膜(3)的底端,使得薄膜(3)的底端形成与第一弹性环件(1)同轴设置的第一开口(4);第二弹性环件(2)固定在薄膜(3)的中部区域,使得薄膜(3)的中部形成与第二弹性环件(2)同轴设置的第二开口(5);薄膜(3)于第一弹性环件(1)与第二弹性环件(2)之间的区域形成圆柱状或者锥筒状,薄膜(3)于第二弹性环件(2)上方的区域形成裙摆(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切口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环件(2)包括位于所述薄膜(3)外围的外圈(21)、位于薄膜(3)内且外径与外圈(21)内径相适应的内圈(22)及用于连接外圈(21)和内圈(22)的卡接环(2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切口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21)的顶端设置有内凹的第一环形槽(211);所述内圈(22)的顶端设置有内凹的第二环形槽(221);所述卡接环(23)的底端设置有可与第一环形槽(211)卡紧配合的第一凸环(231)和可与第二环形槽(221)卡紧配合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苏华尚玉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泰平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