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镊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7585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0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胸腔镊子,其特征在于:包括镊头、用于控制镊头的镊杆和用于控制镊杆的握柄,镊头和镊杆相连,镊杆和握柄相连;镊头包括第一镊头和第二镊头,第二镊头与第一镊头转动式安装,所述镊杆包括内镊杆和外镊杆,内镊杆伸缩式安装在外镊杆中;所述第二镊头包括第二齿部和转动部,第二齿部固定连接在转动部上,转动部转动式安装在内镊杆的右端,外镊杆的右端与第一镊头固定连接,转动部的右部转动式安装在第一镊头的左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握柄和下握柄来控制远端第二镊头的开合,使得整个运行过程更加稳固,同时控制过程更加灵活,第一镊头和第二镊头的之间的夹紧力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Thoracic forcep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thoracic tweezers,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tweezers include tweezers, tweezers for controlling tweezers and grips for controlling tweezers, tweezers and tweezers are connected, tweezers and grips are connected, tweezers include the first tweezers and the second tweezers, and the second tweezers are rotatably installed with the first tweezers, the tweezers include the internal tweezers and the external tweezers, and the internal tweezers are The second tweezers include a second tooth part and a rotating part. The second tooth part is fixed and connected to the rotating part. The rotating part is rotatably installed at the right end of the internal tweezers, the right end of the external tweezers is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tweezers, and the right part of the rotating part is rotatably installed at the left end of the first tweezers.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upper and lower grip handles to control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of the remote second tweezers, which makes the whole operation process more stable and the control process more flexible, and the clamping force between the first tweezers and the second tweezers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胸腔镊子
本技术涉及一种胸腔镊子。
技术介绍
现有的医疗镊子往往具有夹取力道不强,使用状态不稳定的问题,因此造成了手术医疗过程中的事故风险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抓握方便,夹取力道更强的胸腔镊子。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胸腔镊子,其特征在于:包括镊头、用于控制镊头的镊杆和用于控制镊杆的握柄,镊头和镊杆相连,镊杆和握柄相连;所述镊头包括第一镊头和第二镊头,第二镊头与第一镊头转动式安装,所述镊杆包括内镊杆和外镊杆,内镊杆伸缩式安装在外镊杆中;所述第二镊头包括第二齿部和转动部,第二齿部固定连接在转动部上,转动部转动式安装在内镊杆的右端,外镊杆的右端与第一镊头固定连接,转动部的右部转动式安装在第一镊头的左端,外镊杆的右端的上侧设置有用于提供转动部转动空间的上开口,外镊杆的右端的下侧设置有用于提供转动部转动空间的下开口,转动部转动式安装在上开口和下开口中;所述握柄包括上握柄和下握柄,上握柄和下握柄开合式安装,外镊杆的左部设置有开槽,开槽贯穿外镊杆的左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内镊杆的左端位于开槽中,上握柄和内镊杆的左端之间设置有上连杆,上连杆的上端转动式安装上握柄上,上连杆的下端与内镊杆的左端转动式连接,下握柄和内镊杆的左端之间设置有下连杆,下连杆的下端转动式安装下握柄上,下连杆的上端与内镊杆的左端转动式连接。通过对上握柄和下握柄进行开合,控制上连杆和下连杆带动内镊杆进行前后收缩,在转动部的右部顶在第一镊头的左端的情况下,第二镊头将会绕着第一镊头进行转动,从而实现第一镊头和第二镊头之间的相对开合。本技术所述上握柄的左端设置有上弹性件,上握柄通过上弹性件连接在外镊杆的左端的上部,下握柄的左端设置有下弹性件,下握柄通过下弹性件连接在外镊杆的左端的下部。在自然状态下,上握柄和下握柄通过上弹性件和下弹性件自然处在打开状态,此时第一镊头和第二镊头之间打开,对上弹性件和下弹性件抓握,使得第一镊头和第二镊头闭合夹紧目标,撤去施力,上弹性件和下弹性件自然复位,第一镊头和第二镊头自然打开,目标掉落。本技术所述上握柄内设置有用于容纳上连杆的上容置槽,下握柄内设置有用于容纳下连杆的下容置槽。该结构使得上握柄和下握柄能够完全闭合,节省空间,同时使得上握柄和下握柄完全夹紧外镊杆。本技术所述上握柄上设置有上防滑套,下握柄上设置有下防滑套,上防滑套上设置有上防滑条纹,下防滑套上设置有下防滑条纹,上防滑条纹和下防滑条纹相对。上防滑条纹和下防滑条纹防止长时间使用人手汗液使胸腔镊子从手中意外脱离,上防滑条纹和下防滑条纹相对,在上握柄和下握柄完全闭合情况下,上防滑条纹和下防滑条纹形成完整的螺旋形条纹,使得人手完全抓握在上防滑条纹和下防滑条纹上,最大限度起到防滑作用。本技术所述外镊杆的左部设置有限位环,限位环的中心设置有限位孔,内镊杆的左部设置有限位环状凸起,限位环状凸起固定在内镊杆的左部,限位环状凸起位于限位孔的左侧,限位环状凸起的外直径大于限位孔的直径。限位环状凸起防止内镊杆无限制向右进入外镊杆中,使得使用状态更加稳定。本技术所述上握柄与上防滑套固定连接,下握柄与下防滑套固定连接,上防滑套的右端设置有上限位环套,下防滑套的右端设置有下限位环套,上限位环套和下限位环套用于固定限位环。上限位环套和下限位环套使得上握柄和下握柄间接进一步与外镊杆贴合,加强工作运行稳定性。本技术所述限位环与镊头之间设置有导光口,导光口与外镊杆的内部相通。导光口接入光纤,对第一镊头和第二镊头之间进行照明,便于手术进行。本技术所述第二齿部的上侧面设置有二号齿,二号齿中设置有流质槽,第一镊头的下侧面设置有一号齿,二号齿和一号齿相对安装。流质槽使得目标内的组织液顺势流出,避免污染二号齿和一号齿。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采用上握柄和下握柄来控制远端第二镊头的开合,使得整个运行过程更加稳固,同时控制过程更加灵活,第一镊头和第二镊头的之间的夹紧力获得了极大的提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A处放大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5。本实施例为一种胸腔镊子,包括镊头、镊杆和握柄,镊头和镊杆相连,镊杆和握柄相连。其中镊杆用于控制镊头的开合,握柄用于控制镊杆的前进和后退。其中,镊头包括第一镊头1和第二镊头2,第二镊头2与第一镊头1转动式安装,镊杆包括内镊杆3和外镊杆4,第二镊头2包括第二齿部5和转动部6,第二齿部5固定连接在转动部6上,转动部6转动式安装在内镊杆3的右端,外镊杆4的右端与第一镊头1固定连接,转动部6的右部转动式安装在第一镊头1的左端,内镊杆3伸缩式安装在外镊杆4中。随着内镊杆3向左拉动,转动部6将绕转动部6连接在内镊杆3上的点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齿部5相对第一镊头1转动闭合。随着内镊杆3向右复位,转动部6将绕转动部6转动部6连接在内镊杆3上的点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齿部5相对第一镊头1转动打开。作为优选,外镊杆4的右端的上侧设置有用于提供转动部6转动空间的上开口7,外镊杆4的右端的下侧设置有用于提供转动部6转动空间的下开口8,转动部6转动式安装在上开口7和下开口8中。转动部6转动过程中在上开口7和下开口8中进出。同时上开口7和下开口8还能限制转动部6的转动位置和转动方向,使得第一镊头1和第二镊头2的相对转动更加稳定。外镊杆4的左部设置有开槽9,开槽9同时贯穿外镊杆4的左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内镊杆3的左端位于开槽9中。握柄包括上握柄11和下握柄13,上握柄11和下握柄13开合式安装。上握柄11和内镊杆3的左端之间设置有上连杆10,上连杆10的上端转动式安装上握柄11上,上连杆10的下端与内镊杆3的左端转动式连接,下握柄13和内镊杆3的左端之间设置有下连杆14,下连杆14的下端转动式安装下握柄13上,下连杆14的上端与内镊杆3的左端转动式连接。特别的,上连杆10的安装方向朝右上方倾斜,下连杆14的安装方向朝右下方倾斜。上握柄11的左端设置有上弹性件12,上握柄11通过上弹性件12连接在外镊杆4的左端的上部,下握柄13的左端设置有下弹性件15,下握柄13通过下弹性件15连接在外镊杆4的左端的下部。在自然状态下,上握柄11和下握柄13通过上弹性件12和下弹性件15自然处在打开状态,此时第一镊头1和第二镊头2之间打开,对上弹性件12和下弹性件15抓握,使得第一镊头1和第二镊头2闭合夹紧目标,撤去施力,上弹性件12和下弹性件15自然复位,第一镊头1和第二镊头2自然打开,目标掉落。通过对上握柄11和下握柄13进行开合,控制上连杆10和下连杆14带动内镊杆3进行前后收缩,在转动部6的右部顶在第一镊头1的左端的情况下,第二镊头2将会绕着第一镊头1进行转动,从而实现第一镊头1和第二镊头2之间的相对开合。当按压上握柄11和下握柄13,带动上连杆10的上端和下连杆14的下端向内镊杆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胸腔镊子,其特征在于:包括镊头、用于控制镊头的镊杆和用于控制镊杆的握柄,镊头和镊杆相连,镊杆和握柄相连;所述镊头包括第一镊头和第二镊头,第二镊头与第一镊头转动式安装,所述镊杆包括内镊杆和外镊杆,内镊杆伸缩式安装在外镊杆中;所述第二镊头包括第二齿部和转动部,第二齿部固定连接在转动部上,转动部转动式安装在内镊杆的右端,外镊杆的右端与第一镊头固定连接,转动部的右部转动式安装在第一镊头的左端,外镊杆的右端的上侧设置有用于提供转动部转动空间的上开口,外镊杆的右端的下侧设置有用于提供转动部转动空间的下开口,转动部转动式安装在上开口和下开口中;所述握柄包括上握柄和下握柄,上握柄和下握柄开合式安装,外镊杆的左部设置有开槽,开槽贯穿外镊杆的左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内镊杆的左端位于开槽中,上握柄和内镊杆的左端之间设置有上连杆,上连杆的上端转动式安装上握柄上,上连杆的下端与内镊杆的左端转动式连接,下握柄和内镊杆的左端之间设置有下连杆,下连杆的下端转动式安装下握柄上,下连杆的上端与内镊杆的左端转动式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腔镊子,其特征在于:包括镊头、用于控制镊头的镊杆和用于控制镊杆的握柄,镊头和镊杆相连,镊杆和握柄相连;所述镊头包括第一镊头和第二镊头,第二镊头与第一镊头转动式安装,所述镊杆包括内镊杆和外镊杆,内镊杆伸缩式安装在外镊杆中;所述第二镊头包括第二齿部和转动部,第二齿部固定连接在转动部上,转动部转动式安装在内镊杆的右端,外镊杆的右端与第一镊头固定连接,转动部的右部转动式安装在第一镊头的左端,外镊杆的右端的上侧设置有用于提供转动部转动空间的上开口,外镊杆的右端的下侧设置有用于提供转动部转动空间的下开口,转动部转动式安装在上开口和下开口中;所述握柄包括上握柄和下握柄,上握柄和下握柄开合式安装,外镊杆的左部设置有开槽,开槽贯穿外镊杆的左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内镊杆的左端位于开槽中,上握柄和内镊杆的左端之间设置有上连杆,上连杆的上端转动式安装上握柄上,上连杆的下端与内镊杆的左端转动式连接,下握柄和内镊杆的左端之间设置有下连杆,下连杆的下端转动式安装下握柄上,下连杆的上端与内镊杆的左端转动式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镊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握柄的左端设置有上弹性件,上握柄通过上弹性件连接在外镊杆的左端的上部,下握柄的左端设置有下弹性件,下握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屠丙花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申达斯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