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流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6515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18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分流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第一网络设备确定分组数据单元会话中待分流的QoS flow;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将所述待分流的QoS flow通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隧道发送至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通过将待分流的QoS flow由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再将待分流的QoS flow由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至终端设备,使得待分流的QoS flow从第一网络设备分流到第二网络设备再到终端设备,而不是从核心网设备直接分流至第二网络设备,第一网络设备无需再向核心网设备报告需分流的QoS flow的标识,减少了第一网络设备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信令开销。同时,第二网络设备与核心网络设备之间无需建立数据隧道,减少了第二网络设备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交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数据分流方法和装置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分流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LTE)通信系统中,数据传输的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QoS)管理是基于演进分组系统(EvolvedPacketSystem,EPS)承载进行的,不同EPS承载具有不同的QoS。当一个基站上传输的数据量过大时,可选择将该基站上的部分EPS承载所述承载的数据进行迁移,对部分EPS承载上的数据进行分流。LTE系统中在进行数据分流时,主基站在确定了待分流至辅基站的数据对应的EPS承载后,需将被迁移的数据对应的EPS承载的标识告知核心网,以使核心网将被迁移的EPS承载所承载的数据分发给辅基站。在5G通信系统中,数据传输的QoS管理是基于服务质量流(QoSflow)进行的,具有相同QoS要求的数据作为一个QoSflow发送。当主基站决定将多个QoSflow迁移至辅基站时,主基站需将各个QoSflow的标识发送给核心网。而QoSflow的数量远大于EPS承载的数量,当主基站与辅基站之间需要频繁的进行QoSflow的迁移时,主基站需要频繁通知核心网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据分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网络设备确定分组数据单元会话中待分流的QoS flow;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将所述待分流的QoS flow通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隧道发送至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分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网络设备确定分组数据单元会话中待分流的QoSflow;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将所述待分流的QoSflow通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隧道发送至所述第二网络设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建立所述分组数据单元会话对应的数据隧道;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将所述待分流的QoSflow通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隧道发送至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将所述待分流的QoSflow通过所述分组数据单元会话所对应的数据隧道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建立一条公共数据隧道;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将所述待分流的QoSflow通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隧道发送至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将所述待分流的QoSflow通过所述公共数据隧道发送至所述第二网络设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待分流的QoSflow对应的数据无线承载DRB,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建立所述DRB对应的数据隧道;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将所述待分流的QoSflow通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隧道发送至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将所述待分流的QoSflow通过所述待分流的QoSflow对应的DRB所对应的数据隧道发送至所述第二网络设备。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建立所述分组数据单元会话对应的数据隧道,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分组数据单元会话的标识和所述标识对应的数据隧道的第一隧道端点信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上接收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标识对应的数据隧道的第二隧道端点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隧道端点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层地址和所述数据隧道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侧的隧道端点标识;所述第二隧道端点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层地址和所述数据隧道在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侧的隧道端点标识。6.根据权利要求1、2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数据隧道中传输的承载到所述待分流的QoSflow的数据包的封装头中携带有所述待分流的QoSflow的标识。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建立一条公共数据隧道,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公共数据隧道的第一隧道端点信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上接收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公共数据隧道的第二隧道端点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隧道端点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层地址和所述公共数据隧道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侧的隧道端点标识;所述第二隧道端点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层地址和所述公共数据隧道在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侧的隧道端点标识。8.根据权利要求1、3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数据隧道中传输的承载到所述待分流的QoSflow的数据包的封装头中携带有所述待分流的QoSflow的标识和所述分组数据单元会话的标识。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待分流的QoSflow对应的DRB,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建立所述DRB对应的数据隧道,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待分流的QoSflow对应的DRB的标识和所述标识对应的数据隧道的第一隧道端点信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上接收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标识对应的数据隧道的第二隧道端点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隧道端点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层地址和所述数据隧道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侧的隧道端点标识;所述第二隧道端点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层地址和所述数据隧道在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侧的隧道端点标识。10.一种数据分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网络设备通过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之间数据隧道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接收QoSflow;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确定所述QoSflow对应的DRB,将所述QoSflow通过所述QoSflow对应的DRB发送至终端设备。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接收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QoSflow所属的分组数据单元会话的标识和所述标识对应的数据隧道的第一隧道端点信息;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标识对应的数据隧道的第二隧道端点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隧道端点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层地址和所述数据隧道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侧的隧道端点标识;所述第二隧道端点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层地址和所述数据隧道在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侧的隧道端点标识。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承载到所述QoSflow的数据包的封装头中携带有所述QoSflow的标识;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确定所述QoSflow对应的DRB,包括: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数据隧道对应的分组数据单元会话的标识、所述QoSflow的标识,确定所述QoSflow对应的DRB。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接收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公共数据隧道的第一隧道端点信息;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公共数据隧道的第二隧道端点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隧道端点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层地址和所述公共数据隧道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侧的隧道端点标识;所述第二隧道端点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层地址和所述公共数据隧道在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侧的隧道端点标识。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接收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QoSflow对应的DRB的标识和所述标识对应的数据隧道的第一隧道端点信息;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标识对应的数据隧道的第二隧道端点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隧道端点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层地址和所述数据隧道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侧的隧道端点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立锋戴明增曾清海郭轶黄曲芳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