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掣式锁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6233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内掣式锁心,包括一外、内锁体,一外、内锁栓,簧件,一锁体管,一定位元件及一锁管等组件,其中外、内锁栓埋设于外、内锁体内,藉正确钥匙通过孔可令定位盘压迫定位簧件,转动钥匙后使定位簧件恢复弹力,令钥匙之掣动柄及掣动阶面抵合内锁栓之凸栓,带动外内锁栓与外内锁体二者之接合面齐平,而可令钥匙旋动内锁体,以内锁体之卡掣凸缘推抵带动锁体管,进而令锁体管下端之阶状掣动垣连动,达到开锁或闭锁之目的。(*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系关于一种内掣式锁心之新型构造设计,乃将内外锁栓埋设于内外锁体之内外匙孔侧端内部,使不法者无法藉特殊感应工具感应锁栓盗开之实用防盗锁心。习用之锁具中经常是运用二段式长短锁栓配合锁匙侧端对应之掣动槽,使长短锁栓之接合面恰位于二段式锁体之接合面,达到锁匙得以转动锁体形成闭开锁功能之结构,惟习知之利用长短锁栓控制之锁具,不管其锁栓为水平直列式或放射状排列式,在构造上仍存在有下述弊端因每一锁栓件均与锁匙孔相通凸伸,使得不法者可以利用特殊工具透过锁匙孔轻易接触到锁栓,亦即由于锁栓件乃因其直接暴露于锁匙孔内,不法者得以直接利用工具接触感应,减弱该锁具之防盗作用。因此,深入分析习知之该型锁具,最大致命伤在于锁栓直接暴露于锁匙孔,无法提供充分之防护力,由此可知如何有效改变锁栓之构造使达于更完善具有防盗性,显为该类型锁具极待改良之重要课题,针对习用主要缺点,专利技术人在历经多次改良后终得有本技术之产生。本技术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内掣式锁心,藉由一相互叠放之外、内锁体,使外内锁栓得以隐藏、组设于锁体内部,使锁栓不直接暴露于锁匙孔,以达到极佳之防盗功能。本技术之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内掣式锁心之立体空间化设计之锁匙新型结构,系藉由锁匙之掣动柄厚度可配合外内锁体之定位外内匙孔大小而作一高低阶不同变化,而有别于传统之平面式结构,并藉以达成无法以传统锁匙或万能锁匙作为盗开工具之防护功能。本技术之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内掣式锁心之定位元件,系以一定位盘配合一定位簧件,使达成锁匙之掣动柄必须定位插入后才可旋转之确实导引,以避免掣动柄未达定位即被旋转而损伤内锁栓之凸栓部。本技术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内掣式锁心之锁管,系具有横向缺口及纵向缺口,以提供锁体管内定位盘元件之末端凸柄一上、下移动空间及环向旋动空间,及供外锁体之卡掣块卡掣固定用,使定位盘之定位更达确实,不致于偏斜。有关本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之技术手段及其功效,现结合附图,详为阐述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之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之实施例动作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之另一实施例立体外观视图。首先,请参阅图1,本技术之基本构造系包括一外锁体1、一内锁体2、长度配合之外锁栓3、内锁栓4、簧件5、一锁体管6、一定位元件7、一锁管8、一锁匙9等组件,其中外、内锁体1、2于中央开设有呈十字贯通之外、内匙孔11、12,其中任一孔且预设成较大开口之定位外、内匙孔12、23,同时于外匙孔11之任二孔间之外锁体1下端开设有外锁栓槽13,内锁体2中央并且对应有内锁栓槽21,外锁体1之上唇缘14一处设有卡掣凸缘15,内锁体2侧缘亦对应有卡掣凸缘27;于任一内匙孔22与内锁栓槽2间向下延伸有定位垣24以定位后述掣动槽91,内锁栓槽21之下端形成孔径较小贯通之导孔25,内锁体2之下端部则形成透空之组合槽26;外锁栓3长短不一组设于外锁栓槽13内,并凸伸于内锁栓槽13中;内锁栓4长短不一组设于内锁栓槽21内,下端杆径较小之凸栓41部穿设于内锁体2之导孔25中;簧件5组设于外锁栓槽13;锁体管6于对应内锁体2之下端面环壁设有挡止垣61以将外、内锁体1、2环设限定组固于锁体管6内部,而于对应后述定位盘71压缩定位簧件72抵合处则设有一大环宽挡止垣62以限定组固于锁体管6内部,而于大环宽挡止垣62中央则向下延伸形成一组设槽63,另于侧壁设有一纵向长形缺口64以供内锁体2之卡掣凸缘27卡掣用及供后述定位盘71之凸柄711上、下移动空间用,且于锁体管6下端一体设有一阶状掣动垣65;一定位元件7系包括一定位盘71及一定位簧件72,定位盘71末端延设有一凸柄711,定位盘71系供压缩定位簧件72以导引后述锁匙9插入确实,及藉由定位簧件72弹力恢复导引外内锁栓3、4定位确实,而定位簧件72系用以和定位盘71配合以达定位外内锁栓3、4之接合面;一锁管8为中空式管体,于对应定位盘71之凸柄711上、下移动空间处开设有一纵向长形缺口81,而于使每一外内锁栓3、4之接合面与外内锁体1、2之接合面成水平齐时之定位盘71定位高度处环向45°开设有一环向缺82,以供定位盘71之凸柄711于锁匙9掣动内锁体2旋动,进而达动锁体管6旋转时,凸柄之旋动空间用;另于锁管8底端环壁设有阶状挡止垣83,以将锁体管6环设限定组固于内部;一锁匙9,系呈圆杆体,于底端外伸有对应外内匙孔11、22及安定位外内匙12、23之掣动柄90、91,且掣动柄91可依外内锁栓3、4之长度配合,设有高低不同阶面912;组合时,请配合图1,先将锁体管6套入锁管8内,而后将定位簧件72置入锁体管6之大环宽挡止垣62中央所设组设槽63中,于定位簧件72上覆盖一定位盘71,并使定位盘71之凸柄711对准锁体管6之纵向长形缺口64处,而后依次放入内锁体2使组设于锁体管6之挡止垣61上,并使内锁体2之卡掣凸缘27卡掣于锁体管6之纵向长形缺口64内,而后将每一簧件5及外锁栓3依外锁栓3与锁匙9之掣动柄91长度配合组入外锁体1之外锁栓槽13中,且将对应外锁栓3之每一内锁栓4组入内锁体2之内锁栓槽21,令内锁栓4下端之凸栓41穿设导孔25,并令外锁体1之上唇缘14抵合锁体管6之上端面,且其侧端卡掣凸缘15恰卡掣于锁体管6所设纵向长形缺口64内,以形成外内锁体1、2与锁体管6得以连设一体,而可配合锁匙9动作之结构,而后将整体内掣式锁心A置入外包套筒10内,即成一完整锁具,如图3实施例立体外观图。开锁、开锁之实施例动作请参阅图2,并配合图1,详细说明如下1.参阅图2A,当正确锁匙9未插入时,即为闭锁状态,定位盘71因受定位簧件72之弹力顶持而卡掣于锁体管6之挡止垣61侧端所开设纵向长形缺口64;内锁栓4之凸栓41通过导孔25伸展于内锁体2之组合槽26中,造成每一外锁栓3与内锁栓4之接合面未位于外内锁体1、2之接合面,使得外内锁体1、2间无法被旋动而形成闭锁状态,惟其中在定高度下之外内锁栓3、4长度配合原属习知,不再赘述。2.在图2B中,当正确锁匙9通过外内锁体1、2之外内匙孔11、22及定位外内匙孔12、23后,再顺着每一定位垣24侧壁面向内深入推抵定位盘71压迫定位簧件72抵合锁体管6之大环宽挡止垣62,使锁匙9无法再行推入。3.图2C中,以顺时针方向旋动正确锁匙9,使锁匙9之每一掣动柄91由左侧抵靠定位垣24移动约45度角后抵靠下一定位垣24之右侧面,此时不再施力于正确锁匙9时,定位盘71受定位簧件72之恢复弹力作用而上升将锁匙9推移(且定位盘71之凸柄711于锁管8之纵向长形缺口81内顺移上升),顺着每一定位垣24迫压凸栓41,使每组外内锁栓3、4之接合面与外内锁体1、2之接合面得以水平对齐,此时吾人以顺时针方向旋转正确锁匙9并经定位垣24带动内锁体2转动,此时之外锁体1之卡掣凸缘15卡掣于锁管8之纵向长形缺口81内故仍固定不动,而内锁体2之卡掣凸缘27因卡掣于锁休管6壁之纵向长形缺64内,故可推抵锁体管6亦随内锁体2之旋动而转动,锁体管6一旋动,一则连动定位盘71之凸柄711于对应同高度处之锁管8环向缺口82内顺着缺口82槽而旋动,二则可连动锁体管6下端之掣动垣65迫动锁栓或锁舌等构件内缩解掣,此即为开锁状态。特将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掣式锁心,具有外、内锁体、锁体管、长度配合之外、内锁栓、簧件、定位元件、锁管及锁匙,其中:外、内锁体块体之侧缘一处设有相对应之卡掣凸缘,中央设有相对应之外、内匙孔,其中之一外匙孔宽度稍大,内部适当处设有相对应之外、内锁栓槽供容设长短不一之外、内锁栓及簧件;每一内锁栓槽与内匙孔间对应式向下延伸有定位垣;锁体管,于对应内锁体下端面处环壁设有挡止垣,于对应定位元件最大下移距离处亦设有一较大环宽之挡止垣,而于大环宽挡止垣中央则向下延伸形成一组设槽,供容设定簧件,另于侧壁设有一长形缺口,于锁体管下端则一体设有一阶状掣动垣;定位元件系包括一定位盘及一定位簧件,于定位盘末端并延设一凸槽,定位盘系组设覆盖于定位簧件之上,且当闭锁时定位盘之定位高度恰抵合于内锁体之下端面;锁管系为中空式管体,于对应定位盘之凸柄纵向移动空间处开设有一长形缺口;于使每一外内锁栓之接合面与外内锁体之接合面成水平齐时之定位盘定位高度处环向45°开设有一环向缺口;并于锁管底端对应锁栓管下端之阶状态掣动垣处环壁设有对应挡止垣;锁匙底端外伸之掣动柄恰与外、内锁体之外、内锁栓槽呈垂直态,而其中一掣动柄之宽度稍大,另于掣动槽上依外、内锁栓之预设长度设定有对应深度之阶面;正确锁匙插入后,可顺著定位垣侧壁面推抵定位盘压迫定位簧件抵合于锁体管下端所设较大环宽挡止垣,而后顺时针旋转匙抵掣于次一定位垣侧壁放松锁匙,藉定位簧件之恢复弹力经定位盘迫使锁匙上升令掣动柄及掣动柄上之对应深度制动阶面抵合水平对齐,而使内锁体得以被旋动而连动锁体管下端之掣动垣跟著旋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茂雄
申请(专利权)人:晨禹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