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压式号码挂锁防止乱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5917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按压式号码挂锁防止乱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是包括: 一相互靠合的第一、第二壳体,该第一壳体的一端朝上连伸设有一挂钩部,另相对于该挂钩部设有一锁耳,使该锁耳枢设于该第一壳体的一侧,且该第一壳体的两侧分别突设有至少一卡柱,该卡柱供一组的号码轮及卡定轮穿套,且该号码轮及卡定轮间是呈弹性连结,该卡定轮的一侧各凹设有一缺槽,且该第一壳体的中央外面突露设有一按压钮,该第一壳体于该按压钮的下方至少突设有一定位柱,而该按压钮朝第二壳体方向设有一第一弹簧; 一呈横向移动于该第一壳体内的变号块,该变号块一端能位于第一、第二壳体外面,该变号块于抵钮下方连伸设有一凸缘; 一设于该按压钮上方的传动轴,该传动轴能连动该变号块朝外横向移动,且该传动轴的上方与该第一壳体内壁间抵设有一第二弹簧,且该传动轴的一端能连动该锁耳枢转,而该传动轴的两侧朝各凹设有一定位槽; 一设于该卡定轮外周的掣动件,该掣动件各对应该卡定轮的缺槽,而分别突设有一凸控块,且于该掣动件中央形成有一活动槽,该掣动件顶面可抵顶于该变号块的凸缘,且该掣动件与该第一壳体定位柱的间各设有一第三弹簧,该活动槽的两侧各凹设有一限位槽; 一活动于该掣动件活动槽内的锁舌体,该锁舌体相对于嵌入该传动轴的定位槽各设有一卡舌,且该锁舌体底面与该掣动件间设有一第四弹簧,而该锁舌体相对嵌入该限位槽的两侧各设有一连动块,且该第一、第二壳体的间能罩合前述的各元件。(*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按压式号码挂锁防止乱码装置,其是涉及于锁具的改良结构
,尤指一种号码挂锁具有防止误变号的安全设计,使号码挂锁使用上更为方便及实用,极具实用性。但,其现有的按压式号码挂锁上仍有其缺点,因此在使用实施上至少存在有如后所揭的缺弊现有的号码挂锁在开锁时,是需要将号码转轮旋转至设定开锁号码,再配合按压该按钮开锁,而此作动是与变号的前置动作相同,因此使用者在按压该按钮,以进行开锁时,容易因误触或误旋转号码转轮,而造成误变号的问题,当按钮放开,则完成变号作业,导致号码挂锁并非原设定的开锁号码,相对于使用者而言,该挂锁形成乱码的问题,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及困扰。缘是,本创作人一本钻研创作的精神,著手研究开发,本著多年专业经验与心得,悉心试验,推陈出新,进而提出本技术,以期改善习知的缺弊。本技术一种按压式号码挂锁防止乱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是包括一相互靠合的第一、第二壳体,该第一壳体的一端朝上连伸设有一挂钩部,另相对于该挂钩部设有一锁耳,使该锁耳枢设于该第一壳体的一侧,且该第一壳体的两侧分别突设有至少一卡柱,该卡柱供一组的号码轮及卡定轮穿套,且该号码轮及卡定轮间是呈弹性连结,该卡定轮的一侧各凹设有一缺槽,且该第一壳体的中央外面突露设有一按压钮,该第一壳体于该按压钮的下方至少突设有一定位柱,而该按压钮朝第二壳体方向设有一第一弹簧;一呈横向移动于该第一壳体内的变号块,该变号块一端能位于第一、第二壳体外面,该变号块于抵钮下方连伸设有一凸缘;一设于该按压钮上方的传动轴,该传动轴能连动该变号块朝外横向移动,且该传动轴的上方与该第一壳体内壁间抵设有一第二弹簧,且该传动轴的一端能连动该锁耳枢转,而该传动轴的两侧朝各凹设有一定位槽;一设于该卡定轮外周的掣动件,该掣动件各对应该卡定轮的缺槽,而分别突设有一凸控块,且于该掣动件中央形成有一活动槽,该掣动件顶面可抵顶于该变号块的凸缘,且该掣动件与该第一壳体定位柱的间各设有一第三弹簧,该活动槽的两侧各凹设有一限位槽;一活动于该掣动件活动槽内的锁舌体,该锁舌体相对于嵌入该传动轴的定位槽各设有一卡舌,且该锁舌体底面与该掣动件间设有一第四弹簧,而该锁舌体相对嵌入该限位槽的两侧各设有一连动块,且该第一、第二壳体的间能罩合前述的各元件。其中该第二壳体相异于该锁耳的另侧内顶部凹设有两凹弧,该变号块相对于该第二壳体的凹弧设有一弹性的抵钮。其中该变号块的一侧在对应至该按压钮的上方设有一延伸杆。其中该按压钮的顶端突设有一压块,该压块的顶端突设有一凸块,该变压块的延伸杆末端对应该按压钮凸块一侧设为一斜面,而该传动轴对应该按压钮的压块斜面设有一斜面。其中该掣动件相对于该变号块的凸缘设有一凸部,以供该凸缘能抵顶于该掣动件的凸部。其中该第一壳体的两定位柱设有两个。图2是本技术的组合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开锁状态的组合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变号状态的组合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图4的按压钮、传动轴与变号块间局部仰视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图3的按压钮、传动轴与变号块间局部仰视示意图。图7是现有的组合剖视图。当开启时,如图2及图3所示,其是将各号码轮30旋转至原设定号码,使各卡定轮31的缺槽32对应该掣动件50的凸控块51,该掣动件50受该第三弹簧54的弹力作用,该掣动件50会朝下方移动,且供该凸控块51嵌入至该卡定轮31的缺槽32内,而该掣动件50的限位槽55会带动该锁舌体60连动块62同步下移,使该锁舌体60的卡舌61脱离该传动轴44的定位槽47;再配合按压该按压钮33,请同时参阅图4至图6所示,使该按压钮33的压块35斜面351会压抵到该传动轴44的斜面46,使该传动轴44朝该锁耳12方向移动,压缩该第二弹簧45,且连动该锁耳12,使该锁耳12以枢接位置为中心,朝该挂钩部11旋转,以呈开启状态;反的,将该按压钮33放开,该第二弹簧45会将该传动轴44弹回,使该锁耳12旋转回与挂钩部11闭合状态,且该第一弹簧34弹回该按压钮33,将该号码轮30旋转至其他非设定号码,以使该卡定轮31缺槽32脱离该掣动件50的凸控块51,带动该掣动件50上移,同步带动该锁舌体60及其卡舌61上移,使该卡舌61嵌入至该传动轴44的定位槽47,以形成锁合状态。当欲变号时,如图2所示,将号码轮30旋转至设定号码,且同上述说明,该掣动件50及锁舌体60会下移,该掣动件50的各凸控块51嵌入该卡定轮31的缺槽32内,再配合将该变号块40朝该锁耳12方向按压,该变号块40的抵钮42(如附图说明图1、图5、图6)会嵌合于该第二壳体20内侧的凹弧21内定位,且使该变号块40的凸缘43会限止该掣动件50的凸部53回复,同时该延伸杆41移动至该传动轴44的斜面46一侧,而由于该号码轮30与该卡定轮31是呈弹性凹凸粒配合,且该卡定轮31受该凸控块51的限止无法旋转,此时能旋转该号码轮30,会迫使该卡定轮31缺槽32相对的号码轮30号码改变,以形成变号的效果;当变号完成后,能直接按压该按压钮33,使该按压钮33的凸块36会同步推移该延伸杆41的末端斜面411,而压块35会同步推移该传动轴44的斜面46(如图5、图6),将该变号块40的延伸杆41回复至原位置,即该变号块40的抵钮42定位至该第二壳体20外侧的凹弧21内,另外,由于该锁舌体60因设有第四弹簧56,可于掣动件50的容置槽52中滑动,又掣动件50本身被第三弹簧54反方向推动,藉两者间的巧妙安排,当该号码轮30正确开启时,虽然此时可以按压按压钮33推移传动轴44,但由于掣动件50的凸部53未受变号块40凸缘43的卡制,此时若不小心或强制转动号码轮30,由于第三弹簧54的弹力小于号码轮30与卡定轮31弹簧37的弹力,所以会造成该掣动件50往上移动,而不会促使变号,能有效防止挂锁产生乱码的作用。由上述的结构,本技术按压式号码挂锁防止乱码装置,是具有下列的优点本技术的变号过程必需经过按压该变号块,才能进行变化,且变号完成后,只需按压该按压钮,即能将该变号块弹回,同时回复至使用状态,而达到防止乱码的困扰及问题,且使用方便者。综上所述,由于本技术特殊按压式号码挂锁防止乱码装置,因此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在同类产品中均未见有类似的创作或发表,应已符合新型专利的申请条件,故依法提出申请。权利要求1.一种按压式号码挂锁防止乱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是包括一相互靠合的第一、第二壳体,该第一壳体的一端朝上连伸设有一挂钩部,另相对于该挂钩部设有一锁耳,使该锁耳枢设于该第一壳体的一侧,且该第一壳体的两侧分别突设有至少一卡柱,该卡柱供一组的号码轮及卡定轮穿套,且该号码轮及卡定轮间是呈弹性连结,该卡定轮的一侧各凹设有一缺槽,且该第一壳体的中央外面突露设有一按压钮,该第一壳体于该按压钮的下方至少突设有一定位柱,而该按压钮朝第二壳体方向设有一第一弹簧;一呈横向移动于该第一壳体内的变号块,该变号块一端能位于第一、第二壳体外面,该变号块于抵钮下方连伸设有一凸缘;一设于该按压钮上方的传动轴,该传动轴能连动该变号块朝外横向移动,且该传动轴的上方与该第一壳体内壁间抵设有一第二弹簧,且该传动轴的一端能连动该锁耳枢转,而该传动轴的两侧朝各凹设有一定位槽;一设于该卡定轮外周的掣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清泉
申请(专利权)人:日兴制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