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雾转接结构及包括其的加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5780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出雾转接结构及包括其的加湿器。所述出雾转接结构,设置在加湿器的出雾管与出雾盖之间,所述出雾转接结构包括封堵部,所述出雾管的出口端和所述出雾盖的入口端能够抵接到所述封堵部上,所述封堵部上设置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使所述出雾管与所述出雾盖连通,所述封堵部上设置有遮挡结构,所述遮挡结构构造为能够避免水通过所述连通口落入到所述出雾管内的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出雾转接结构能够使加湿器的出雾管与出雾盖连通,使得出雾盖的安装更加方便。并且通过在出雾转接结构上设置遮挡结构使得向水箱内加水时可以避免水会落入出雾管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出雾转接结构及包括其的加湿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加湿器相关
,特别是一种出雾转接结构及包括其的加湿器。
技术介绍
加湿器的出雾管由于需要与水槽内的结构配合,使得出雾管往往不能设置在水箱的中心位置,而上加水加湿器的出雾盖需要与出雾管配合进行安装,因此出雾盖一般只能以特定的安装角度进行安装。这样一方面使出雾盖的安装不太方便,另一方面也使出雾方向的调整很不方便,出雾口设置在在出雾盖上,而出雾盖的安装角度是固定的,也就使得出雾口位置是固定的,所以出雾方向是不容易调整的。如果想要实现出雾方向360°旋转,通常的做法是将出雾管放置在整机中心的位置,但是这样需要对水槽甚至整机的结构、元器件的安装、形状等进行较大的调整,设计生产成本高。并且,现有的上加水式加湿器大多在取下出雾盖向水箱内加水时,水箱内的出雾管处于完全暴露的状态,出雾管的出口处没有任何遮挡物,加水过程中很容易使水落入到出雾管内,对正常出雾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可以避免水落入出雾管内的出雾转接结构及包括其的加湿器。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出雾转接结构,设置在加湿器的出雾管与出雾盖之间,所述出雾转接结构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出雾转接结构,设置在加湿器的出雾管(21)与出雾盖(3)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雾转接结构包括封堵部(11),所述出雾管(21)的出口端(211)和所述出雾盖(3)的入口端(32)能够抵接到所述封堵部(11)上,所述封堵部(11)上设置有连通口(12),所述连通口(12)使所述出雾管(21)与所述出雾盖(3)连通,所述封堵部(11)上设置有遮挡结构(16),所述遮挡结构(16)构造为能够避免水通过所述连通口(12)落入到所述出雾管(21)内的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雾转接结构,设置在加湿器的出雾管(21)与出雾盖(3)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雾转接结构包括封堵部(11),所述出雾管(21)的出口端(211)和所述出雾盖(3)的入口端(32)能够抵接到所述封堵部(11)上,所述封堵部(11)上设置有连通口(12),所述连通口(12)使所述出雾管(21)与所述出雾盖(3)连通,所述封堵部(11)上设置有遮挡结构(16),所述遮挡结构(16)构造为能够避免水通过所述连通口(12)落入到所述出雾管(21)内的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雾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部(11)包括板状结构,所述出雾管(21)的出口端(211)能够抵接到所述板状结构的第一面上,所述出雾盖(3)的入口端(32)能够抵接到所述板状结构的第二面上,所述连通口(12)设置在所述板状结构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雾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结构(16)连接到所述板状结构的第二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雾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结构(16)构造为板状结构,所述板状结构通过支撑结构(17)连接到所述封堵部(11)上,使所述遮挡结构(16)与所述封堵部(11)之间具有间距。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雾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17)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结构(17)之间具有间距。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雾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结构(16)上设置有避让口(161),所述避让口(161)构造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余良林振华张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