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智能地下避难走廊防烟、防护和冷源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15779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地下避难走廊防烟、防护和冷源系统,包括地下避难走廊、防火分区一和防火分区二,所述防火分区一、防火分区二和地下避难走廊之间分别设有避难走廊防烟前室一和避难走廊防烟前室二,所述的防火分区一和防火分区二分别对应一个避难走廊防烟前室一和避难走廊防烟前室二,且在避难走廊防烟前室一和避难走廊防烟前室二之间设有防烟前室加压送风井,所述防烟前室加压送风井内设有风冷机组室外机,所述避难走廊防烟前室一与防火分区一和地下避难走廊之间及避难走廊防烟前室二与防火分区二和地下避难走廊之间均设有连通风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智能化程度高、火灾预测准确,节约了地下空间,且节能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人工智能地下避难走廊防烟、防护和冷源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避难走廊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地下避难走廊防烟、防护和冷源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内避难走廊、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前室的防烟主要依靠加压送风机对前室进行加压,但加压时缺乏合理的控制措施,主要就是对着火层(有时还有上下各一层)的所有防火分区前室进行加压。然而,由于建筑物的每一层均划分有很多个防火分区,目前的加压送风控制无论所在避难走廊所在分区是否着火、避难走廊所在位置是否有火灾烟气,均开启着火层所有分区的加压送风机,无法按需加压。这样经常导致没着火分区或者没着火的位置加压过度,而着火的分区和防火分区内着火的位置由于疏散门开启频繁、泄压频繁,前室的压力却无法保持,导致火灾火焰和烟气侵入。所以需要开发相应的根据火情和疏散情况进行按需加压送风、高效利用消防送风设备现有能力的系统。地下商业空间一旦发生火灾,人流均需要通过避难走廊等设施向地面疏散,疏散人流集中,瞬时人流量大,防烟前室的门开启频繁甚至长时间无法关闭,在常规加压送风控制方式下进行加压送风的前室正压难以维持,烟气侵入前室、甚至通过前室侵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地下避难走廊防烟、防护和冷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避难走廊(1)、防火分区一(24)和防火分区二(25),所述防火分区一(24)、防火分区二(25)和地下避难走廊(1)之间分别设有避难走廊防烟前室一(2)和避难走廊防烟前室二(5),所述的防火分区一(24)和防火分区二(25)分别对应一个避难走廊防烟前室一(2)和避难走廊防烟前室二(5),且在避难走廊防烟前室一(2)和避难走廊防烟前室二(5)之间设有防烟前室加压送风井(4),所述防烟前室加压送风井(4)内设有风冷机组室外机(14),所述避难走廊防烟前室一(2)与防火分区一(24)和地下避难走廊(1)之间及避难走廊防烟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地下避难走廊防烟、防护和冷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避难走廊(1)、防火分区一(24)和防火分区二(25),所述防火分区一(24)、防火分区二(25)和地下避难走廊(1)之间分别设有避难走廊防烟前室一(2)和避难走廊防烟前室二(5),所述的防火分区一(24)和防火分区二(25)分别对应一个避难走廊防烟前室一(2)和避难走廊防烟前室二(5),且在避难走廊防烟前室一(2)和避难走廊防烟前室二(5)之间设有防烟前室加压送风井(4),所述防烟前室加压送风井(4)内设有风冷机组室外机(14),所述避难走廊防烟前室一(2)与防火分区一(24)和地下避难走廊(1)之间及避难走廊防烟前室二(5)与防火分区二(25)和地下避难走廊(1)之间均设有连通风口(8),所述的每个连通风口(8)上均设有电动防火阀一(9)、电动防火阀二(10)和电动防火阀三(11),所述防烟前室加压送风井(4)顶部设有加压送风机(33),所述防烟前室加压送风井(4)内设有人工智能控制器(35),所述防火分区一(24)和防火分区二(25)内均设有压力传感器三(3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地下避难走廊防烟、防护和冷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避难走廊防烟前室一(2)内和避难走廊防烟前室二(5)内分别设有防烟前室防火门一(3)和防烟前室防火门二(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地下避难走廊防烟、防护和冷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避难走廊(1)顶部空间设有能源站冷冻水供水管(28)、能源站冷冻水回水管(29)、自动喷水系统供水管(30)和排烟管(31);其中,在开向地下避难走廊(1)的防烟前室防火门一(3)和防烟前室防火门二(6)的走道顶部的能源站冷冻水供水管(28)、能源站冷冻水回水管(29)上设有开式喷头(26),在自动喷水系统供水管(30)上正对防烟前室防火门一(3)和防烟前室防火门二(6)的位置设有闭式喷头(27),在能源站冷冻水供水管(28)、能源站冷冻水回水管(29)与开式喷头(26)的连接管上设有电动水阀(3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地下避难走廊防烟、防护和冷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烟前室加压送风井(4)内设有将防烟前室加压送风井下部隔离出封闭的空间的密封隔离板(36),所述空间内设有出风口与上部防烟前室加压送风井相通的风冷机组室外机(1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地下避难走廊防烟、防护和冷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难走廊防烟前室一(2)与防烟前室加压送风井(4)之间的防火隔墙上和避难走廊防烟前室二(5)与防烟前室加压送风井(4)之间的防火隔墙上分别设有防火加压送风口一(12)和防火加压送风口二(1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地下避难走廊防烟、防护和冷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避难走廊防烟前室一(2)和避难走廊防烟前室二(5)内分别设有压力传感器一(15)和压力传感器二(16),所述地下避难走廊(1)内设有温湿度传感器(17)。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地下避难走廊防烟、防护和冷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分区一(24)内紧邻避难走廊防烟前室一(2)的防烟前室防火门一(3)位置和防火分区二(25)内紧邻避难走廊防烟前室二(5)的防烟前室防火门二(6)位置均设有烟雾报警器(18)、温度传感器(19)、湿度传感器(20)、VOC传感器(21)、CO2传感器(22)和IRS图像识别传感器(23)。8.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地下避难走廊防烟、防护和冷源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平时工况运行方法和火灾工况运行方法;其中,平时工况运行方法包括避难走廊自然通风工况运行方法、风冷机组室外机制冷工况一运行方法和风冷机组室外机制冷工况二运行方法;具体的,避难走廊自然通风工况运行方法为当温湿度传感器(17)测量的地下避难走廊内相对湿度过大、室内温度接近露点温度时,地下避难走廊内空气通过连通风口(8)、电动防火阀三(11)进入防烟前室加压送风井(4)实现自然通风,加压送风机(33)的导流防雨罩对自然通风进行引流;当冬季温湿度传感器(17)测量的室内温度低于5℃时,自动关闭电动防火阀三(11)停止改工况的运行;风冷机组室外机制冷工况一运行方法为当地下商业的防火分区一(24)或防火分区二(25)的空间需要制冷时,且烟雾报警器(18)、温度传感器(19)、IRS图像识别传感器(23)均未发出火灾报警信号时,开启风冷机组室外机(14),开启电动防火阀三(11),在风冷室外机组运行时形成的负压作用之下,地下避难走廊内低温高湿空气通过连通风口(8)、电动防火阀三(11)进入防烟前室加压送风井(4)下部的密封隔离板(36)下的封闭空间,进而进入风冷机组室外机进行换热;风冷机组室外机制冷工况二运行方法为当压力传感器三(34)的压力值大于10Pa时,地下商业的防火分区一(24)或防火分区二(25)正压过大,此时若当地下商业的防火分区一(24)或防火分区二(25)需要制冷,且烟雾报警器(18)、温度传感器(19)和IRS图像识别传感器(23)均未发出火灾报警信号、且VOC传感器(21)、CO2传感器(22)的测量值在健康范围内时,开启风冷机组室外机(14),关闭电动防火阀三(11),开启电动防火阀一(9)、电动防火阀二(10),在风冷室外机组运行时形成的负压作用之下,地下避难走廊内低温高湿空气通过连通风口(8)、电动防火阀一(9)和电动防火阀二(10)进入防烟前室加压送风井(4)下部的密封隔离板(36)下的封闭空间,进而进入风冷机组室外机进行换热;当防火分区内压力传感器三(34)的压力值小于5Pa时,风冷机组室外机制冷工况二停止工作,切换为风冷机组室外机制冷工况一工作。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地下避难走廊防烟、防护和冷源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火灾工况运行方法包括相邻两分区无火灾工况运行方法、相邻两个分区有一个分区发生火灾的工况运行方法、相邻两个分区均发生火灾的工况运行方法、火灾后期侵入双前室的工况运行方法;具体的,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宽张向东王玉强王枫宋琳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