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操作的轮毂无油的转桨式水轮机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轮机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液压操作的轮毂无油的转桨式水轮机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转桨式水轮机轮毂内是充满油的,所以,一旦桨叶密封件失效,将有大量的操作油和润滑油注入河流,造成水质污染。因此,近年来,欧美一些先进的制造商都把轮毂无油化作为技术研发的方向,并研制了相关产品。现有产品的技术路线,都集中在润滑材料、密封材料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上,以之作为轮毂“少润滑油”的主要技术措施。其产品的结构特征是:接力器和与之分配操作油的受油器是分离式的,接力器是内置的,轮毂内仍存有操作油,一般操作油密封在一个容器内,被一定压力的无氧水包围着,防止油渗出;另外,轮毂内的润滑油是满足轴承和密封件的润滑和防锈蚀的需要,只有相当于传统结构中润滑油10%的用量。虽然达到了转桨的目的,但这种结构的缺点是:轮毂内需有转动桨叶的操作油,和用于轴承润滑和防锈蚀的润滑油,不能完全做到“轮毂无油化”,仍存在着一定水质污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压操作的轮毂无油的转桨式水轮机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操作的轮毂无油的转桨式水轮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所述轮毂内限定有第一安装腔;多个桨叶,所述桨叶设置在所述轮毂上,且多个所述桨叶沿所述轮毂周向均匀地间隔设置;主轴,所述主轴内限定有沿其轴向延伸且贯穿的第二安装腔,所述轮毂安装在所述主轴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一安装腔与所述第二安装腔相连通;操作杆组件,所述操作杆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桨叶相连;接力器组件,所述接力器组件与所述操作杆组件的第二端相连;受油器,所述受油器设在所述主轴的第二端,所述受油器上设有受油孔,所述受油器与所述接力器组件油路相通以将从所述受油孔接收来的操作油分配给接力器组件,所述接力器组件在所述操作油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操作的轮毂无油的转桨式水轮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所述轮毂内限定有第一安装腔;多个桨叶,所述桨叶设置在所述轮毂上,且多个所述桨叶沿所述轮毂周向均匀地间隔设置;主轴,所述主轴内限定有沿其轴向延伸且贯穿的第二安装腔,所述轮毂安装在所述主轴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一安装腔与所述第二安装腔相连通;操作杆组件,所述操作杆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桨叶相连;接力器组件,所述接力器组件与所述操作杆组件的第二端相连;受油器,所述受油器设在所述主轴的第二端,所述受油器上设有受油孔,所述受油器与所述接力器组件油路相通以将从所述受油孔接收来的操作油分配给接力器组件,所述接力器组件在所述操作油的作用下能够推动所述操作杆组件进行轴向位移从而带动所述桨叶转动并进一步带动所述轮毂、所述主轴、以及所述操作杆组件与所述桨叶同步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操作的轮毂无油的转桨式水轮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力器组件包括:接力器主体,所述接力器主体内设有油腔,所述油腔与所述受油器液路连通;活塞杆,所述活塞杆连接在所述接力器主体与所述操作杆组件的第二端之间,且所述活塞杆的一端突出在所述油腔内以便所述活塞杆在所述操作油的作用下推动所述操作杆组件轴向位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操作的轮毂无油的转桨式水轮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力器主体与所述受油器形成为一体,所述操作杆组件的至少一部分穿设在所述第一安装腔与第二安装腔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操作的轮毂无油的转桨式水轮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通过法兰盘连接,所述接力器主体设在所述法兰盘上,所述受油器通过穿设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的油管与所述接力器主体进行油路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液压操作的轮毂无油的转桨式水轮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组件包括:操作杆,所述操作杆穿设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且所述操作杆与所述活塞杆相连接;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设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且与所述操作杆相连接;操作架,所述操作架设在所述连接杆的突出所述第一安装腔的端部;桨叶转臂机构,所述操作架与所述桨叶转臂机构连接且所述桨叶转臂机构通过轴承与所述桨叶相连接,以由所述操作架带动所述桨叶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程遥,黄定波,唐剑雄,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恩莱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