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力矩马达的线圈控制结构、方法、介质、终端及汽轮机技术

技术编号:2015684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适用于力矩马达的线圈控制结构、方法、介质、终端及汽轮机,所述力矩马达装于油动机上,其包括两个驱动线圈,所述驱动线圈通入驱动电流并产生扭矩以控制所述汽轮机的阀门位置;所述控制结构包括:两块伺服卡件,各所述伺服卡件电性连接一所述驱动线圈,以输出驱动电流至所述驱动线圈;其中,两块伺服卡件之间建立通信连接以监测对方伺服卡件,并在对方伺服卡件发生故障时输出补偿驱动电流,以使阀门位置保持在故障发生前的位置。此外,两块伺服卡件之间不用通过控制器来判断卡件的质量问题,因此降低了控制器的负荷率并提高了力矩马达的响应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力矩马达的线圈控制结构、方法、介质、终端及汽轮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适用于力矩马达的线圈控制结构、方法、介质、终端及汽轮机。
技术介绍
汽轮机也称蒸汽透平发动机,是一种旋转式蒸汽动力装置,高温高压蒸汽穿过固定喷嘴成为加速的气流后喷射到叶片上,使装有叶片排的转子旋转,同时对外作功。汽轮机是现代火力发电厂的主要设备,多用于冶金工业、化学工业、舰船动力装置中。在专利号为CN103628933A,专利名称为《实现小型汽轮机组危急保护系统功能的控制方法》的专利中,其冗余配置中采用了主从的形式,正常工作时只有主模块起控制作用,从模块只有在主模块失效时才起作用。但是,若主模块出现问题,在仅由从模块起作用的情况下是无法保证通过力矩马达来控制的油动机保持在原来的位置的。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适用于力矩马达的线圈控制结构、方法、介质、终端及汽轮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主模块出现问题仅由从模块无法保证通过力矩马达来控制的油动机保持在原来的位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力矩马达的线圈控制结构,所述力矩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力矩马达的线圈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力矩马达装于油动机上,其包括两个驱动线圈,所述驱动线圈通入驱动电流并产生扭矩以控制所述汽轮机的阀门位置;所述控制结构包括:两块伺服卡件,各所述伺服卡件电性连接一所述驱动线圈,以输出驱动电流至所述驱动线圈;其中,两块伺服卡件之间建立通信连接以监测对方伺服卡件,并在对方伺服卡件发生故障时输出补偿驱动电流,以使阀门位置保持在故障发生前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力矩马达的线圈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力矩马达装于油动机上,其包括两个驱动线圈,所述驱动线圈通入驱动电流并产生扭矩以控制所述汽轮机的阀门位置;所述控制结构包括:两块伺服卡件,各所述伺服卡件电性连接一所述驱动线圈,以输出驱动电流至所述驱动线圈;其中,两块伺服卡件之间建立通信连接以监测对方伺服卡件,并在对方伺服卡件发生故障时输出补偿驱动电流,以使阀门位置保持在故障发生前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力矩马达的线圈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令发生故障的伺服卡件为第一伺服卡件,令所述第一伺服卡件的对方伺服卡件为第二伺服卡件;所述控制结构包括:上位机,其分别连接并控制所述第一伺服卡件和第二伺服卡件,且在所述第一伺服卡件发生故障后控制第一伺服卡件输出预设值的驱动电流,及控制所述第二伺服卡件输出补偿驱动电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力矩马达的线圈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伺服卡件连接至少一个用于监测汽轮机阀门的位移的LVDT位移传感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力矩马达的线圈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卡件发生故障的故障类型包括:上位机指令信号断线、汽轮机阀门位移传感器信号断线及伺服卡件输出信号断线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组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力矩马达的线圈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指令信号包括DEH指令信号,所述汽轮阀门位移传感器信号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影倪庆新陈明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